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周围脂肪条纹征在急性阑尾炎CT诊断中的意义探讨

2021-07-26 07:02朱春明李文欣刘健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1期
关键词:盲肠条纹征象

朱春明,李文欣,刘健华

(中山市板芙医院放射科 广东 中山 528459)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临床上根据体征、实验室检查、阑尾炎典型症状可准确进行诊断。由于阑尾在位置、大小形态上存在较大差异,阑尾不在麦氏点位置,盲肠解剖位置有较大变化,容易导致临床漏诊和误诊的发生[1]。发生不典型的患者,为了进行早期诊断,预防出现并发症,也越来越多采用CT扫描检查。随着超声诊断仪多普勒技术的不断发展,并结合影像超声医师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影像学检查图以提高急性阑尾炎CT中的诊断作用。笔者在影像实践中发现,在阑尾盲肠周围脂肪条纹征的警示下,寻找阑尾的异常征象,可明显减少急性阑尾炎的误诊、漏诊。本研究就阑尾盲肠周围脂肪条纹征在急性阑尾炎CT诊断中的意义进行探讨,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并回顾分析我院2019年9月—2020年9月进行常规CT平扫的急性阑尾炎阳性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病例53例,其中男32例,女21例,年龄6~72岁;发病时间2 h~2 d;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在麦氏点加压后存在右下腹或反跳痛,同时伴随上腹痛、右下腹腹肌紧张、恶心、呕吐、右下腹疼痛,经血常规检测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入院后进行螺旋CT检查并进行阑尾切除术,并排除患有肝肾功能、消化道出血、恶性肿瘤等疾病患者。

1.2 检查方法

患者以仰卧位接受CT检查,采用GE (Optima CT520Pro)16层螺旋CT机进行腹部扫描,扫描范围从上到下,整个扫描过程让患者屏息,相关参数设定:电压120 kV,电流250 mA,层厚5 mm,窗位50 mm,窗宽350 mm。扫描数据在工作站进行曲面充足和多平面重组,通过多位置和多角度观察阑尾情况。

1.3 图像分析

所有影像均由同一名放射科主治医师进行分析,对患者阑尾位置、大小、阑尾壁、周围组织进行分析。

2 结果

CT显示阑尾根位于回盲瓣下方者52例,位于上方者1例;阑尾盆位患者12例,盲肠后位14例,盲肠下位9例,盲位外侧位7例,回肠前位8例,回肠后位5例。CT直接征象:阑尾异常共42例(约占79%),包括阑尾增粗肿大(6~14 mm)39例(约占73%);阑尾壁增厚(>3 mm)15例(约占28%);阑尾腔积液扩张(内径>6 mm)10例(约占19%);阑尾结石19例(约占36%)。CT间接征象:阑尾盲肠周围脂肪条纹征47例(约占89%),盲肠周围脂肪间隙模糊,明显可见絮状阴影和密度增高影像,且边缘不清(图1);盲肠壁局部增厚17例(约占32%),表现为盲肠顶部局部肠壁增厚;腰大肌征13例(约占24%),表现为右侧腰大肌前缘模糊不清;彗星尾征21例(约占39%),表现为右侧锥筋增厚;阑尾周围脓肿和炎性肿块13例(约占24%),表现为右下腹软组织肿块,周围境界清楚或不清楚,密度不均匀,内有低密度气体、液体成分,有时可见高密度阑尾结石影(图2);盆腔积液7例(约占13%)。间接征象中以阑尾盲肠周围脂肪条纹征为主,其他间接征象均与它有叠加。附图(1~2)。

图1 患者阑尾CT图像

图2 患者阑尾CT图像

手术及病理诊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0例,CT主要表现为阑尾增大、阑尾积液、阑尾壁增厚、阑尾结石,其中3例阑尾周围见小片状脂肪密度增高影;急性化脓性阑尾炎30例,CT主要表现为阑尾异常及以脂肪条纹征为主的阑尾盲肠周围炎性征象;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13例,CT主要表现为阑尾周围脓肿和炎性肿块、以脂肪条纹征为主的炎性渗出征象、阑尾内外粪石,阑尾多显示被淹没。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生产能力的提高,并且人们生活环境更为恶劣,生活不规律导致多种疾病发生,其中急性阑尾炎是阑尾管腔因诸多因素导致的管腔阻塞情况,多因寄生虫、淋巴组织增生、肿瘤等导致的,或因邻近阑尾的肠道发炎蔓延到阑尾导致的阑尾管壁黏膜水肿,使阑尾、盲肠端发生肿胀,导致阑尾发生局部坏死,或出现穿孔[2]。随着超声诊断仪多普勒技术的不断发展,并结合影像超声医师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影像学检查图以提高急性阑尾炎CT中的诊断作用。影像上如见蜂窝组织炎或脓肿可明确诊断,如未见阑尾,见盲肠周围炎、阑尾结石也可明确诊断[3]。CT影像为近些年发展最为迅速的技术,可通过X光照射后穿过人体软组织,以成像的原理,在胶片上不但能显示骨骼信息还能显示内脏的轮廓,能够提高临床诊断能力,在CT扫描过程中不但能够观察到阑尾的形状、位置、大小等信息,还能观察到阑尾周围组织病理变化和生理结构关系,在临床应用中范围较广泛。阑尾炎在CT表现上为盲肠周围脂肪密度增高,并可见条纹状密度或片絮状,即阑尾盲肠周围脂肪条纹征,随着急性阑尾炎的持续及发展,会相继出现邻近筋膜增厚、腰大肌前缘模糊、阑尾盲肠区脓肿或炎性肿块等间接征象。

根据阑尾形态和阑尾周围炎经CT诊断阑尾炎的依据[4]。阑尾异常表现为阑尾增粗(>6 mm),阑尾壁增厚,部分病例伴粪石或积液;阑尾炎包括条状或絮状密度增高影,包括阑尾周围脂肪组织,在肠壁、肠系膜邻近位置出现脓肿、蜂窝炎、筋膜水肿、增厚情况[5]。在CT检查可见蜂窝组织炎,并结合阑尾结石可明确诊断,不见阑尾或见盲肠周围炎、阑尾结石也可诊断,阑尾周围组织出现脂肪条纹征,但未见阑尾结石,怀疑为阑尾炎。脂肪垂为结肠脏层腹膜下脂肪组织聚集而成,容易在CT诊断中被误诊,沿结肠分布较多,容易出现急性炎症,造成误诊的发生。血常规检查结果也表现为急性炎症,在右下腹肌紧张情况下会出现明显的压痛症状,但尿常规检测显示异常,支持阑尾炎的临床诊断。阑尾切除术可对腹部盲部进行常规探查,对于临床经验不足的临床医师应谨慎对待,不能单纯切除阑尾草率结束手术,应对脂肪垂炎和克隆病进行探查。

根据上述数据,间接征象中以阑尾盲肠周围脂肪条纹征为主,而且其他间接征象与之均有叠加,因此,笔者认为阑尾盲肠周围脂肪条纹征可作为阑尾周围炎的代表。作为直接征象的阑尾异常显示率与阑尾盲肠周围脂肪条纹征的显示率相比不尽人意,而阑尾盲肠周围脂肪条纹征与阑尾异常可同时出现也可单独出现,主要原因如下:盲肠的移动度较大,阑尾的位置各不相同,阑尾难以寻找;患者个体差异及扫描方法可造成阑尾难以寻找;阑尾穿孔并发脓肿和炎性肿块形成可导致阑尾被淹没;正常阑尾外径变动范围较大,导致正常与异常有叠加;阑尾的外径测量还受窗技术、扫描层厚及测量误差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不能过多的依赖于阑尾外径的测量值。在CT检查中,急性阑尾炎表现为阑尾明显增大,直径超过0.6 cm以上,并且出现急性阑尾水肿情况,使的阑尾壁增厚0.5 cm以上,导致患者腔内可出现积液,阑尾四周可发现炎症,可表现为脂肪密度明显增高,并且发生脂肪密度间隙变小,并且伴有腹膜肿胀出现。无明显阑尾周围脂肪条纹征的阑尾炎在本组病例中只占11%。利用CT诊断可及时对阑尾炎病症进行辨别,判断腹痛的发病症状,胰腺炎、盲肠炎、胆囊炎等可及时诊断辨别,帮助患者尽快进入治疗方案中。在日常的临床实践中,笔者重视依据阑尾盲肠脂肪条纹征的警示作用即指示剂效应,进一步寻找异常阑尾,并结合临床其他检查资料,排除盲肠憩室炎、结肠炎、盆腔炎、肿瘤、消化道穿孔、克罗恩病等疾病,明显提高了急性阑尾炎的准确率,减少不典型急性阑尾炎的误诊和漏诊。因此,阑尾盲肠周围脂肪条纹征是CT诊断急性阑尾炎最有价值的间接征象,在急性阑尾炎的CT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盲肠条纹征象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鸡盲肠肝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
谁是穷横条纹衣服的人
别急!丢了条纹的斑马(上)
别急!丢了条纹的斑马(下)
大鼠盲肠结扎穿刺脓毒症模型死亡率影响因素研究
Ki-67、p53、CerbB-2表达与乳腺癌彩色超声征象的关系
急性球形肺炎的CT征象分析
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断奶幼兔盲肠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