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迪 曹辰
董强民:秦皇岛北戴河海滨变电站站长
“一天听不到变压器的嗡嗡声,我就浑身不舒服,睡觉也不香。一出家门,就不由自主奔单位来了。只要在单位晃上一圈,心里边儿啊就踏实了。”
39年来,从一线工人到变电站站长,8000多天变电站运行管辖,10万余项倒闸操作,发现各类缺陷1000余条……一串串数字,填满了董强民半生履历。
今年58岁的董强民,1982年一出校门,就加入电力行业,成为秦皇岛北戴河境内的海滨变电站一名电力工人。几十年来,他凭着一股不怕吃苦、与难题死磕到底的较真劲儿,练就了一种“听看闻”就能识别电力设备问题的“独门绝技”,成为同行中的传奇。
“小时候学习雷锋螺丝钉精神,这钉子拧到哪儿,就在哪里稳稳当当地干,39年来我从未想过离开这里、离开这个行业。人的一辈子,能一门心思干好一件事,就不容易。我这一辈子就是努力干好这一件事—保电。”作为秦皇岛地区特级保电部门,董强民所在的海滨变电站,担负着北戴河地区居民和重要客户保电任务。
“变电运维不同于其他岗位。每一天我们都要巡查各个变电站,随时掌握设备运行工况,及时发现设备异常、隐患和缺陷。”董强民主要负责8座重要变电站的运维工作,辖区包括北戴河区和南戴河区域,工作职责是保障用户用电稳定,“对我们而言,没有节假日的概念”。
无论是预试作业、大修技改还是工程增容,董强民总是第一个到现场,倒闸操作、布置安全措施,当检修工作结束后,最后一个离开变电站。董强民说,我们担负着千家万户安全用电,“电亮”万家灯火的责任。
走进北戴河滨海变电站设备间,100多台变电设备整齐划一,发出微不可察的“嗡嗡”声。
“这种声音表示机器运转正常。”几十年来,每台设备发出的声音,已深深刻录进董强民的头脑中了,但凡有一点点微小的变化,他就能迅速判断出设备是否出了故障,大概是什么问题。
“听到均匀、有节奏的嗡嗡声,表示正常运转;如果发出不规则、断断续续的声音,甚至有锅糊的味道,必须马上处置。”他练就了凭耳朵听、眼睛看、鼻子闻,看一眼变电设备,就能发现设备运行是否正常的本领。
安全是一切生产生活的重要前提,供电保电更要安全第一。“经验能让工作更快开展,但不能完全依赖经验。尤其在特殊时期,必须做得更细,才能让群众用上安心、放心电。”
在保电这件事上,董强民带领北戴河滨海变电站可谓追求到了极致。他1990年走上变电站班长岗位,总结出“四要四比”变电站工作流程及工作规范。
“四要”即倒闸操作要腿勤、设备巡查要眼尖、设备验收要心狠、异常处理要沉着。
“一副勤快的好腿才是安全的好引擎。”董强民说,一个最简单的10千伏设备停电需要29步操作,一次复杂的新建变电站送电就需要将近1000次无差错操作。
“操作票上短短一行字,通常看到的是室內室外、楼上楼下,快速跑动的运维工作者脚步。”
作为变电站的“急诊护士”,运维人员需第一时间发现设备异常异动。而有一双如同预警机雷达一般的敏锐眼睛,是保护电网全天候安全稳定的定心针。
作为最后关口,在设备验收阶段,运维人员必须要心狠不讲人情地“扮黑脸”,做到不放过一个隐患、不遗漏一项检查。
董强民处理过的缺陷异常数不胜数,“不慌张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好理论知识、工作经验。”沉着心态加上过硬的技术,才能保证故障处置万无一失。
董强民还总结出一套变电站“四比”作风,即要求全体员工和“变压器比团结互助、互感器比工作协同、录波器比又细又实、避雷针比付出奉献”。
他幽默地比喻:避雷器是“最冤枉”的设备。美名避雷,实则引雷上身。通过击穿自己、牺牲自己换取其他设备的安全运行。这种奉献精神堪为表率,电网人学一学“它”又何妨?
“四要四比”不仅是他们的工作规范与作风,也成了变电站的班组文化。
按照国网冀北秦皇岛供电公司考核要求,供电可靠性要达到99.9999%,这意味着区域内年户均停电时间不能超过30秒,其余时间都要保证电力正常。
这一堪比黄金纯度的安全保电要求,董强民带领团队创下几十年无差错的传奇纪录。
电网先锋党支部、企业文化建设示范点、河北省先进集体、电力行业优秀班组……走进董强民所带领的变电运维中心第二党支部,满墙的荣誉证书和奖牌,见证了他们在“平凡”中的“不平凡”,“普通”中的“不普通”。
每一张证书、每一个荣誉,背后都是一份份付出的故事。面对记者的问题,董强民说:“这些荣誉都是集体的,我只是其中十八分之一。”
变电运维工作的特点是24小时不停歇。这一工作特“拴人”,职业特性让变电站工人常常比在自己家待的时间还长。
“主变区设备正常、电容器正常、消弧线圈正常……”送我们离开时,董强民仍在细致地查看着每台设备的参数值。“只有设备正常运转,才有千家万户‘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温暖和幸福。”
“我一辈子就干了这一件事。”39年来,董强民就是这样,全副身心投入,做了“保电”这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