付晓康 习中洋
李征是邓州市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也是南阳市13个县(区、市)中唯一的女扶贫办主任。2021年2月,她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2021年2月25日,是李征一辈子都难忘的一天。这一天,她早早就起床了,穿上提前买好的新衣服,精心擦亮黑皮鞋,等待那一个神圣时刻的到来。上午10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她和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余名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代表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她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对于这至高无上的荣誉,李征感到无比自豪。同时,她也知道,这荣誉不仅属于她,更属于邓州180多万人民。
“全南阳市的扶贫办主任就邓州这一个是女的,脱贫攻坚这么艰巨的任务,她中不中啊?”
“全南阳市的扶贫办主任就邓州这一个是女的,脱贫攻坚这么艰巨的任务,她中不中啊?” 2017年,李征刚从乡镇调到扶贫办的时候,不少人有这样的疑问。但事实很快打消了大家的疑虑。
邓州市人口基数大,贫困人口总量也大,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7万户8.2万人,是南阳市非贫困县中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县(市)。工作之初,李征就想好了,只有全面熟悉政策、了解情况,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为此,李征白天除了开会,就是挨家挨户走访,天太晚的时候,她就干脆住在村里。最忙的时候,她一周7天都待在村里。那段时间,“白加黑”“5+2”是她工作的常态,泡面和行军床也成了她的工作标配。如今说起那一段,李征还是忍不住苦笑:“我爱人跟我开玩笑,说我原来在乡里工作还能不时回家看看,现在调市里了,反而回不成家了。”
可对于李征来说,身体上的苦和累不算什么,让她难挨的是工作上的沉重压力。
“刚开始许多政策还处在完善的过程中,扶贫办在协调发改、财政、教育等十几个部门的同时,还得考虑一线的工作实际,工作非常难做。”李征说,当时工作一出问题,基层不理解为啥这样干,上级又一时看不到效果,所有的压力都集中到扶贫办,她和同事们没少受 “夹板气”。有时实在感觉委屈,她就一个人躲在办公室里大哭一场,然后红着眼出去,该咋干还咋干。
参加贫困户的婚礼,她说:“看着他娶媳妇,我心里也美得很,这是我吃得最开心的一顿喜酒。”
通过深入调研,李征在熟悉情况的同时,对如何实现贫困群众的稳定脱贫,也逐渐有了明晰的思路:“要想稳定脱贫,还得发展产业。”
黄志牧业是当地一家以种猪扩繁、生猪养殖为基础,集生猪屠宰、肉食品加工、饲料加工等于一体的大型农牧集团。工作人员孙海波告诉记者,在扶贫办和李征主任的帮助下,他们以创办规模养殖小区为平台,采取“入资代养、安排就业、入股分红、到户增收”等方式,累计帮扶了1.3万貧困户。
丹水源农业科技公司是邓州一家专注于甜玉米种植加工的企业,带动了周边数百户农民种植甜玉米。工作人员段东洋说:“农户只管种,我们帮他们销售,农民不用承担风险。”有了这样的托底保障,贫困户种植甜玉米的积极性大大增加。
让李征牵挂的还有当地的电商产业。这两年,随着直播产业的兴起,邓州市的电商产业也快速发展起来。
出生于1993年的刘峥是邓州市裴营乡人,大学毕业后在大连工作,2016年回到家乡做电商。在刘峥的配送基地,记者看到十余名妇女正忙着打包豌豆、红心蜜薯等特色农产品,快递公司的人就在边上等着装车发货。刘峥介绍:“这都是昨天的单子,5000多个快递今天就得发走。”
刘峥刚开始做电商时,小店没有名气,他试着卖过化妆品、衣服、食品等,生意都不好。如今,他的店铺是主打特色农产品的明星店铺。在京东店里,刘峥向记者展示了一款来自南水北调渠首的农家生态红心蜜薯。“这是丹江水浇灌的,魔术师刘谦、歌手苏醒在直播时都帮咱带过货。去年一年我就卖了500万斤红薯。”
说起自己的这些成就,刘峥说:“如果不是李主任,我这电商肯定发展不了这么快!李主任来过我这儿好几次,帮我想点子,帮我申请项目……现在李主任正帮我申请一个红薯深加工项目,到时候我的店铺规模会更大。”
“刘峥这娃干得不赖,5年来,在他的带动下,周边100多户农民发展红薯特色种植,累计增收200余万元。他的基地还常年提供百余个劳动岗位,群众干一个月就能挣2000来块钱。”说起刘峥,李征赞叹有加。
“扶贫不是发钱,脱贫不养懒汉。”在李征看来,除了政府的帮扶,老百姓要过上好日子,最终还得靠自己。
张小占是邓州市林扒镇张仙营村人,他早年丧父,自幼和母亲相依为命。成年后,他却整日闲在家里。一辆破旧摩托车、一根长长的鱼竿,整日坐在鱼塘边……这就是张小占留给人们的印象。40岁时,他被评定为贫困户。村里人谈起他都直摇头:“这人是扶不起来了!”
李征得知张小占的情况后,暗下决心:非把这个扶不起的“阿斗”扶起来不可! 于是,李征没事就往张小占家里跑,劝他外出打工挣钱。可张小占就是不愿意。
后来李征了解到,张小占之所以不想出去打工,一是觉得母亲年纪大了,他得留在家里照顾母亲,二是觉得就是出去打工也娶不上媳妇,所以没有动力。于是,李征向张小占许诺:“你出去打工,村里照顾你母亲;你好好干,肯定有姑娘看上你。”
有了李主任的保证,张小占没了后顾之忧,终于决定外出务工。几个月后,他兴奋地给李征打电话:“李姐,我现在月工资三四千了,还找了个女朋友,过年就回家结婚……”
参加张小占的婚礼,李征从心底里为他高兴,还给他包了大红包。“看着他娶媳妇,我心里也美得很,这是我吃得最开心的一顿喜酒。”
刁理栓、刁理常是邓州市汲滩镇刁堤村人,现在是村里有名的养殖户,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可几年前,他们还是需要别人时不时救济的贫困户。他们的转变,多亏了李征。
“2017年的时候,这两个贫困户想发展养殖业,但手里没资金。”李征前前后后打了几十个电话进行协调,终于让他们分别从邓州市农商银行领取了5万元的小额扶贫贷款。
刁理栓在收到扶贫贷款后,购买了30余只羊,2018年又购买了10头牛犊,开始转型养牛。如今,他的牛场有20余头牛,每年有近10万元收入。刁理常起初养殖鸭、鹅,后来又开始养羊。现在他养了60多只羊,鸭、鹅百余只,每年有5万多元收入。“没有李主任,哪有现在这好日子啊!”一提起李征,刁理栓、刁理常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打工出不去、农产品滞销、农户收入锐减……一个个坏消息压得李征喘不过气来。怎么办?难道之前的努力都要付诸东流?
那段时间,李征和扶贫办的同志们没日没夜地研究对策,几乎都没歇过。在他们的建议下,邓州市结合当地实际,推出了消费扶贫六项措施,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消费与爱心捐赠等形式,一举破解了难题。
疫情期间,邓州十余家电商企业共帮助贫困户销售萝卜、大葱、白菜、红薯等农产品250余万公斤;2020年3月下旬开展的扶贫消费活动,全市2.3万余人参加;2020年前三季度,全市消费扶贫销售额超2.5亿元……接连的好消息,终于让李征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
2020年底,邓州107个贫困村、2.7万户8.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群众年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000多元增加到2020年的1.6万余元。
原来对李征心存疑虑的人,后来都改变了对她的看法。当地干部群众都称李征为“拼命三郎”、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女铁人”。去年年中,南阳市领导到邓州调研时,对李征高度评价:“没想到这么重的活儿,李征一个女同志能顶下来,不简单!真是行!”
“俺孩儿喜欢吃我做的西红柿炒鸡蛋,说他爸炒的不好吃。别人家孩子一回家,家长都是做这好吃的那好吃的,俺孩兒想吃个西红柿炒鸡蛋都吃不上。”
从2017年来到扶贫办,4年多时间,无论遇到多难的事,无论承受多大委屈,李征都没说过一声苦。但一提起家人,她就眼角泛红:“这几年,我最对不起的就是孩子和爱人,太多时候没能和他们在一起。”
2018年,李征的儿子参加高考。那个时候,脱贫攻坚正处在由关注脱贫速度向保证脱贫质量转变的关键阶段,李征忙得不可开交,有时一俩月都回不了一次家,照顾孩子的任务全都落在了她爱人身上。
有一个周末,李征正在村里忙着调研,儿子打来电话:“妈,你啥时候回来啊?我想吃你做的西红柿炒鸡蛋。”听到儿子这句话,李征心里像堵了块大石头一样难受。“俺孩儿喜欢吃我做的西红柿炒鸡蛋,说他爸炒的不好吃。别人家孩子一回家,家长都是做这好吃的那好吃的,俺孩儿想吃个西红柿炒鸡蛋都吃不上。”说起这些,李征很心酸,也很自责。
除了孩子,李征觉得这几年爱人也受了太多苦和累。“他知道我工作忙,家里的事从来没有让我操过心。对我说得最多的就是让我照顾好自己,没事了多回家休息。”李征说,为了不影响她工作,爱人甚至很少给她打电话。
2017年5月的一天,李征正在开会,突然接到爱人的电话:“现在忙不忙?平时注意休息,别没日没夜地干。”“没事,我能照顾好自己,放心吧。”匆匆挂断电话,李征有些心神不宁,直觉告诉她这个电话很反常,但忙碌的工作让她很快忘了这件事。
第二天李征才知道,爱人体检时发现脑部有处血管堵塞,医生建议他做支架手术,他打那个电话原本是想找她商量的,但看她正开会就没说。李征很想去医院陪陪爱人,守在他的身边,但囿于工作脱不开身,她一次也没有去成。
让李征欣慰的是,她虽然经常不着家,但爱人和孩子都很理解和支持她,知道她这份工作的意义,也都以她为荣。
如今,脱贫攻坚取得胜利,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李征比过去更忙了。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说:“国家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我受再多的苦和累都值了。接下来,我要继续听党话、跟党走,接续干好乡村振兴这项工作!”
【编辑: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