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莹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 新生儿科,广东 深圳 518101)
产妇与新生儿作为特殊群体,需更高标准与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因此,产科护理工作始终受到医院的高度重视,但目前,从医院常规护理管理内容来看,精细化水平不足,未能全方位考虑新生儿的需要、需求以及实现对不良事件的有效预防[1]。基于此,本院临床实践中积极探索科学护理,而优质护理管理是将患者作为护理中心,提高基础护理质量与水平,并利用护理责任制全面深化护理工作内涵,提高专业化水平[2]。
1.1 一般资料。纳入200例于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在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出生的新生儿作为本临床对照研究样本,经随机数表法进行样本分组处理,形成对照组(n=100例,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n=100例,优质护理管理)。纳入标准:本院产科住院新生儿;家属知情且同意参与研究患者。排除标准:先天性疾病患儿;家属配合度低患者。
1.2 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内容如下:辅助新生儿呼吸、检测新生儿肺活量;全天候检测新生儿生命体征指标以及大小便情况,每日向医生反馈2~3次新生儿情况;定时为新生儿翻身,观察皮肤有无变红,定时清洁、保持皮肤干爽;做好室内温度调节,避免高热。观察组:优质护理管理,内容如下:①成立优质护理管理小组,确定组内成员,均由新生儿护理经验丰富,从业时间超过3年以上的护理人员组成;制定责任体系,明确护理人员工作内容、责任与义务;②产妇心理干预,从产妇入院等待产开始,心理护理应延续至产妇出院,在分娩前,受妊娠以及角色转换导致的心理变化影响,诸多产妇存在紧张、恐惧情绪,需护理人员积极主动沟通,以减少负性情绪对分娩的干扰;分娩后,指导产妇科学照护新生儿,保持良好心情,避免影响乳汁分泌,并从专业角度告知产妇新生儿情况,减少产妇的担心与忧虑,避免影响新生儿喂养;③新生儿护理:新生儿出生后3~7 d内应密切监测各项身体指标,并定时对室内消毒,与新生可接触时应保持无菌状态,避免感染类不良事件发生;鼓励产妇母乳喂养,指导产妇早期与新生儿进行接触、抚触,加速产妇乳汁分泌;定时检查新生儿脐带处,查看有无出血、异物,及时进行有效处理;保持病房内湿度、温度适宜,提高新生儿体表舒适感,且婴儿床四周应采用舒适、柔软寝具做防护,避免造成新生儿皮肤不适、出现红疹或划伤;新生儿寝具需定期清洁,保持干净与整洁;④不良事件预防:新生儿免疫力,黄疸、高热等情况时有初夏,应组织新生儿接受蓝光照射,保持皮肤干燥、降低感染发生率;且对于新生体征指标的测量需采用1次性辅助用具,如垫布等,避免产生交叉感染。新生儿皮肤娇嫩,对于新生儿的触碰应轻柔,减少其不适感。
1.3 观察指标。①一般资料;②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皮肤感染、湿疹、高胆红素血症;③护理满意度。评价方式与依据: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调查共50个条目,分值介于0~100分,十分表示>90分、满意80~89分、一般满意70~79分、不满意<69分。总满意度=十分满意率+满意率+一般满意率;④护理质量评分,采用我院自制评分量表,从护理态度、专业性、执行力、安全性维度展开,每个维度25个测评项目,分值介于0~25分,总分100分。分值与护理质量成正比例。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26.0系统,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形式表示,正态分布变量行t检验,否则秩和检验;检验水准P<0.05。
2.1 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性别、日龄、体重、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 例数 男/女 日龄(d) 体重(kg) 分娩方式顺产 剖腹产观察组 100 52/48 6.31±3.15 2.59±1.62 93 7对照组 100 54/46 6.43±3.09 2.71±1.58 91 9 t/χ2 - 0.0803 0.2720 0.5303 0.2717 P - 0.7769 0.7859 0.5965 0.6022
2.2 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2.3 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护理满意度比较[n(%)]
2.4 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
表4 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护理态度 专业性 执行力 安全性观察组 100 22.37±1.55 23.17±1.07 23.27±1.11 22.55±1.05对照组 100 19.18±2.03 20.17±2.09 19.14±2.07 18.47±1.91 t - 12.4897 12.7770 17.5832 18.7191 P - 0.0001 0.0001 0.0001 0.0001
优质护理管理在临床对护理工作质量要求与标准提高基础上应运而生,该模式在开展护理工作期间全面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即在工作观念、医疗行为上,始终以患者需要为根本,将患者放在首位,紧紧围绕患者需求提供护理服务、采取护理方法,制定针对性、科学护理措施,简化冗杂的工作流程,实现优质、安全、高效、满意的护理结果[3]。本研究结果显示,优质护理管理与常规护理管理之间在不良事件预防上、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上均出现了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总结优质护理管理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有效预防新生儿不良事件。新生儿为特殊群体,新生儿护理工作对于安全、精细化、针对性有高的标准,在优质护理管理中,针对新生儿展开的护理内容从身体舒适到疾病预防,内容细致、全面,不仅满足新生儿需要也有效的加强了安全护理,从而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新生儿健康发育奠定良好基础[4];②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在产科心理工作的重点是产妇,产妇是影响新生儿喂养、未来发育的重要主体,保持产妇身心愉快、健康十分关键,因此,从产妇待产至产妇出院,心理干预始终持续,针对不同阶段产妇的心理进行有效干预,如分娩前,产妇心理多为恐惧、不安,通过有效的沟通以及疏导,及时缓解产妇内心的不安;而分娩后,产妇心理多以担心新生儿为主,护理中从科学角度辅助产妇照护新生儿,传授母乳喂养、抚触等要领,使新生儿有效获得由母亲传递的安全感,保持新生儿生命体征良好,健康发育,受到了产妇的高度认可与信赖,从而积极配合医护工作,在接受护理服务中客观认识护理行为,和谐护患关系,获得高护理满意度[5-6];③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优质护理管理的内容则是在强化基础护理上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因此与常规护理内容相比,优质护理内容更加细致,全面考虑新生儿的舒适性,如清洁皮肤、保持环境温度与湿度适应、无菌接触、及时清理新生儿寝具等,均在为新生儿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并充分考虑到新生儿器官发育不完全、免疫力低、皮肤娇嫩等特性,给予安全、高效护理[7]。本次研究所获结果与临床现有研究基本保持一致,均肯定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护理中的积极效果[8]。
综上所述,新生儿接受优质护理管理效果显著、确切,可有效预防不良事件,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获得新生儿家属的高度满意与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