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在应试教育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教师群体显然是当下的高压人群之一。我的教育记者、教育研究者、心理咨询师的多重身份,使我在工作中有机会接触各类学校的教师群体和个体,能够了解到他们在学校教育工作之外的个人生活和婚姻家庭生活状况。我的个人交往圈里也有许多教师朋友,我同他们经常就职业心理健康、家庭教育、亲子关系、婚姻关系等问题进行探讨。
通过交流我发现,教师朋友的生活与心理状况大致呈现三大特点:
1职业压力巨大,应试教育下的升学压力,直接转化成教师的工作压力;
2职业为教师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更高,所以他们的孩子肩负的期望和压力都会更大,亲子关系紧张者居多;
3教师的职业特点使得教师工作非常繁忙,陪伴自己配偶的时间也非常有限。
综上所述,建议教师朋友要做好三个善待,呵护好自己及家人的心理健康。
教师的职业特点注定了他们是非常忙碌、非常操劳、非常辛苦的一群人,他们的私人时间实在太有限了。
他们往往早上六七点就要出发赶赴学校,这时候自己的家人可能还没起床;而等他们忙完学校、班级的各种烦琐事务,一身疲惫地回到家里时,已经是晚上六七点甚至更晚了。
有时候他们想和家人共进晚餐都成了奢望。草草吃完晚饭,他们还要批改作业、接待家长沟通、做好明天的备课等,连和自己家人说句话的工夫都没有。等他们忙完这些终于能够和家人聊一聊时,家人可能已经进入了梦乡。
所以,教师是一群忙碌而孤独的人—在家人眼里,他们就像机器人一样不分昼夜地工作。在学校,要管理班级的众多学生,要参加各种竞赛评比,还要考虑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而教师职称评比的严苛、优秀评选的艰难等因素又制约了教师的上升通道。因此,教师的幸福感很低,在各种职业幸福感排名中非常靠后。
越是这样,教师朋友就越要善待自己,为自己减压,给自己留一些私人空间。要关注好自己的饮食起居,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职称没评上也不要过于执着,有学生调皮也不要大动肝火,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健康第一、生命至上。有了健康才能拥有更长久的职业发展。
教师职业被大众赋予了高期待,大众理所当然地认为教师家长就一定能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能让孩子成绩好、考名校—这个想法实在有点想当然了,不仅给教师家长们带来极大的压力,连他们的孩子也难以幸免:
“你爸爸是校长,你怎么还和同学闹矛盾?”
“你妈妈是优秀教师,你的学习成绩怎么很一般?”
“你妈妈是班主任,你怎么也玩手机游戏啊?”
校长的孩子就一定不能和同学闹矛盾?优秀教师的孩子一定是优秀学生?班主任的孩子不能玩手机游戏?我们无形中对教师子女的偏见、预设、道德绑架,“赠予”了他们这样一种“专享压力”。
教师的孩子肩负的“专享压力”不仅来自外人,同时也来自他们的家长:
“你爸爸我是校长,你在学校要注意形象和影响。”
“你妈妈我是老师是班主任,你在班里不要把自己等同于一般孩子。”
“你是优秀教师的孩子,你还考不好的话,怎么说得过去?”
其实孩子很无辜,他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更无法左右父母的职业。父母是教师,在学习方面的确能给他提供一些便利,但与此同时也给孩子带来了无所适从的压力。
身为教师的家长们一定要意识到,你的孩子比其他孩子多承受了这样一份莫名其妙的“专享压力”,他不想享有却难以摆脱,他无奈而无助。
教师家长首先要敢于摆脱旁人对自身赋予的不合理预设,放下“我是教师我的孩子就必须做到……”的偏执想法;同时还要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告诉他们学习上需要的是尽力而不是尽美,让孩子从“我家长是教师我就必须做到……”的心理阴影中走出来,得以比较自如地成长;减负之外,教师家长还要给自己和孩子留一些专属时间,就算每天只拿出30分钟时间专注陪伴自己的孩子,这样的“专属时间”日积月累,对孩子的成长也是大有益处的。
大部分教师朋友与自己配偶之间的交流时间也很有限。等他们下班回家,往往是晚饭已经吃完了,配偶又忙自己的去了。别说促膝长谈了,连坐在一起促膝短谈的机会都很渺茫。如果长期这样缺乏交流,两人之间势必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隔阂,影响婚姻质量。
所以,教师朋友在敬业工作、陪伴孩子之余一定不能忽略了配偶的感受,不能淡化了婚姻的经营。婚姻是需要维护的,夫妻之间是需要沟通、互相给予力量的。实在忙碌的话也要一周至少一兩天准时下班,和配偶共同准备晚餐,让家有家的味道。
还可以在周末专门拿出两个小时,一起散步、运动,其间和配偶聊聊天,说说一周以来的工作、心情。这是你们共同搭建的二人世界,也是为你们的婚姻长期保鲜的有效做法。
为人师表不易,教师朋友要兼顾自我发展、为人父母和为人配偶则更加不易。正因为不易,才要加倍呵护心理健康,不能忽略心理健康对工作和生活的助益。
请善待自己和家人吧!愿教师朋友们都能获得身心健康、职业发展和家庭幸福的三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