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湖泊图集》的编制特点分析

2021-07-25 10:04
地理空间信息 2021年7期
关键词:图集湖泊湖北省

汪 冰

(1.自然资源部地图文化与创意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北京 100054)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视察湖北时要求湖北应高度珍惜大自然赋予的宝贵财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必须在“水”字上做文章,在湖泊保护上下力气,以湖兴城、以湖兴文、以湖兴人。为了切实加强湖泊保护工作,湖北省政府启动了“湖北省湖泊资源环境调查与保护利用研究”项目,按照“突出湖泊名称、面积、水质、水量四大重点”的总体要求,开展了湖北省湖泊调查研究历史上首次“一湖一勘”工作,建立了“一湖一档”。

《湖北省湖泊图集》(以下简称图集)是“湖北省湖泊资源环境调查与保护利用研究”项目的一项重要成果,全面准确、形象直观地表示了湖北省湖泊的分布状况以及主要湖泊及其周边的详细地理情况,为今后湖泊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决策参考,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图集的出版,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严守湖泊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红线、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具体体现。

1 图集选题

湖北省境内湖泊星罗棋布,治湖历史源远流长。大自然的沧桑变化,使得湖北省水系发育、河网密布,犹如一串串珍珠镶嵌在大地上,形成了“千湖之省”特有的地理形态。20世纪50年代,湖北省面积在0.067 km2以上的湖泊有1 332个,总面积为8 528 km2。由于围湖造田和自然消失,目前面积在0.067 km2以上的湖泊有729个,总面积约为2 706 km2,其中面积接近或超过100 km2的大型湖泊有洪湖、长湖、梁子湖、斧头湖等,洪湖面积最大,为354 km2。

图集全面准确地反映了湖北省湖泊的分布情况,说明了数量众多、星罗棋布的湖泊是湖北省优势突出的战略资源;重点表示了湖北省第一批、第二批列入湖泊保护名录的755个湖泊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299个消失的湖泊的基本情况,详细反映了这些湖泊及其周边地理分布特征,为维护湖泊生态健康和良性循环、湖泊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决策参考。

2 图集结构和内容

2.1 图集结构

图集为标准8开本,分为序图、市(林区)湖泊分幅图和附录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序图,围绕编制主题,遵循地图集设计的思想性、逻辑性和系统性,表示不同内容的各类地图以及各图间的相互协调配合[1],包括湖北省政区、湖北省卫星影像、湖北省地势、湖北省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图1)、湖北省多年平均径流深(图2)、湖北省平原湖区主要水利工程、湖北省主要湖泊分布、20世纪80年代以来湖北省消失的湖泊分布等综合性地图,并配有相关文字和表格;第二部分为市(林区)湖泊分幅图,逐一呈现各市(林区)湖泊的位置、平面形态与分布,同时展示湖泊周边的居民地,铁路、公路等交通状况,涵闸、泵站、水库、堤防等水利工程以及河流、渠道等信息,并配有表格和文字;第三部分为附录,包括项目背景文件,20世纪80年代以来湖北省湖泊消失、萎缩(改造)等基本情况。

图集在结构设计上充分体现了逻辑性、延续性和科学性。通过湖泊数量与面积,分析湖泊的分布特征、形态特征、水位与容积变化特征以及湖泊成因与演变特征;通过特征分析和基本统计,研究湖泊水资源与水环境污染情况、水生物种类以及水生物多样性显著降低的原因,以展示湖泊开发利用功能的时代特征和湖泊保护工作的体制和机制。

2.2 图集主要内容

图集是表示水资源的专题地图集,内容设计充分考虑了地图集的用途、主题、性质、制图区域特点,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炼、概括出能反映主题思想的精华内容[2],将一种或几种与主题相关联的要素特别完备而详细地显示,而其他要素的显示则较为概略,甚至不予显示[3]。图集主要表示湖北省湖泊的空间位置、分布形态、水面面积以及湖泊周边的行政区划、交通、港口码头、水利设施等内容。

3 图集设计特点

3.1 展现湖泊资源环境调查与保护利用研究成果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2012年7月湖北省水利厅和湖北省环保厅联合部署,逐一查清全省面积在0.067 km2以上的湖泊,并登记造册;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一湖一勘”外业勘察工作,并组织相关专业力量进行了大量湖泊基础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在“一湖一勘”的基础上,完成了全省湖泊基础数据的统计分析、湖泊特征与演变态势分析等工作。2013年5月“湖北省湖泊资源环境调查与保护利用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通过了湖北省人民政府验收。

图集以“湖北省湖泊资源环境调查与保护利用研究”项目成果为主要依据编制而成,以地图的表现形式,全面客观地描述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一批和第二批湖泊保护名录共755个湖泊的基本状况。图集的资料具有权威性和现势性。

3.2 描述生态环境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千湖之省”是大自然对湖北的恩赐,图集全面准确地反映了湖北省755个天然湖泊的分布情况,星罗棋布的湖泊犹如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美丽富饶的荆楚大地上,能在防洪排涝、城乡供水、养殖种植、景观旅游、交通航运、生态和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表达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破坏也愈来愈大,往往索取过多而呵护不足,全省湖泊普遍处于湖面萎缩、水质下降、生态功能退化等亚健康状态。长期以来,由于阻断江湖、围垦造田、拦湖筑汊,管理无序、开发过度、保护不力等因素叠加,导致湖泊数量锐减、面积萎缩、水体污染、环境恶化、生态脆弱、功能退化等问题突出[4],湖北省的湖泊保护管理形势严峻。

湖泊一直是国家水环境治理的重点,湖泊的生态系统现状是长期演化的结果,地图作为信息的载体,能对湖泊的数量、分布、容积以及变迁态势等基本情况进行直观表达,充分揭示关键驱动要素与机制,厘清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5]。

3.3 反映湖泊动态发展和开发利用的历史变迁

市(林区)湖泊分幅图是以市(州)为单元,结合卫星影像,按照湖泊分布特征进行分幅,详细表示湖泊名称、位置、形状、面积、鱼塘、围垦区、分洪区、水库、堤防、水文站、水电站、雨量站、常年平均水面面积、常年平均容积、2003-2012年湖泊水面面积变幅、主要功能等,完成了全省湖泊基本情况和数据的统计分析、湖泊特征与演变态势分析等工作。

图集充分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北省湖泊的变迁历史,湖北省湖泊开发利用具有明显的历史特征:第一个时期为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主要表现为大规模、高强度的围湖垦殖以及兴建治水工程和大型水利工程,使得江湖隔断、河湖分家、湖泊调蓄能力降低、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第二个时期为20世纪80年代至2012年,该时期区域经济发展迅猛,大面积围湖造田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湖泊开发利用产生了新的问题,一方面城市建设与扩张对城中及其近郊湖泊的填埋或侵占较为严重,导致部分湖泊水面面积急剧缩减甚至消失,另一方面湖泊水域的种植养殖大规模发展,湖泊遭受了内源、外源污染,水质持续恶化、富营养化问题突出;第三个时期为近5 a,湖长责任机制全面建成,湖泊保护管理成效明显,湖泊水利综合治理全面启动后,湖泊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社会爱湖护湖氛围更加浓厚。

图集的专题图制图技术更全面,对影像处理、制图综合、格式转换、软件开发等制图新技术进行了研究,使现代制图技术在图集上得到了充分应用。图集部分示例如图3、4所示。

图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湖北省消失的湖泊分布(审图号:鄂S(2015)019)

图4 后官湖(审图号:鄂S(2015)019)

4 地图设计体现湖泊文化

地图集的装帧是体现图集风格、底蕴和艺术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图集在装帧设计方面做了尝试,力求创新。装帧设计整体风格体现千湖之省、灵秀湖北,以湖蓝色为背景,以湖泊、船只等元素作点缀,色块和线条的分割设计,画面感唯美。在地图的设计过程中,将平面设计和广告设计融入其中,采用美术视觉和空间概念对一部分图幅进行特殊设计,使内容表达更加形象化,展示了一个事物的动态变化过程,使其直观易懂,美观大方。图集的装帧设计,画面雅致而富有变化,色彩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同时与内容相呼应,彰显灵秀湖北的地域特色,如图5所示。

图5 装帧设计

5 结 语

图集围绕编制主题,遵循地图集设计的思想性、逻辑性和系统性,表示了地理信息与专题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1],作为湖北省湖泊调查研究历史上首次“一湖一勘”工作成果,建立了“一湖一档”成果的专题地图,将对各级政府依法行政,维护自然生态环境,解决湖泊大开发,维护湖泊大保护,促进绿色协调发展产生重要的社会效益,并可带来不可估价的潜在经济效益。图集是湖北省湖泊保护与管理、湖泊科学研究工作的珍贵专业文献,并将长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猜你喜欢
图集湖泊湖北省
世界抗疫图集
你相信吗?湖泊也可以“生死轮回”
现场图集
奇异的湖泊
动物打呵欠图集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湖北省将再添6座长江大桥
湖北省今年将建成农村公路1.5万km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图集》即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