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春玲
(宁波明州医院核医学科 浙江 宁波 315104)
膀胱癌属于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疾病之一,临床发病率也比较高,其中有90%以上的病患为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肿瘤的复发率比较高,对膀胱癌的早期诊断、治疗以及后期的护理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1]。目前,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是临床上膀胱癌诊断、分期以及复发检测的重要方法,但是18F-FDG主要是通过泌尿系统进行排泄的,所以通过检测可以发现膀胱中会聚集大量的18F-FDG,所以膀胱内会存在大量的高放射活性,干扰疾病图像的显示,通过双时相显像技术能够一定程度上打破这个局限性[2]。本次研究对双时相18F-FDG PET/CT显像方法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7年10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56例临床疑似膀胱癌或者膀胱肿瘤术后(保留膀胱)疑似复发患者,其中疑似膀胱癌病例40例,年龄在45~86岁,平均65.2岁,膀胱癌术后疑似复发病例16例,年龄在42~84岁,平均64.9岁。
PET/CT显像仪器为德国Siemens公司 Biograph mCT扫描仪,PET为39环,CT为64排螺旋CT。18F-FDG由南京江原安迪科正电子研究发展有限公司提供,放化纯度>95%。CT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为自动毫安,螺距0.8,层厚3 mm。PET扫描参数:采用三维模式,共扫描8~10个床位,1.5 min/床位。PET重建参数:采用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迭代法(OSEM)重建图像,2次迭代,24个子集,高斯滤波半高宽为4.0 mm,散射校正,利用CT图像进行衰减校正。最终将相关图像送往专业人员处进行分析。
常规显像:嘱咐患者检测之前要空腹6 h以上,随后注射18F-FDG前测定血糖,并且将血糖水平控制在11.0 mmol/L以下。指导患者处于平静状态再通过手背静脉注射18F-FDG 270~350 MBq,随后静卧50 min左右,再进行常规PET/CT全身显像。常规显像后,嘱患者大量饮水(1 200 mL以上),多次排尿(至少3~4次),然后憋尿充盈膀胱,注射显像剂后4~6 h,再进行盆腔PET/CT延迟显像;排尿次数不足3次者,可适当延长延迟显像开始时间。
所有诊断图像必须要由专业诊断医生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分析确定病灶位置,并且根据诊断结果确定诊断和分期情况。在判断膀胱癌的时候主要依靠延迟显像结果,膀胱外转移灶的诊断依据为常规显像结果。
在40例疑似膀胱癌患者中,PET/CT显像有30例阳性病例,10例阴性病例。30例阳性病例中,最终经过随访病理检测证实的膀胱癌患者共有28人,2例膀胱黏膜炎性肉芽肿。30例阳性病例中,13例病例常规显像膀胱壁可见结节或膀胱壁增厚,呈高代谢灶,SUV值为3.7~40.3,另外17例常规显像因膀胱充盈欠佳和尿液中高放射性活性的影响,导致病灶显示不清晰,在接受延迟扫描后,病灶SUV值较常规显像增高或相当,尿液SUV值明显降低,延迟显像可清晰显示病灶,呈肉眼可视高代谢,见图1、图2所示。10例阴性病例中,经随访病理检测证实膀胱癌患者3例,7例临床随访6个月以上排除膀胱癌。
图1 浸润性尿路上皮癌,PET/CT常规显像图
图2 浸润性尿路上皮癌PET/CT延迟显像图
在16例术后疑似复发患者中,PET/CT显像有10例阳性病例,6例阴性病例。10例阳性病例中,最终经过随访病理检测证实肿瘤复发患者共9人,1例膀胱黏膜炎性肉芽肿。10例阳性病例中,5例病例常规显像膀胱壁可见结节或膀胱壁增厚,呈高代谢灶,SUV值为5.7~42.1,另外5例常规显像病灶显示不清晰,延迟显像可清晰显示病灶,呈肉眼可视高代谢。6例阴性病例中,经随访病理检测证实膀胱癌患者1例,5例临床随访6个月以上排除膀胱癌复发。
18F-FDG PET/CT显像阳性40例均接受手术治疗,病理证实37例为膀胱癌,3例为膀胱黏膜炎性肉芽肿。16例显像阴性病例,其中4例病理证实为膀胱癌,12例临床随访6个月以上排除膀胱癌。双时相18F-FDG PET/CT显像诊断膀胱癌的效能见表1,其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 分 别 为(37/41)90.2%、(12/15)80%、(49/56)87.5%。见表1。
表1 双时相18F-FDG PET/CT显像诊断膀胱癌效能(例)
由于18F-FDG 在进入人体之后必须要通过泌尿系统才可以排泄,但是由于膀胱内本底很高,导致膀胱内的肿瘤被掩盖,这样通过常规PET/CT显像,一部分病例就无法准确地分辨病灶情况。本研究结果表明,接受常规扫描之后通过大量饮水的方式刺激排尿,经过多次排尿之后,再憋尿充盈膀胱,能够明显降低膀胱内尿液的放射性[3],延迟扫描尿液的SUV值降到本底或稍高本底,肿瘤SUV值较常规显像升高或相当,因此PET显像得出来的结果可以形成良好的对比[4],再延迟扫描,保持膀胱充盈所得出来的CT显像可以对膀胱的解剖结构进行更加直观的判断和观察,所以延迟显像能够进一步加强病灶诊断的清晰度和准确性。常规显像肿瘤SUV与常规尿液SUV相比,发现肿瘤的SUV要低于尿液,由于尿液高放射性的掩盖,通过肉眼并不能发现高代谢的病灶,延迟显像肿瘤SUV和尿液相比,发现肿瘤的SUV要高于尿液,通过肉眼观察就可以发现高代谢的肿瘤病灶。
双时相方法可以减少尿液放射性的影响,但是少部分患者的诊断结果仍然会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的情况。假阴性主要原因是由于膀胱的刺激性症状减弱和肾脏功能比较差,在通过延迟之后,膀胱充盈程度仍然不够[5],还有一些患者是由于肿瘤分化程度高所导致的。假阳性患者主要是由于慢性炎症导致代谢增高。所以需要在排除相关因素的影响状态下对患者进行诊断,才能够提高整体的诊断效果。
本研究的结果较李洪生[6]等的呋塞米介入双时相18F-FDG PET/CT显像研究结果中的灵敏度(94.5%)、准确率(90.7%)虽然有所降低,但本研究仍有较高的灵敏度(90.2%)、准确率(87.5%)。本研究证实通过非介入药物双时相PET/CT显像方法诊断膀胱癌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并且简便易行。除此之外,常规PET/CT显像对于膀胱癌的转移灶诊断有较好的效果,对于术前分期有较好的价值。总而言之,双时相18F-FDG PET/CT显像应用在原发性膀胱癌初诊和术后复发诊断当中都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