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富蕴:锻造高质量发展“红色引擎”

2021-07-25 19:09张兵
民生周刊 2021年14期
关键词:红色引擎矿区红色

张兵

自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启动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富蕴县各级党组织站在“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国争光”的可可托海精神高地,认真贯彻“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总要求,以史鉴今、以史明理、以史聚力,鉴往知来、继往开来,坚定前行脚步,全力以赴锻造出富蕴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

美丽乡村引领幸福生活

行走在富蕴县乡村,额尔齐斯河静静流淌,缕缕炊烟从一座座安居房上飘过,阳光透过树叶洒在种满蔬菜瓜果的农家小院,晒着太阳的老人,嬉笑玩耍的孩子,一幅惬意悠然的画卷映入眼帘,现在的富蕴乡村,处处焕发着乡村美丽、百姓幸福的崭新气象。

近年来,富蕴县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持续开展整治人居环境活动,抓村容整治、抓生态绿化、抓富民产业,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农民生活质量步步攀升,一个个乡村悄然实现美丽蜕变。

富蕴县可可托海镇的塔拉特村,被誉为“额河第一村”。2016年以前,村里的人们还主要依靠传统的农牧业维持生活。从这一年开始,塔拉特村搭上旅游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快车,全面开展了美丽乡村、额河旅游特色村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建设项目,依托现有的区位、自然资源、民俗风情、农牧业及劳动力资源等优势,通过投资兴建基础设施、旅游设施,完善丰富旅游服务等措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立属于可可托海的哈萨克族特色民俗文化村落,逐步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产业链。

同时,民宿如今已成为塔拉特村的重点发展产业,民宿文化的深入挖掘,带动和盘活了该村的优势资源,村民既可通过民宿提高收入,又可销售自种土特产、自制手工艺品给游客,在民宿中参与就业和经营管理,实现了“民房”变“客房”、“资源”变“资本”、“村庄”变“景点”,目前塔拉特村人均收入达2万元。

可可托海镇全貌。图/田俊杰

托留拜克孜勒村距富蕴县城35公里,是可可苏里花海景区所在之地,2018年之前还是自治区级重点贫困村。2019年开始,该村以“党支部+旅游协会+农户”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齐心协力摘掉了自治区级贫困村的帽子,花海记录着村民们走上小康生活的点点滴滴。

“我们化零为整,把全村5000亩土地集中流转,解放全村劳动力。然后通过招商引资与企业达成旅游开发和用工合作,修建了彩虹滑道、摩天轮、海盗船、秋千公园等游乐设施,全力打造乡村田园花海休闲观光园,动员农牧民参与景区管理、经营和务工等,先后吸纳400名村民就业。”吐尔洪乡党委委员李晓宁告诉记者。

村民恩特马克·托汗2019年将自家40亩土地以每年2万元价格流转后,在景区门口经营着一个特色产品销售店,进入旅游旺季,这个店一天的纯收入就可以达到1000元。恩特马克·托汗的妻子也没有闲着,在花海种植区域栽种花苗,一天也有将近200元的收入。夫妻二人年底还能享受扶贫产业分红,一家三口的小日子越来越红火。

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可可托海位于中国的西北偏北,坐落于新疆富蕴县境内,是一座因矿而生的小镇。这里曾经被列为“国家一级机密”,这里的人们曾经与世隔绝,这里封存着让中国人站起来的奋斗史诗。

1950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可可托海诞生了新中国第一个中外合营公司。1964年,中国偿还了全部外债,可可托海作出巨大贡献。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所使用的铍来自可可托海。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所使用的锂来自可可托海。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升空,所使用的铯来自可可托海。1971年第一艘核潜艇联合试验,所使用的钽铌来自可可托海……

可可托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块物华天宝之地在神秘中屡屡崛起,尽管它的名字曾消失在中国的地图上,但它的辉煌却一刻没有被人们忘记。随着改革开放,历史浮现,如今的可可托海展现在国人眼前的是“红色文化支撑起来的弘扬时代精神的一处新高地”。

2017年10月9日,可可托海干部学院正式挂牌。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可可托海干部学院已形成“五大教学板块”“三大核心课程”“8个现场教学点”“11种教学模式”的教学体系,共承接各级各类培训班148期、培训2.5万余人,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两弹一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治区干部红色教育基地、国防教育示范基地,2019年4月,学院被中组部列入《省部级党委(党组)批准的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备案目录》,成为全疆仅有的两家列入目录的党性教育基地。

自此,可可托海干部學院扛起了“新时代要把可可托海精神传承下去”的大旗,为阿勒泰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乃至全国发展提供着强劲的精神动力。

红色文旅助推全域旅游

距离富蕴县城54公里的可可托海镇静谧优雅,明澈如镜的额尔齐斯河穿镇而过。可可托海镇处于阿尔泰山脉矿区,这里的三号矿坑是世界公认的稀有金属“地质教科书”与“天然地质博物馆”。

2013年,可可托海矿区正式实施国家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试点,全力推进矿区转型发展,可可托海矿区成为新疆首个国家矿山公园,后来又成为红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矿区变景区,“红”成了这里的底色,激励着这个小镇永不停歇的脚步。

每年春夏之交,可可托海进入旅游旺季,许多人都会到这里探究新中国第一代创业者在矿区艰苦奋斗、为国分忧、偿还外债、助推“两弹一星”的光辉历程。

“我们也以此为契机,串联各核心景点,推出了多条红色旅游路线。”可可托海国家矿山公园景区经理谭胜利告诉记者,2015年,可可托海国家矿山公园将尘封半个世纪的阿依果孜矿洞开放,开启探秘之旅,打开了红色历史之门,使这个沉默数十载的矿洞重现昔日的神秘与神奇。

“三号矿坑、地质陈列馆、阿依果孜矿洞、苏式老木桥等都是红色旅游的热门打卡地,尤其是周末,参观的人数更多,团体游客还需要提前预约。”谭胜利说,“4月以来,陈列馆迎来客流高峰,最多的一天进馆人数超过1000人,今年首次单日突破千人。”

经过近几年持续不断深入挖掘和整合,可可托海稀有金属国家矿山公园景区旅游内容不断充实,形式不断创新。今年,景区还推出“为国分忧·旱地爬犁比赛”“为国分忧·雕塑折纸献花比赛”“下矿坑·我为祖国找矿石”等红色主题活动。让参观者深刻领会红色基地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铭记矿区工作者的英雄事迹,让大家更好牢记历史,传承老一辈的奋斗精神。

根据这一段历史,可可托海还打造了占地2.9万亩的研学实践营地红色主题教育场所,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我们的活动涉及红色文化、自然教育、国防教育等主题,让广大青少年领略祖国大好河山,感受革命光荣历史。”可可托海研学实践营地副总经理廖兵健说,今年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研发一系列红色教育和红色团建活动,让爱国情怀和精神力量在广大青少年内心深处扎根。

猜你喜欢
红色引擎矿区红色
红色是什么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湖北省保康县堰边上矿区发现超大型磷矿
广东省蕉岭县作壁坑矿区探明超大型铷矿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红色引擎”促民营企业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