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推广人 严利颖
绘本《妈妈的耐心》讲述的是一只精力旺盛、淘气的小企鹅和一只循规蹈矩、孤独的猩猩之间的故事。在我看来,这两个主角之间的故事也是现实中亲子陪伴关系的隐喻。在故事中,猩猩的生活被小企鹅的意外造访搅得一团糟,但在小企鹅离开之后,猩猩又开始无比怀念那鸡飞狗跳的生活。就像在现实中,我们会以为陪伴是父母一味付出,但其实,陪伴也是父母最好的充电方式。
在故事中,小企鹅不断地在提要求:“我好热好热!”“我好饿!”“我想要冰激凌!”“来看我的小房子!”“我还想买虾!”……为了应对他的要求,猩猩一步一步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忍受住小企鹅弄乱自己的房间,带小企鹅去集市,为小企鹅购买玩具房子,加入小企鹅的“抛鱼大战”……遇上小企鹅之后,猩猩的生活完全偏离了平日的轨道,他不得不去做很多自己之前绝对不会做的事情。
猩猩就像现实世界中陪伴孩子的成年人一样。为了陪伴孩子,我们没办法再肆无忌惮地追剧、无拘无束地旅行、随心所欲地和朋友聚会……陪伴孩子这件事极大地限制了我们的活动范围;但同时,陪伴也为我们打开全新的大门,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加新奇美妙的世界。或许从前只爱宅在家里的我们,突然发现自己居住的城市居然有那么多的公园;或许从前害怕虫子的我们,渐渐地愿意接近它们,并能叫出它们的名字……
只要用心去陪伴,我们便会跟着孩子走出“两点一线”的生活,我们的视线也会跟着孩子更多地投向现实世界,日常生活会在我们眼前丰盈起来。
猩猩无疑是一个理性而刻板的人:他从头到脚穿戴整齐,家里冷清又规整……他的生活似乎一眼就能看到尽头。小企鹅却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家伙:他吃东西不讲卫生,走起路来东倒西歪,瞬间就能把周围的一切弄乱——无论是猩猩的家还是集市上的摊位。他的想法天马行空,生活对他来说充满无限可能。
猩猩就像现实世界中的很多成年人,可靠但无趣,沉稳但拘束。然而,他内心深处充满了对童真的向往,不信你看:他的口袋里装着一只玩具小熊,他在自己的小屋里养着一条小鱼……所以当看似蛮不讲理的小企鹅闯进他的生活时,他虽然无奈,但并没有气急败坏。小企鹅给猩猩带来的不只是混乱,还有生机和力量。
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试着向孩子学习。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找到全新的角度去理解这个世界。
就是成就极高的大家,也会想着向孩子学习,比如毕加索。有人对比了毕加索16 岁时创作的《科学与仁慈》和他80 岁时创作的图书插图。前者极其写实,后者则极尽童趣,它们之间有非常大的反差,正印证了毕加索在观看儿童画展后对自己的评价:“我在他们这个年纪时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之后我用了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如何像这些孩子一样画画。”明亮的色彩、活泼的线条,孩子的画天然恣意,描绘出一个自由又充满力量的世界。
还有,近些年来,孩子创作的诗歌会不时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春》,这首歌的歌词来自何星仪小朋友在小学三年级时创作的诗歌:“树枝上/长着嫩叶一片/如一个舞台/上面站着春天……”孩子的思维总与通感、比喻等修辞手法相通,再加上无拘无束的想象,使得孩子成为天生的诗人,世界也在他们笔下变得诗意起来。
所以,跟随孩子的脚步,我们会对这个世界有新的理解,它可能不那么理性、不那么真实,但它更有力量,更能直击心灵,更能带领我们超越寻常。
陪伴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件劳心劳力的事情,但陪伴也是一件充满爱意的事情。陪伴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因为孩子也会教给我们非常多的内容。我们不妨试着换个角度看待陪伴,或许能时刻从孩子身上汲取新的力量,从而让生活、让生命始终“电量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