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之北
清朝末年,北京前门外有个“万元号”,是鸦片战争后最早开始经营洋货的商号。所有从外地运来的洋货都要由它先挑,剩余的才让其他洋行销售。所以,“万元号”在北京商界几乎占据垄断地位。
除此,还有号称“四大恒”的四大银号,官私汇兑多由其承担。但这四家银号最大的获利渠道不是贷款利息,而是兼办捐税这桩油水极肥的差事。
“万元号”和“四大恒”的背景当然不会简单,朝中都有高人罩着。各地官员向慈禧秘密进奉的钱财等物,都无法瞒过“万元号”和“四大恒”的耳目。自己的灰色收入被人窥视,慈禧相当郁闷,李莲英决定为主子解除这个烦恼。
李莲英得知北京一家老牌银号“泰源号”即将停业,便建议慈禧买下这家银号,并指明“兼办捐税”这条来钱极快的渠道。慈禧当然欢喜,但考虑到“皇室成员不许经商”的祖训,便让李莲英出面接收这家银号,为避人耳目,仍用原来的“泰源号”之名。
新开的“泰源号”注入本金330万大洋,其中李莲英仅出10万大洋,剩下全是慈禧的手笔。“泰源号”重新开张后,慈禧召见内务府官员,暗示训导一番。这伙人哪敢怠慢,没过多久,原由“四大恒”包揽的业务全被“泰源号”抢占。
财源滚滚而来,尝到甜头的慈禧还嫌不过瘾,张罗着再开一家商号。很快,北京前门外又多了一家主营绸缎的店铺,“总经理”还是李莲英。慈禧为这家店铺取名为“泰昌号”,说:“前号有‘源,后号必有‘昌,如此便会财源滚滚、年年昌盛。”
从此,“泰源号”和“泰昌号”密切合作,白花花的银子像水一样流入慈禧囊中。没过几年,慈禧就赚了1200万两银子。
選自《传奇故事·百家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