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蓉蓉 李天兰 吴莉玫 尹艳华
(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云南 曲靖655000)
现阶段,经皮冠脉介入术(PCl)为现代医学上用于治疗冠心病的微创手术,有效性较高,但患者术后康复结果、临床转归还取决于PCI术患者术后心肺康复效果[1]。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成为PCI术后患者康复干预研究的焦点。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常规康复流程,但仅限于巩固手术疗效、促使患者早日出院,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心肺功能,但无法达到最佳效果[2-3]。鉴于上述理论研究,笔者认为有必要探索其他PCI术后康复护理流程,以强化PCI术患者术后心肺功能康复效果,改善患者预后。近期,我科在PCI术后护理中引入了优化康复护理流程,不但强化了患者心肺功能,还改善了术后远期临床转归,为指导临床应用,开展本次分组对照试验,并运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对比,以期证明优化康复护理流程对PCl术后患者心肺功能以及预后的正性影响,现报道如下。
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纳入100例PCl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纳入标准:(1)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和心电图等检查确诊为冠心病[4];(2)患者神志清醒,自愿接受PCI术治疗;(3)签订了知情同意书;(4)可独立完成量表检测。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2)合并老年痴呆、脑萎缩、脑卒中等脑部器质性疾病;(3)吸食毒品者、精神异常者;(4)严重贫血、有出血倾向者。
将本组纳入的100例PCI术患者分成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而康复护理流程不同: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流程,男26例,女24例;年龄为59-80岁,平均(70.38±3.14)岁;文化程度:小学6例,初中20例,高中16例,大学8例。观察组采取优化康复护理流程,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59-80岁,平均(70.55±3.06)岁;文化程度:小学5例,初中21例,高中17例,大学7例。两组一般资料参数均保持了同质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作对比。
1.2.1 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流程):参考PCI术后护理常规,术后第1-2d卧床制动,解除制动后可进行轻度床上活动;第3d可进行床旁站立、坐位、床上洗漱;第4-6d在护工照看下如厕、活动;第5d进行病房外检查和医疗教育;第6-8d进行心肺运动试验,并指导术后作息和饮食;出院前1d提醒患者复查时间、出院前带药用法等。
1.2.2 观察组(优化康复护理流程):在上述常规康复护理内容外,安排负责心脏康复的医师和护士全程指导患者的心肺康复训练,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优化康复护理流程,确保患者规律、全程、定期参与,以运动疗法为核心,包括健康教育、呼吸训练、运动训练,具体操作如下:
(1)运动康复护理:参考相关指南,结合既往康复方法等,制定综合的康复护理方案,要求运动前评估患者握力、徒手肌力、活动水平等,以增强其心功能、心脏储备能力。记录患者心率、血压、血氧等指标,全程监督,保证患者基础心率每分钟不超过120次。分阶段进行:①早期监护室阶段,以低强度卧床训练为主,机械通气治疗者进行呼吸训练,结束后休息半小时再进行运动康复训练。病情稳定、PCI术后4h进行运动训练,依据肌力制定运动方案,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执行。②术后病房阶段,返回病房、情绪稳定、撤除静脉输注药物后可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根据目标心率制定运动方案,以有氧运动为主,每次10min,每日2次,分为热身期(5min)、锻炼期(10-15min)、恢复期(5min),不同时期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方式不同,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而定。
(2)呼吸康复护理。评价患者有无气胸,锻炼期间监护其生命体征变化,根据术后监护室、术后病房期两个阶段。术后监护室期对机械通气患者实施体疗膨肺处理,完成肺复张干预,拔除气管插管后指导进行腹式呼吸训练与排痰训练,每次10-15min,2次/d;术后病房期则以呼吸操方式为主,每次20min,2次/d。
(3)健康教育:在术前入院宣教基础上,告知其监护室期间所应配合的运动锻炼和呼吸锻炼内容,术后提供疼痛干预和心理干预,出院前根据心肺评估结果,提供院外康复建议,包括运动、呼吸等方面训练,并加强监督和随访。按出院前运动处方提供有氧运动训练,以慢跑或快步走为主要运动方式,每次运动时间是20min,前后5min应有热身运动和整理运动,每周进行3次。出院后通过微信、电话随访方式,考察患者运动处方执行情况、医疗目标达成情况,并回答患者疑问,纠正错误行为,予以情感支持。
(1)统计两组患者干预前(PCI术后当天)、干预后(PCI术后12周)心肺功能指标,其中心肺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最大摄氧量,左心室射血分数主要通过心脏超声检查,而最大摄氧量则通过心肺运动试验,即对患者进行6min步行距离实验,期间应用便携式运动心肺测试仪,在患者休息时、运动时、恢复期最初2min内心肺运动参数,检测最大摄氧量。
(2)参考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HQ-15)[5],对比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水平,围绕躯体症状群,共包括15个条目,了解患者受症状群困扰的程度,其总分范围是0-30分,其中0-4分为无躯体症状、5-9分表示轻度、10-14分为中度、15-30分为重度。
(3)统计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再住院率,其中心脏不良事件包括心肌梗死、血运重建、恶性心律失常等。
采用SPSS 22.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如最大摄氧量等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如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用n(%)表示、用χ2检验。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最大摄氧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最大摄氧量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最大摄氧量比较(±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n)5050干预前54.18±3.6554.69±3.640.7000.243干预后60.31±2.1363.64±1.479.098<0.001干预前7.41±0.777.34±0.690.4790.317干预后11.06±1.3312.84±0.698.400<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 最大摄氧量(mL/kg·min)
观察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PHQ-15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PHQ-15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PHQ-15评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n)5050干预前16.99±2.1816.39±2.341.3270.094干预后10.69±1.437.82±1.1511.059<0.001
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再住院率比较[n(%)]
PCI术作为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手段,其可行性已广受认可,但术后康复护理作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患者心肺功能康复以及预后均有关键作用,因而日益受医学工作者重视[6-8]。然而,目前关于PCI术后康复护理方法的报道虽多,但缺乏统一标准和评价,尤其是康复护理流程,依然沿用传统康复护理流程,护理内容缺乏全面性、科学性和周密性,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心肺功能康复效果[9-12]。鉴于此,笔者所在团队提出了新兴的优化康复护理流程,即在常规康复护理流程基础上,根据患者PCI术后康复进程,以增强患者术后心肺功能为目标,融入运动锻炼、呼吸锻炼以及健康教育,效果良好。
本文通过检测患者左心射血分数、最大摄氧量评价患者康复护理干预效果,其中左心射血分数是评价个体心脏功能的常用指标,而最大摄氧量可直接反映个体心肺功能、有氧耐力,是评估冠心病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2.1提示:干预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最大摄氧量均高于对照组(P<0.001),可见优化护理康复流程的实施,在改善患者PCI术后心肺功能方面效果更佳,这与该护理流程中新增的运动康复护理、呼吸康复护理环节的功效直接相关。PCI术患者术后运动能力下降,不但可限制患者活动功能,还可加重其焦虑和烦躁等负性情绪,加重心理、生理方面不适感,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水平[14-16]。PHQ-15量表是评价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水平的常用客观工具,而结果2.2提示:观察组干预后的PHQ-15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由此可见,优化护理康复流程不但可通过强化患者心肺康复训练而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心肺功能,改善运动耐力和肺容量康复效果,还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最终影响其疾病康复结局。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通过术后半年随访观察,统计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再住院率,评价其康复结局,而结果2.3提示: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可佐证上述分析。心脏不良事件是PCI术后康复效果不佳的常见表现,患者往往因此再入院治疗,加重其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优化康复护理流程在强化PCl术后患者心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可借鉴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