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坤
(柳州市中医医院放射科 广西 柳州 545001)
神经节细胞瘤是一类良性肿瘤,致病原因为神经脊细胞病变。通常情况下,腹膜后间隙、肾上腺皆属于易发部位,该病对病人生活质量、身心健康产生了极大困扰,需积极采取有效手段进行诊断治疗[1]。临床上对于此疾病常以CT、MRI为主要诊断方式。
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4月收治的腹部神经节细胞瘤疑似患者65例,均接受MRI、CT及二者联合诊断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资料。65例病人年龄在9~22岁,平均(17.39±3.17)岁,女性占比53.85%(35/65),男性占比46.15%(30/65),经病理查证有69.23%(45/65)表现为细胞瘤真阳性。
1.2.1 CT检测:(1)选用西门子Sensation64螺旋CT仪作为检测用设备,设置 CT仪参数,扫描电压调整为20~140 kV,层厚设置:采集扫描0.6 mm,重组扫描3 mm,行三维重建。(2)行CT增强扫描(借助高压注射器进行),注射速率3 mL/s,对比剂15 mL/kg[2]。(3)持续25~30 s扫描病人动脉期,持续45~50 s扫描病人门脉期,予以70~75 s左右平衡期扫描,并持续240 s扫描延迟期。
1.2.2 MRI检测:(1)选用西门子1.5T磁共振扫描仪,以体部相控阵线圈进行扫描[3]。行 T1WI扫描时反相位:TE 2.38 ms,TR 125 ms,同相位:TE 4.76 ms,TR 125 ms。T2WI扫描时TE 108~115 ms,TR 1 660~2 000 ms(加脂肪抑制序列),层间隔0.8 mm,层厚3~8 mm[4]。(2)增强扫描时,用Gd-DTPA作为对比剂,并以3 mL/s流率,0.1 mmol/kg剂量为准,注射后扫描冠状、矢状及轴位。
此次研究中“金标准”为病理检查结果。同时,以本组患者CT、MRI影像学表现为依据,计算单一诊断与联合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并据此评价其临床价值。
2.1.1 CT诊断 真阳性检出29例,均匀高密度8例,均匀低密度21例,密度区间在17~44 HU之间,平均(29.02±4.16)HU。
2.1.2 MRI诊断 真阳性检出33例,T1WI稍低信号占比42.42%(14/33),低信号占比57.58%(19/33);T2WI稍高信号占比81.82%(27/33),高信号占比18.18%(6/33);信号不均匀占比69.70%(23/33),信号均匀占比30.30%(10/33)。
从特异度方面分析,单一、联合诊断无明显差异(P>0.05),从准确度、灵敏度方面分析,联合诊断准确率96.92%(63/65),灵敏度97.78%(44/45)比单一应用CT诊断、MRI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明显要高(P<0.05)。见表1。
表1 各诊断方式诊断结果的准确度、特异度及灵敏度[n(%)]
发病初期,多数腹部神经节细胞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并不显著[5],易因此而延误病情,错失诊治时机,及早诊断治疗十分重要。邓华丽[6]在研究中指出,CT与MRI 联合扫描可切实提升诊断准确率,其研究结果示:病理检查确诊30例,CT+MRI扫描仅误诊2例,符合率达93.33%(28/30),比单纯MRI诊断80.%(24/30),CT诊断76.67%(23/30)的符合率显著要高(P<0.05),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诊断结果显示:CT诊断:真阳性检出29例,均匀低密度8例,均匀低密度21例,密度区间在17至44HU之间,平均(29.02±4.16)HU。MRI诊断:真阳性检出33例,T1WI 稍低信号占比42.42%(14/33),低信号占比57.58%(19/33);T2WI稍高信号占比81.82%(27/33),高信号占比18.18%(6/33);信号不均匀占比69.70%(23/33),信号均匀占比30.30%(10/33)。同时,从特异度方面分析,单一、联合诊断无明显差异,P>0.05,从准确度、灵敏度方面分析,比单一应用CT诊断、MRI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明显要高(P<0.05)。讨论诊断要点及价值:CT扫描具备“渐进式强化”优势,能够有效提升同部位肿瘤的鉴别精准度,而MRI扫描不仅可将细胞瘤低信号边缘清晰勾勒出来,还可清晰显示脂肪间隙,解决了部分细胞瘤CT值较低,CT扫描图像清晰度不足的问题,故此联用两种扫描方式可切实提升诊断准确度。具体分析CT联合MRI的诊断价值,腹部神经节细胞瘤亦可简称为“GN”,在青少年群体中较为多见,通常情况下,发病年龄都低于20岁,而本组病人年龄在9~22岁之间,平均(17.39±3.17)岁,究其原因,可能是少数病人发现较晚所致。GN症状微轻,诊断难度较大,所以发现疾病时肿瘤体积通常较大。GN瘤体主要是由纤维包膜包裹起来的,所以,组织学上,周围组织器官与GN的分界相对清晰,多呈现椭圆形或是类圆形,随着病情发展,肿瘤体积增大,也会导致包膜破裂,流出黏液样基质,并在周围组织间隙内呈现伪足样、嵌入式生长形态。同时,GN具有瘤质较软的良性生物学特征,不会向周围的组织器官侵蚀性、浸润生长。一部分GN在临床治疗中可显现出CT值较低的特质,而周围脂肪组织密度与之并无较大差异性,所以,针对此类情形,CT平扫较大窗宽时往往会面临清晰度不足的弊端。而MRI诊断则能够借助化学位移反相位,将GN低信号边缘清晰勾勒出来,能够有效辨别周围组织与GN的关系,不仅如此,高信号脂肪与GN信号在SE T2WI序列中往往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所以,联合使用MRI诊断腹部神经节细胞瘤还可以更加清晰的显示出脂肪间隙,这也是提升诊断准确度的要素之一。分析血管与CN间的关系,偏恶性的腹部神经节细胞瘤通常可表现为血管包绕特征,但是在实践诊断过程中,由于GN质地柔软,所以在血管被推挤、包绕的情况下,也很难检测出血管管腔异常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良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常见的受累血管主要有下腔静脉、门静脉、腹腔干、肾动静脉等。针对此类情况,MRI平扫能够将流空低信号血管与GN间的关系显示出来,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CT扫描,不仅可以观察有无管腔狭窄、血栓问题,还可将处于GN包埋、推压状态的血管显示出来。从病理学角度分析,GN主要由胶质纤维、成熟神经节细胞和黏液样基质构成。MRI平扫中,GN的组织学表现与T2W1信号增高程度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纤维组织细胞少、黏液样基质多时呈现高信号,纤维组织细胞多、黏液样基质少时呈低信号。由此可见,MRI平扫能够很好的弥补CT平扫时肿瘤实质密度与黏液基质差异不明显的弊端,将GN黏液基质成分更好的显示出来。
综上所述,腹部神经节细胞瘤诊断中,CT、MRI联合诊断方案在准确度、灵敏度方面具有理想应用效果,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