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岚
5月19日,大型工业纪录片《动力澎湃》第三集《电驱加速度》在央视播出,延续前两季《大国重器》风格,通过对电机、电池、电控、输电等关键技术领域代表性企业的探访,勾勒出“电动时代”中国工业的澎湃力量。
福建宁德,曾经的全国18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如今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全世界四分之一的电动汽车电池产自这里,平均每天有超过1000个动力电池包下线。
这里正是动力电池领域的“世界冠军”——宁德时代(CATL)公司所在地。
这是宁德时代第二次出现在《大国重器》系列纪录片中。这家企业有何特殊之处,如此吸引着中国工业观察者们的目光?
电动汽车产业的“中国心”
动力电池有多么重要?
它是电动汽车产业的“心脏”。
作为储能装置,动力电池堪称电动汽车最重要的部件,相当于心脏之于人体的地位,在电动汽车整车成本中,占比高达30%~40%。
而动力电池产业,跳动着宁德时代这颗强悍的“中国心”。
这家不事张扬的民营企业,已经连续四年位居动力电池使用量全球第一,根据最新的2021年第一季度数据,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国内市场装车量,继续保持国内份额领先,在全球市场上也以10%的优势领先韩国巨头LG化学,是名副其实的全球最大动力电池供应商。
众所周知,电动汽车,是2020年全世界最“火爆”的工业产品,作为未来产业革命的主要代表,电动汽车的“淘金热”还仅仅只是开端,电动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对这场产业革命中竞争者的命运,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隨着全球性的电动汽车热潮到来,核心部件动力电池的“世界冠军”宁德时代,也已无法在公众视线中继续“隐身”,2020年,作为创业板龙头,宁德时代受到资本市场热烈追捧,全年股价涨幅近300%,市值一度迫近一万亿人民币大关,甚至超越了传统能源领域巨无霸——中国石油。
宁德时代的股价表现,已经使包括创始人曾毓群在内的九位高管和早期投资者身家进入“十亿美元”俱乐部,登上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
难再“韬光养晦”的宁德时代,企业战略也转向积极扩张,研发和产能投资明显加快。
在可预期的未来,电动汽车产业这颗“中国心”仍将强劲跳动。
大国崛起的“不传之秘”
上文提到宁德时代与中国石油的市值对比,这种交错之间,有着超越短期走势的深远意味。
事实上,在此前结束的2020年业绩说明会上,就有投资者向宁德时代方面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市场上经常就宁德时代和中国石油进行对比,市值上的反超,在社会意义上是否代表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宁德时代是不是将成为现在的中国石油?”
这并不是一个荒诞不经的问题。
20世纪之初,燃油汽车曾经是一个饱受质疑的新生事物,即便在英美等发达国家,骡马仍然是最主流的交通工具,高昂的购置成本和糟糕的使用体验,使汽车只能成为少数人的玩具。
汽车产业的崛起,除了这一产品形态自身的技术进步,也离不开上游石油炼化这一关键产业环节的支撑,汽柴油和分销网络(加油站)的成熟,改变了汽车和马车“单点”环节的成本效益对比框架,最终使汽车的普及成为可能。
这一底层逻辑,也足以解释为什么是美国,而非其他国家攫取了产业革命的最大果实,1908年福特T型车商业成功的前提,是美国在全球石油炼化产业链上的统治地位,洛克菲勒创立的标准石油公司,掌握着当时美国25%的原油产量、90%的炼油能力,并不遗余力催动着石油炼化下游产业生态的发展。
石油产业链的贯通和“杀手级”下游应用的爆发,是第二次产业革命的一条主要线索,也是美国实现大国崛起的“不传之秘”。
假如按照传统石油产业链,即开采一炼化一下游应用的功能结构来定位,动力电池,或者更广义的储能环节,在“电动时代”的产业链条中,恰好发挥着与石油炼化相似,上承发电、下启应用的枢纽作用。
在越来越清晰的“电动时代”产业革命脉动中,哪个国家能够率先贯通产业链,摘取人类能源和交通体系重构的最大红利?
动力电池产业的竞争恐怕将决定这个问题的答案。
有幸的是,中国产业界这次没有掉队,而是处于领先位置。
卖铲子的人
宁德时代成为动力电池领域的“世界冠军”,是历史机遇和企业品格共振的结果。
所谓历史机遇,除了众所周知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还和锂离子电池的技术发展历程有关。
今天几乎人人耳熟能详的三元锂(镍钴锰)、磷酸铁锂两大动力电池主流技术路线,分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和2000年代早期实现原理突破,开始进入商业化阶段。
也就是说,动力电池是一个极为“年轻”的产业,这意味着当中国企业入局的时候,欧美企业往往还没有来得及构建起森严的技术和商务壁垒,人才与技术的扩散流动相对较为顺畅,“后来居上”的难度远低于更成熟阶段的高技术产业。
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踏入锂电产业,也是缘起于贝尔实验室将软包聚合物电池专利开放授权,这样的机遇,通常只存在于新技术诞生早期。
从当年的场效应晶体管开始,将公司内部暂时看不到前景的研究成果对外推广,就是贝尔实验室习惯做法,以此培育一批应用领域的“过河卒子”,在一个潜在的新产业方向上,为其分担技术熟化和市场培育的成本。
如果说历史机遇可遇不可求,那么在机遇的风口上能否脱颖而出,则全然取决于企业家的能力。
在当时获得贝尔实验室授权的20多家公司中,只有曾毓群创立的ATL(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攻关电解液配方解决了原始专利缺陷,成功将之商业化,并在其后消费电子产品的大潮中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从ATL,到其后进入动力电池领域,创立宁德时代,做技术出身的曾毓群为企业奠定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品格或者说组织基因,那就是“专注”,专注做好自己的技术,专注坚守自己的定位,这也是宁德时代能够在风口上脱颖而出的原因所在。
什么是曾毓群对宁德时代的定位?
今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建校125周年活动中,曾毓群作为杰出校友应邀出席,这位典型的“理工男”,难得谈起了宁德时代的“商业哲学”:
“我们是给车企‘搭台子的,也就是说我们是搬砖打基础的,车企是在台上演备种各样戏的‘角儿,他们是个大行业,在上面的他们都想取代别人站在中心位置,最后收割这个平台的所有利益,所以他们是需要竞争到最后的。而对于我们这些‘搭台子‘搬砖头的来说,我们的生存会比较好一点……宁德时代全产业链都做,身为‘搬砖搭台子的角色是不能有‘偏科的。”
正是这种“给车企搭台子”“搬砖打基础”的清醒定位,使宁德时代在创立后的最初几年,没有随波逐流,在磷酸铁锂中低端产品的骗补乱象中迷失,而是坚持做“困难的事”,通过与宝马等大牌整车厂商合作,埋头迭代技术能力,摸索商务模式,并且秉承“不能偏科”的观念,坚持发展三元锂电池高端产品,最终在2017后的镍钴锰电池热潮中一举登顶世界第一。
宁德时代的冷静与专注,体现了一种古老的商业智慧:在淘金热里,做好一个卖铲子的人。
电驱加速度
5月19日播出的节目中,《动力澎湃》摄制组记录了宁德时代开发的动力电池“黑科技”:CTP(高集成动力电池开发平台)和快充技术。
根据宁德时代乘用车解决方案部副总裁王升威介绍,其独有的CTP(Cell toPack)技术,是在电芯材料电化学性能无法在短期内飞跃的情况下,通过动力电池包结构的创新,将传统电芯一模组一电池包的结构简化为电芯一电池包,提升电池包整体的能量密度,使得传统上性能较弱的磷酸铁锂电池,在成组后性能与传统包装结构三元锂电池相当,可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提升至1000公里以上。
要实现这样的结构创新,同时满足车规级动力电池在机械性能等方面的严苛要求,关键在于电芯制造过程的“一致性”,将成千上万颗电芯的尺寸误差,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宁德时代工程团队利用一年的时间,反复实验,才得到了理想的电芯浆料配方。石墨、粘合剂、导电剂和水以特定比例混合,在自动负压罐中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涂敷到铜箔上。严苛的生产工艺,将厚度达到60毫米的电芯平均厚度偏差严格控制在0.1毫米以内,最终实现了电芯尺寸的整齐划一,让电芯直接集成到电池包的设想成为可能。
快充技术,则是为了解决电动汽车用户充电等待时间过长的痛点,对传统锂离子电池的负极碳材料和结构进行改良,根据节目中王升威的介绍,宁德时代的快充解决方案,是把天然石墨的表面层移植到人造石墨上,石墨表面形成快离子环,快离子环使电荷的转移阻抗大大降低,提供了更多的传输路径,从而实现了充电速度和循环寿命的提升。
在实验室测试中,由这种电芯构成的电池包只需要充电15分钟,就能为汽车提供400公里的续航。
充的快,充的多,在这两项节目中的“黑科技”背后,是宁德时代力度不断加大的研发投入。
根据最新财报数据,宁德时代公司2020年研发投入达到了35亿元人民币,研发投入增速在锂电行业是全球第一。
2020年6月,宁德时代还在宁德设立了“21世纪创新实验室”(21C实验室),规划在未来5年内发展至千人规模,以开放包容的研发机制汇聚全球顶尖锂电科学家,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锂离子电池技术泰斗约翰·古迪纳夫也亲自致信祝贺。
宁德时代的生产能力扩张同样在加速,目前其已公告的产能投资规模超过900亿元,在欧洲、印尼等地均有布局。
宁德时代的积极扩张,是动力电池市场洗牌的前奏,随着现有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的成熟,动力电池产业必然将进入一个集中度陕速提高的阶段,宁德时代、LG等积极扩产的头部企业,将凭借规模经济和产品研发制造优势,把边缘厂商加快洗出市场,宁德时代与LG两大巨头之间,也将展开激烈的产能竞赛,LC化学的优势市场欧洲,随着宁德时代德国工厂投产,格局或将有明显变化,而宁德时代的优势市场中国大陆,则绝非LG所能轻易撬动的,双方渗透能力的不对称,使宁德时代在这场拼杀中占据着主动。
更远期的企业战略布局上,宁德时代明确提出了纵向一体化的设想,即曾毓群在多个场合总结的三大战略:“以可再生能源和储能为核心的固定式化石能源替代、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移动式化石能源替代、以电动化+智能化为核心的集成应用”。
这与特斯拉的战略布局不谋而合,尽管营收微不足道,但特斯拉始终未剥离太阳能屋顶和储能站产品线,近期更是直接切入了動力电池制造领域,显然也试图构建,或者至少在投资者心目中,描绘其业务从分布式发电、储能到电动车等下游应用的完整产业链能力。
中美两大国,谁能率先贯通新能源产业链,在碳中和的现实约束下实现经济活动模式的重构,抢占产业革命制高点?
宁德时代和特斯拉,将是关心中国制造崛起和未来产业革命的人们观察这一问题的绝好对照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