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黄光治疗急性肿胀期玫瑰痤疮疗效观察

2021-07-24 09:34:54姜雨蒙谢红付简丹黄莹雪唐言赵志祥阳熙照李吉汪犇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脓疱毛细血管痤疮

姜雨蒙,谢红付,简丹,黄莹雪,唐言,赵志祥,阳熙照,李吉,汪犇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湖南 长沙 410008

玫瑰痤疮(rosacea),国内曾称之为“酒渣鼻”,是一种好发于面中部、主要累及面部毛细血管及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见于20~50岁中年人,女性多见[1]。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作为一种将电能直接转化成冷光源的仪器,是皮肤科常用的物理治疗手段之一;红黄光通过光生物调节作用,改善皮肤组织状态[2-3],有助于快速减轻面部红肿、促进炎症消退、减低血管通透性[4]。既往红黄光治疗主要应用于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急性肿胀期等皮肤病[4],在玫瑰痤疮患者中的应用鲜有研究。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皮肤科经LED红黄光治疗的30例急性肿胀期玫瑰痤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我院皮肤科门诊确诊为玫瑰痤疮患者30例。

纳入标准:①经过临床确诊,符合全球玫瑰痤疮共识专家组(Global Rosacea Consensus,ROSCO)提出基于表型的分类诊断[5];②皮损处于肿胀期;③年龄18~60岁,男女不限;④红黄光治疗期间未使用其他玫瑰痤疮相关药物治疗;⑤红黄光治疗前2周内内未接受过其他皮肤病治疗;⑥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1404361)。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寻常痤疮、脂溢性皮炎、湿疹、红斑狼疮等其他皮肤疾病者;②对红黄光过敏者;③光过敏患者;④正在使用或既往1个月内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患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⑥有严重心肺等脏器疾病或精神病患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单纯采用红黄光治疗。通过红黄光治疗仪(Derma-590,重庆半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先予以黄光(波长590 nm,输出功率25 mW/cm2,温度28℃,连续模式)面部照射10 min,再予以红光(波长640 nm,输出功率50 mW/cm2,温度26℃,连续模式)面部照射5 min。光源距离治疗部位15 cm,1次/d,连续3 d。嘱患者注意物理防晒、擦保湿霜,稳定情绪,忌刺激性食物及酒精制品。

1.2.2 观察方法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 d后于双侧面部采集VISIA皮肤图像存档,由同一名盲态医师根据标准化照片及VISIA图像进行皮损评分。

1.2.3 疗效判定及安全性评价治疗3 d后,采用美国玫瑰痤疮协会提供的疗效积分卡[6]对30例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对于积分卡中玫瑰痤疮的面部潮红、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斑块、肿胀、鼻部增生,根据皮损严重程度(无、基本清除、轻、中、重)分别记为0~4分。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根据玫瑰痤疮医师全球评分(physician's global assessment,PGA)[7]标准进行评估:痊愈:疗效指数100%;显效:疗效指数75%~99%;好转:疗效指数50%~74%;无效:疗效指数<50%(包括皮损无改善及皮损加重)。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同时记录红黄光治疗后患者有无不良反应。

1.2.4 治疗者满意度评分治疗者根据治疗前、治疗3 d后VISIA图像对患者皮损整体恢复情况进行总体满意度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2.5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自身治疗前后皮肤潮红、肿胀等评分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3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8~58岁,平均(36.27±11.89)岁;病程2个月~10年,平均(4.57±3.16)年。患者皮损均处于急性肿胀期,其中合并丘疹脓疱者16例,合并毛细血管扩张者12例,合并斑块者3例,鼻部肥大增生者1例。

2.2 临床疗效

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 d后面部皮肤潮红、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斑块、肿胀评分详见表1。其中治疗3 d后患者皮肤潮红及肿胀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斑块评分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例合并有鼻部肥大增生患者治疗后无明显改善。PGA评估结果显示,显效21例(70.00%),好转7例(23.33%),无效2例(6.67%);治 疗 有 效 率达70.00%。典型病例治疗前后临床表现见图1。

图1 治疗3 d后,患者潮红、肿胀明显缓解Figure 1 After 3 days of therapy,flushing and swelling were significantly relieved.

表1 急性肿胀期玫瑰痤疮患者治疗前、治疗3日后症状评分情况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symptom scores of acute swelling of rosacea before and after 3 days of treatment(±s)

表1 急性肿胀期玫瑰痤疮患者治疗前、治疗3日后症状评分情况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symptom scores of acute swelling of rosacea before and after 3 days of treatment(±s)

组别 例数 潮红 肿胀 丘疹脓疱 毛细血管扩张 斑块治疗前 30 2.80±0.99 1.93±0.74 1.77±0.97 1.60±0.86 0.30±0.79治疗后 30 2.37±1.10 1.30±0.75 1.70±0.95 1.43±0.77 0.20±0.55 t-2.77 4.29 1.00 1.98 1.80 P -0.010 <0.01 0.326 0.057 0.083

2.3 满意度评价

治疗者满意率达86.66%,其中非常满意5例(16.67%),满意10例(33.34%),一般满意11例(36.67%),不满意4例(13.34%)。

2.4 不良反应

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皮肤刺痛、瘙痒等不良反应,治疗后无明显不适。

3 讨论

玫瑰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颜面中部的损容性皮肤病,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皮肤阵发性潮红、持久性红斑、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灼热感、肿胀、鼻部增生、眼部病变等[2]。2017年,ROSCO提出基于表型的分类诊断,其中2个诊断表型包括伴周期性加重的面中部持续性红斑和肥大增生改变,符合其中之一即可诊断;4个主要表型包括阵发性潮红、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眼部症状,符合2项或2项以上也可考虑玫瑰痤疮的诊断[2]。玫瑰痤疮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遗传因素、神经血管功能紊乱、免疫性炎症反应和皮肤屏障功能破坏等;此外,经紫外线、饮酒、刺激性饮食、温度变化等因素诱发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通路被激活,临床上常表现为慢性炎症基础上突然加重的面部肿胀、灼热等不适感[1]。近年来,随着光学理论与医学的结合,光电治疗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皮肤病相关治疗,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目前国内外应用强脉冲光或调Q激光治疗玫瑰痤疮的研究报告较多[8],强脉冲光及调Q激光虽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毛细血管扩张,但对于重度红斑伴肿胀的急性发作患者,极易出现红肿加重,并出现灼热、刺痛等皮肤敏感症状,操作不当还会引起色素沉着、色素减退等不良反应;且激光治疗费用较高,影响其临床应用。为探索针对急性肿胀期玫瑰痤疮患者更为有效、应用范围更广的治疗措施,我科采用LED红黄光治疗急性肿胀期玫瑰痤疮患者,取得了较理想的临床疗效。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发光二极管逐渐被认识到其生物学意义以来,迄今为止已有大量关于LED光疗治疗皮肤病的研究[9-10]。红光是一种波长在630 nm左右,能够进入皮肤真皮层的红色光源,对人体的穿透性较强,穿透深度可达30 mm;红光可通过抑制环氧化物酶、释放生长因子、促进胶原纤维生成等机制来达到快速消炎消肿的作用,也可以抑制皮肤末梢神经的病理性冲动,具有较好的止痒和减轻疼痛的作用[11]。黄光是一种波长在590 nm左右,易被皮肤成纤维细胞充分吸收后促进细胞生长的黄色光源[5],对扩张的毛细血管有治疗作用,也有利于增强皮肤抵抗能力,达到祛红、舒缓镇静的作用。红黄光治疗仪治疗费用低廉,医院普及率高,有利于治疗开展。

临床上,一部分玫瑰痤疮患者就诊时常常表现为面部急性肿胀状态,炎症反应明显,使用羟氯喹、多西环素等系统用药治疗较难在短时间内累积一定的药物浓度,无法较快地缓解患者面部肿胀的不适感,从而增加患者的治疗周期甚至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本研究中,单纯红黄光治疗3 d后评估结果显示,患者面部潮红及肿胀较治疗前有较大改善,且起效快。其机制可能与红光和黄光的光化学效应和光热效应具有协同抗炎、舒缓镇静、改善皮肤的固有免疫情况及皮肤敏感性、促进皮肤屏障修复的作用有关[12]。但对于炎性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鼻部增生等问题,单纯红黄光治疗并无明显优势,无法在短期内改善患者症状,可能与红黄光治疗无法在较短时间内使皮肤组织、血管得到较好修复以及无法促进胶原重整有关,故此类皮损需采用药物为主的系统性治疗。

综上,本研究显示,红黄光是治疗急性肿胀期玫瑰痤疮安全、有效、起效快的治疗方法,能在短期内迅速缓解患者面部潮红及肿胀情况,减轻患者面部不适感,无明显不良反应。但由于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且样本量较少,需进一步开展大样本量随机对照试验或前瞻性研究,才更有利于红黄光治疗急性肿胀期玫瑰痤疮的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脓疱毛细血管痤疮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病原、流行特点、病理变化及防治
鱼腥草外敷除脓疱
特别健康(2017年9期)2017-03-14 03:25:43
北方地区羔羊传染性脓疱病的防治措施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19
三子汤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病150例
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一例
消风清热散治疗面部痤疮69例
痤疮的中医药治疗
疏通“毛细血管”激活“神经末梢”
中国火炬(2014年8期)2014-07-24 14:30:21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中医研究(2014年8期)2014-03-11 20:2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