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惠
金山区档案馆馆藏档案中,有两张老旧地图:《中共金山特支(即浦南特支)建立时(1926年冬—1927年初)党员分布、活动示意图》和《中共金山县委(浦南县委)(松金县委)(金奉县委)时期(1928年10月—1930年12月)党团组织和党团员分布示意图》,充分反映了建党初期金山地区党团组织的发展轨迹。
1925年,金山开始有共产党员。1926年,建立中共枫泾独立支部,活动于西部江浙边界;1927年,建立中共金山特别支部(金山特支活动范围在金山和松江两县的东南交界处,因为都在黄浦江以南,所以金山特支习惯上称为浦南特支),同隶中共江浙区委。“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两个支部均转入地下;同年6月下旬,中共江浙区委改组为江苏、浙江两个省委,中共浦南特别支部改称中共金山独立支部;是年冬,枫泾独支扩建为中共枫泾区委,同隶中共江苏省委。1928年,金山独立支部扩建为中共浦南区委,10月扩建为中共金山县委(又称中共浦南县委),活动在黄浦江以南和江浙边界地区。1929年新街暴动失败后,县委机关遭到破坏。1930年初夏重建金山县委,1931年与松江县委合并为松金县委。1933年,松金县委、枫泾区委均遭破坏。
1926年,金山人范炳承、张天瑞、施益君等在外地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回家乡进行革命适动;金山当地的一批青年学生、教师和职工在中共浦南特支负责人翁明哲、李新民等介绍下也参加了共青团。1927年“四一二”反革革命政变后,他们和上级党、团组织一度联络中断。7月,与共青团江苏省委取得联系。9月26日,团省委在上海召开外埠代表会议,贯彻八七会议精神,翁明哲代表金山的党团组织参会。会后,团的工作转入农村。当年冬,在浦南地区的亭林、朱行、山阳、漕泾、金卫等地发展了一批共青团员。1928年,共青团松金中心县委发动团员青年参加农民和盐民协会,协助党组织组建武装组织——红团,并参加新街暴动。
上世纪20年代,金山一些知识分子受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家恽代英、萧楚女等影响,成为革命先行者。1925年,李一谔成为金山第一个共产党员,并领导金山及周边地区开展革命斗争。
1898年出生于金山乡长春村(现金山卫镇农建村长春10组)的李一谔,父亲是前清秀才,有田产数百亩,母亲周氏同样出身富有。但出生地主家庭的李一谔并未沉溺在富贵温柔乡中,他看到底层民众的疾苦并立志改变。
1915年,北洋军阀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上海青年学生集会声讨卖国贼,李一谔第一次参加政治运动,开始萌发革命意识。19岁考取上海文治大学攻读文学专业,1920年冬,李一谔离校回家,变卖田产,筹款创办了云溪小学(亦称甪里小学),自任校长,招收学生多为贫苦农民子弟,力图教育救国。1924年在校内创办进步刊物《社会钟》,宣扬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揭露和抨击不合理的社会现象。1925年5月,上海发生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他发动各界群众,在张堰召开“五卅”烈士追悼大会。同年夏,由侯绍裘、姜长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受上级指示在金山从事党的地下活动,他深入农村,组织农民、盐民协会,宣传减租减息,开展农民运动,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等。
1927年3月,中共金山(浦南)特支成立,李一谔担任特支书记。同年,国民党江苏省党部派员来金山“清党”。他拒绝登记,被清洗出国民党,并以跨党分子罪遭到通缉。此时,中共浦南特支已与上级党组织中断联系,他带领特支的共产党员,秘密转移至乡村,活跃于甪里、甸山、官桥、马棚、刘家堰一带,开展抗租斗争,宣传共产主义,并介绍农民中的先进分子加入共产党,恢复农民协会。6月下旬,浦南特支改称金山独支,是年冬,同上级党组织接上关系,并于1928年春扩建为中共浦南区委,李一谔任区委书记,率领区委同志活动于朱行、亭林及浙江平湖县的新仓、衙前、转角湾等地,秘密发展党员,扩建党的基层组织,筹建农民武装队伍。
1927年秋,中共江苏省委为贯彻落实八七会议精神,动员在上海的共产党员到郊县发动农民组织暴动。12月,陈云被委派负责松江区(松江、金山、青浦三县)农民运动。金山的党员再次与组织取得联系,李一谔、翁明哲等人逐步开展工作。
1928年初,小蒸、枫泾暴动失败以后,松江区的革命活动被迫转入地下。10月,中共金山(浦南)县委建立,李一谔任军委书记,根据陈云同志的指示,领导人民群众开展减租减息、反对军阀等一系列活动。与此同时,共青团松金中心县委发动团员青年参加农民和盐民协会,协助党组织组建武装组织——红团,参加新街暴动。在党团组织带领下,农民、盐民奋勇而起,反压迫、反剥削,与反动统治当局、地主豪绅等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1929年2月,中共金山(浦南)县委决定在新街组织暴动,以期在金山、松江、平湖3县农村引起连锁反应。新街地处金山朱行、漕泾、山阳、张堰交界处,国民党地方反动统治势力相对薄弱,不仅信息集散快、影响力强,而且朱行地区农民协会组织兴起早、群众基础好、参与者多,有利于开展暴动。中共金山(浦南)县委由李一谔负责军事工作,他筹资从上海买来枪支12支,又逼张堰镇镇长交出12条枪,在平湖转角湾组织创建农民武装队伍——红色暴动队,进行军事训练。
1929年2月6日,李一谔带领金山、平湖交界地区的共产党员(100余人)、红色暴动队队员和农运积极分子(200余人)共300余人,从甪里、大石头、金卫、甸山、马棚、官桥等地分头向新街逼近。当天夜里,在新街附近的五坟庙集合并宣布暴动计划和纪律(只打击地主、不抢东西),锁定打击对象,明确抓土豪抄家、张贴标语、警戒防守等任务并具体分工。为便于晚上识别,暴动队伍以臂缠白布为标志、以大红旗为先导,先派人扼守新街东西两头,主要力量直奔土豪张忍伯家。张忍伯事先闻讯,从后门乘河里的收租船逃跑了。暴动队伍烧毁了张忍伯家的前埭院宅,并将张忍伯的罪状布告和相关宣传标语贴遍新街小巷及沿途各地。后来在李一谔的统一指挥下,暴动农民各自分路撤离。
“新街暴动”后,山阳镇上的反动土豪陆百希及缉私营第四大队第三中队长张吟泉等煽动群众并咒骂共产党和农民协会。2月11日,暴动队伍在山阳附近的蒋家桥,将反动劣绅陆百希枪毙,并贴出布告,宣布罪状,署衔“中国共产党浦南执行委员会”。2月12日,在山阳官桥庙击毙欺压盐民、引发极大民愤的缉私营第四大队第三中队队长张吟泉夫妇。
对于新街突然出现数百人的暴动队伍并公开打出共产党旗帜的革命行动,国民党当局非常震惊,惊呼“浦南共祸蔓延”。松江县政府、警察局先后急电省府“岌岌可危”,请求“咨浙联合搜剿”。随后,上海淞沪警备司令部派军队加强松江、金山、奉贤一带防范,浙江省保安队调兵进驻平湖县协同防堵。
2月15日,松江公安局局长翁光辉、缉私大队长潘梅亭等,北起甪里,南至金卫新桥,分五路“搜剿”。2月26日,李一谔秘密从转角湾回到离家不远的钱圩南部乡间开会,晚上住在八字桥陈家宅农民陈正清家。2月27日上午,李一谔从陈家出来就被正在搜捕的大批军警发现并包围。他孤身一人,临危不惧,一边举枪还击,一边往后撤退,因左臂中弹寡不敌众而不幸被捕。
随后,李一谔被押解松江,途经山阳、金山卫、张堰一带,数百农民闻讯而来,一部分武力企图营救,但因反动武装防备森严,终究没能贸然行动。到达亭林镇时,李一谔对围观群众作了慷慨激昂的演讲,鼓动农民团结起来,为争取光明而斗争。
在松江法庭上,李一谔坚贞不屈,严守共产党员的身份,敌人一无所获。3月4日《时报》还刊登了庭审现场的问询笔录。国民党右派问不出口供,又不愿意轻易放过李一谔,最终决定以“证据确凿”名义处以死刑。
3月10日,李一谔在松江西河庄刑场英勇就义,时年31岁。据报纸记载,在赴刑场途中,李一谔昂首阔步,神态自若,“绝无痛苦之状”,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工农劳苦大众解放万岁”。
李一谔领导的“新街暴动”,声势浩大的数百人队伍公开亮出中国共产党浦南执行委员会的布告和大批宣传标语,给松江、金山等县反动势力以极大的震动。《申报》《时报》等多家报纸连续数日,以“国内要闻”和“地方通讯”登载了暴动事件,红色力量迅速遍及上海市郊各县和江苏等地,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在劳苦大众中的影响和地位,也使中共金山(浦南)县委机关再度得以安全转移。
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李一谔为革命烈士。
如今,在金山工业区新街村,矗立着一座宽7米、高3.5米的大理石纪念碑,在三名手持大刀和钢枪的英烈浮雕下,“新街暴动纪念碑”七字跃然眼前。背面刻有碑文如下:
公元一九二九年二月六日(农历十二月廿七),中共金山(浦南)县委根据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和陈云同志的指示,决定在新街发起农民暴动,以打击反动势力。晚上,在县委领导李一谔带领下,200多名“红色暴动队”队员和农会会员,以大红旗为先导,人人臂缠白布,个个情绪激昂,从甪里、大石头、金山卫、甸山、马棚、官桥等地分路向附近的五坟庙集合,烧毁土豪张忍伯家前埭院宅,并将事先缮写的张忍伯罪状和宣传标语贴遍本街小巷和沿路各地。
“新街暴动”声势浩大的红色力量和公开亮出的中国共产党布告标语,引起金山、松江两县当局震惊,声威遍及市郊各县和江苏等地,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在劳苦大众中的影响和地位,使金山县委机关再度得以安全转移。
位于金山卫镇农建村长春10组的“李一谔烈士陵园”内,安葬着李一谔烈士遗骸及其胞弟李新民的骨灰。而李一谔等共产党员的革命事迹、金山的革命历史被记录在金山卫镇农建村村部西侧的初心馆内。
回溯百年初心,感悟雄关漫道。“新街暴动”虽然最后惨遭镇压,但对金山及平湖地区的革命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李一谔及其领导的“新街暴动”成为金山、平湖两地红色精神相连的印迹,更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