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忠
“奚代表,我要向你提个意见,现在村里的路拓宽了,但原来在路边的电线杆现在到马路上了,有安全隐患,希望早一点移开。” 7年前的一个早晨,金山区人大代表、星火村党总支书记奚明芳像往常一样开车去村里上班,一位村民等在她去村委会的必经路上反映情况。
这一整天,奚明芳的心里总是不能平静。2015年金山区已完成了12家“代表之家”建设,村民有啥意见建议可以到“代表之家”反映,但距离村民路程较远,对于年龄大的村民更是不便。每月一次的代表接待日毕竟时间有限,而且许多村民因工作等其他因素不能到现场反映。为方便村民,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村级的“代表联络站”。在区、镇人大的支持和推动下,星火村很快建立了“星火驿站”,由几位代表轮流值班,及时听取村民的各类意见建议,搭起了代表和村民的“连心桥”。
站点建在人群中
“星火驿站”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几位代表发现,尽管联络站建在村里,但村民还是觉得有些陌生感,有想法也不太愿意到联络站反映。
作为联络站的负责人,奚明芳一直在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她经常到村里的茶馆看看、坐坐。有一次,她到茶馆还没坐下,有位老人就说“奚代表,我想发发牢骚,你不要介意”,在那位老人的带动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简直不能刹车。奚明芳也常常到村民小组走走,每每这个时候,总有村民会反映一些事情,或者是小组里的事,或者是牽涉到村民自身利益的事。
于是,奚明芳和其他几位代表开展了一次“头脑风暴”,大家一致认为,有了“站”还不够,必须还要有“点”,这个点要建立在村民集中的地方,如茶馆或者生产组里农户相对集中的埭上。他们把这一想法反映到金山卫镇人大,镇人大又反映到区人大。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下,星火村和横召村在两个茶馆、几个埭上建立了代表联系点,从此,村民反映问题更加便利,也更加主动了。
矛盾化在爆发前
每个月的代表接待日,代表们都真诚地聆听、认真地记录村民反映的问题。2017年,金山卫镇和钱圩镇合并,撤掉了钱圩派出所,当地百姓办事很不方便,尤其是老年人,老百姓意见很大。有一天,钱圩的几位百姓一起走进了“星火驿站”,向值班代表反映了上述情况。在充分掌握事实、广泛听取百姓呼声的前提下,代表们向区人大建议恢复钱圩派出所。这件事得到分管副区长的特别重视,通过共同努力,派出所短期内就被恢复了,并增加了其他一些功能,及时化解了当地百姓的怨气。
在横召村联系点,一位40多岁的妇女向代表反映,因为已经离婚,责任田的流转费一直没有拿到。听了她的倾诉,代表们开了一个碰头会:虽然调解不是代表主要工作职责,但既然碰到了,就一定要管到底。接下来的一段日子,几位代表作了分工,电话沟通、宣传有关政策、上门调解等等,在调解无望的情况下,就建议那位妇女走司法程序。最后,通过司法程序,那位妇女终于要到了流转费。
社会和谐需要许多人的付出。这些年,通过联络站和联系点汇聚民情民意,代表们撰写了《关于农业基础设施改造管理养护的建议》《关于疏浚河道涉及的挖废土补偿费用实行分级承担的建议》《关于加快出台并实施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工作计划》等几十条建议和社情民意。但他们觉得还不够,履职永远在路上——“我们多一点心事,老百姓就少一点烦恼” “我们多一点靠近,老百姓就少一点奔走” “我们多一点建议,老百姓就少一点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