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庆庆
(长春市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51)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升背景下,血液净化技术也在不断提高,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质量得不到有效地保障,其存活率较低,每年死亡率呈上升趋势[1]。据调查,近几年研究中可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造成高死亡率以及高住院率的病因包括贫血、营养不良、心血管疾病等,进而持续损害患者身体健康以及身体机能,导致贫血指标降低,微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加大治疗难度,需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引起重视[2-3]。因此本次研究选择HFHD(高通量血液透析)方法实施干预治疗。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长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38~75岁,平均(62.97±5.33)岁。观察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40~78岁,平均(63.05±5.3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接受透析3个月以上者;②未曾接受高通量血液透析和血液透析滤过者;③临床基本资料齐全者;④可以正常沟通且意识清晰者;⑤符合血液透析指征者[4]。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糖尿病、高血压者。②3个月内出现心力衰竭、严重感染者;③不符合血液透析指征者;④认知障碍、语言障碍者;⑤临床基本资料不齐全者。
1.3 方法。对照组:给予LFHD治疗。采取Fresenius公司F7HPS透析器治疗,其超滤系数为16 mL,面积为1.6 m2,透析膜是聚砜膜;每次透析时长为4 h,每周透析3次。观察组:给予HFHD治疗。采取Fresenius公司FX80高通量透析器,其超滤系数为46 mL,面积为1.8 m2,每次透析时间为4 h,每周透析3次。以上两组均采用4008S血液透析机,透析液流量为500 mL/min,血流量为200~300 mL/min,患者血管通路采取动静脉内瘘,给予普通肝素抗凝剂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血管通路、抗凝药物、透析液流量、血流量、透析时间需保持一致,观察1年。
1.4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贫血因素各项指标情况,包括FER(红细胞压积)、Hb(血红蛋白)、Hct(铁蛋白);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微炎症因子指标水平情况,包含TNF-a(肿瘤坏死因子a)、hsCRP(超敏C-反应蛋白)、IL-6(白细胞介素6)。
1.5 统计学分析。用SPSS 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计数资料行t检验、χ2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贫血因素各项指标。治疗前两组贫血因素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贫血因素指标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贫血因素指标情况比较(±s)
分组 例数 HCT(%) FER(ng/mL) Hb(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4 28.64±5.57 30.04±5.43 96.42±34.69 93.39±33.42 89.64±15.39 94.73±15.94观察组 24 28.45±5.56 35.73±6.37 96.94±34.58 113.65±40.32 89.96±15.42 108.49±15.68 t-0.118 3.330 0.052 1.895 0.072 3.015 P-0.453 0.001 0.479 0.032 0.471 0.002
2.2 微炎症因子指标水平。两组治疗前微炎症因子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比,观察组各项指标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微炎症因子各项指标水平对比(±s)
表2 两组微炎症因子各项指标水平对比(±s)
分组 例数 IL-6(pg/mL) TNF-a(pg/mL) hsCRP(mg/d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4 98.47±18.76 101.54±19.41 119.85±15.67 118.93±16.25 0.97±0.34 0.91±0.55观察组 24 98.12±18.69 80.15±16.72 119.43±15.63 98.57±13.27 0.87±0.33 0.45±0.29 t-0.065 4.090 0.093 4.754 1.034 3.624 P-0.474 0.001 0.463 0.001 0.153 0.001
维持性透析是通过腹膜透析或者血液透析挽救患者生命的治疗过程,也是尿毒症患者生命延长的过渡方式[5];随着透析技术的不断发展,透析单位和透析设备日渐增多,透析疗法适应证范围也明显扩大,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数目日益增多,透析疗法已成为终末期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方法。血液透析目的是代替肾衰竭丢失功能,例如调节酸碱与水电解质平衡,清除代谢残余物质;其原理主要是溶质的转运和水的转运,在透析器中,血液与透析膜外的透析液通过弥散、超滤、渗透、对流的原理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及多余水分,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6-7]。
目前,临床血液透析方法有高通量与低通量两种,而本次研究则选择高通量血液透析方法,干预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本次研究表明,两组贫血指标与微炎症指标相比,观察组各项指标数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低通量血液透析具有较高小分子物质清除率的特点,如酚类、肌酐等物质,但对于中分子物质清除率比较低或者不能清除,主要适用于诱导透析期或者需要低效透析患者治疗中,如血压较低或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8];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无明显作用,改善效果不理想,不予以推荐使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是通过高通透性的透析器,在常规透析机上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可有效清除中分子物质,减少肾性骨病、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营养状态,保护肾功能,降低微炎症反应以及死亡率[9]。
综上所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有效改善贫血和微炎症状态,提高血液透析质量,减少患者体内毒素,改变生物相容性,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