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起 弓小平 许庆阳 杨洋 魏杰 王哲 风骏
摘 要:泉子街车师古道地质遗迹位于吉木萨尔县,该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地理位置、环境气候,发育了多种类型的地质遗迹。车师古道地质遗迹的类型可分为3大类、10类、20亚类,以地质遗迹的类型为依据,总结了研究区内地质遗迹的特征。采用层次分析法定量评价地质遗迹景观资源,评价结果:Ⅱ级地质遗迹共有8个,Ⅲ级97个,Ⅳ级68个。在地质遗迹保护方面,存在着典型化石和人文历史保护欠缺等问题,提出了采取原地场馆式保护、排查地质灾害、加强地质遗迹科普宣传等建议。
关键词:车师古道;地质遗迹;地质遗迹评价;层次分析法;地质遗迹特征
Geoheritage types and landscape resources evaluation of Jushi ancient road in Xinjiang
ZHAO Qi1, GONG Xiaoping1, XU Qingyang1, YANG Yang1, WEI Jie1, WANG Zhe2, FENG Jun2
(1.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qi 830049, China;
2. Xinjiang Uyghur Autonomous Region Geological Survey Institute, Urumqi 830011, China)
Abstract: The geoheritages of Jushi ancient road in quanzi street is located in jimusar county. Due to the special geological structure,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limate, many types of geoheritage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this area. The types of Jushi ancient road geoheritage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10 categories and 20 sub categories, based on the types of geoheritag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oheritages in the research area are summarize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geoheritage landscape resources b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evaluation results: 8 grade II geoheritages, 97 grade III geoheritages and 68 grade IV geoheritages. Some problems are existed in the protection of geoheritages, such as the lack of protection of typical fossils and the lack of protection of human history,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such as in-situ venue protection, investigati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strengthening the popularization of geoheritages and so on.
Keywords: Jushi ancient road; geoheritage; geoheritages evaluati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of geoheritages
地質遗迹近年来不断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它是地球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化时期,由内外营力的作用形成、发展和保存下来的珍贵的自然遗产(赵汀等,2009)。历史悠久的车师古道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一部分,在汉代时期,车师古道连通了车师前部(今吐鲁番)与后部(今吉木萨尔)。现今车师古道及附近保留了大量的地质遗迹,研究其类型和特征以及开展相关评价工作,可以为旅游开发相关部门提供参考(王强,2018)。在现有开发的地质公园基础上开发新的地质公园,不但可以更加科学合理的保护地质遗迹,还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赵逊等,2009)。
我国对于地质遗迹评价的研究最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研究起步阶段主要是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地质遗迹评价方法和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目前国内对于地质遗迹评价的方法主要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主要是对地质遗迹进行系统和总结性的评价,主要依靠调查、分析、总结归纳与描述,该方法相对比较简单,主要对地质遗迹进行整体上的把握,但非常容易受评价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评价结果不够细致准确(李骏,2017)。定量评价相对较为复杂,但是更加客观,常用方法有层次分析法、模糊评判法、特尔菲法、综合价值评价法等,通过统计、分析和计算,对地质遗迹进行定量评价,可以对其资源品质、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等有客观和直观的认识(赵慧珍,2015)。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定量评价车师古道地质遗迹景观资源,根据评价结果,指出区内地质遗迹存在的各方面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可行性建议,为今后车师古道地质遗迹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车师古道地质遗迹地处博格达山东段,行政区划南北以琼达坂为界,以北隶属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管辖,琼达坂以南又以大河沿河为界,东侧隶属吐鲁番市高昌区管辖,西侧属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管辖,总面积300 km2。地理坐标为东经88°49'28"~89°13'11",北纬43°23'14"~43°54'58"(图1)。研究区位于天山北麓博格达峰东侧,纵贯博格达山脉,连接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吐鲁番盆地。总体地势中间高南北低。中部为高山雪岭,最高峰是博格达山山脊,海拔为3969 m;北部为低山丘陵,南部为山前冲洪积平原。研究区地处中温带,属大陆性干旱气候。车师古道地质遗迹位于准噶尔地块-吐哈地块,岩石地层区划隶属天山兴蒙地层大区,南准噶尔北天山地层分区的准噶尔中央地层小区和博格达地层小区,出露地层包含从上石炭统到全新统的岩石地层。侵入岩不甚发育,岩性有辉长岩、辉绿岩及闪长岩。火山岩构成整个博格达山构造带的火山岩主体。岩浆活动较少,构造要素表现为褶皱、断裂与区域面理,其展布方向以北西西向为主,局部岩石结构松软,地层产状陡倾,经风化剥蚀、流水作用易于形成地貌景观遗迹。
2 地质遗迹景观类型与特征
2.1 地质遗迹分类
按DZ/T 0303-2017《地质遗迹调查规范》的地质遗迹类型划分方案,结合研究区的遗迹成因、管理和保护、价值和观赏性等因素将163处地质遗迹景观点分为3大类10类20个亚类,详见表1。
2.2 典型地质遗迹景观特征
车师古道地质遗迹历史悠久,类型丰富,保存完整。因为各种不同的成因而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典型地质遗迹景观,其独有的特色也存在差异(表2)。这些典型地质遗迹景观兼具极高的科研价值、科普价值、旅游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邓亚东等,2019)。
以下为典型地质遗迹的野外照片:
3 地质遗迹景观资源评价
3.1 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定性评价
(1)科学研究价值
经过亿万年的地质历史时期,研究区内的地质遗迹由最初的形成,而后经历漫长的演变过程,最终成为珍贵的地质遗产。地质遗迹记载了众多地质历史环境的旋回变化的过程,具有至关重要的地质科学研究价值。区内化石种类多,分布广,调查区北部古生代出露了石炭纪—二叠纪地层,所含生物化石包括腕足类、珊瑚、层孔虫、双壳类、鱼类、腹足类、爬行纲、植物化石等。能很好的反映地质历史时期的古生态环境和地质条件。
(2)科普价值
区内出露晚石炭世海相碎屑岩、火山岩及中、新生代陆相沉积地层,保存有大量的古生物化石,为博格达地区地质历史时期的环境演变提供了实物证据。且发育典型的地质构造,主要有不整合面、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不整合面代表了重要的地质构造事件,是研究地质构造演化的重要依据。车师古道是重要的丝绸之路,同时也是重要的历史文化要道,对于了解我国古丝绸之路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可作为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
(3)美学价值与旅游开发价值
车师古道全长200 km,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汉代时期是横跨天山的交通要道,同时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纵观车师古道,不光有石桥、溪流、奇花异卉等天然风景,还有石像、古代烽火台、古代堡垒遗迹等人文景观,这些天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相辅相成,是中国最适合徒步旅行的一条线路。
(4)经济和社会价值
景区入口位于新疆吉木萨尔县泉子街镇境内,距县城32 km,有县、乡公路直达,出口位于吐鲁番市境内。旅游的發展将带动该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民生,促进民族团结,对于建设美丽乡村,展现美丽中国具有现实意义。对于拓宽就业途径,扩大就业容量,促进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3.2 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定量评价
(1)地质遗迹定量评价体系建立
在地质遗迹定量评价中,首先建立评价体系,由综合层评价、项目评价层和因子评价层3个层次指标组成。对地质遗迹景观组合区评价时,宜选用综合评价层指标;对地质遗迹景观组合、遗迹景观群评价时,宜选用项目评价层指标;对地质遗迹景观评价时,宜选用因子评价层指标(费玲玲等,2017)。根据《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参考现有地质遗迹景观评价研究成果,结合车师古道地质遗迹景观特点,选取了地质遗迹资源品质,地质遗迹资源规模容量,自然环境质量等3个评价因子,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奇特性与稀有性、社会与经济价值、景观规模、景观组合、旅游容量、自然生态、安全性和可保护性等10个评价指标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对车师古道地质遗迹进行评价(李盼,2018)。
(2)评价因子权重
对地质遗迹景观评价依据专家评价法中的层次分析法,将复杂的旅游资源分解成若干层次,逐层分析、逐个比较,建立一个评价结构,取得各点的权重值,从而展开评价(赵宇等,2019;周旭,2014)。根据DZ/T 0303-2017《地质遗迹调查规范》以及现有的地质遗迹评价研究成果,按照地质遗迹分类中十三类分别邀请同领域的专家组成鉴评专家组,经集体讨论,再进行整理、综合、检验,得出最后结果(表3)。
(3)评价等级划分
按照地质公园单因素评价方法(表4),根据DZ/T 0303-2017《地质遗迹调查规范》,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得分满分为100分,共分为5个等级:Ⅰ级(世界级,得分 100~80),Ⅱ级(国家级,得分79~60),Ⅲ级(省级,得分59~40),Ⅳ级(市级,得分39~20),再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选取重要的地质遗迹资源进行评价,分别对各个评价因子进行打分,最后计算出得分,在此基础上确定级别(李盼,2018)。
(4)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定量评价结果
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的得分按照计算公式:
其中:A=资源得分,Ci=评价因子权重,Xi=i项评价指标得分,Fi= i项评价指标权重。
根据上述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公式及等级划分标准,对典型车师古道地质遗迹景观进行评价,得分见表5、表6、表7、表8。
通过对研究区内173个主要地质遗迹进行定量评价,可知Ⅱ级地质遗迹共有8个,Ⅲ级97个,Ⅳ级68个。
4 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建议
4.1 地质遗迹保存和保护存在的问题
研究区北部的中天山陆相二叠—三叠纪地层产出了大量生物化石,包括腕足类、珊瑚、苔藓虫、头足类、双壳类、鱼类、介形类、叶肢介、爬行类、植物化石等。由于前期未开展保护工作,大量典型化石被非法破坏、采挖和贩卖严重,古生物化石保护缺乏全面规划和统一管理,目前急需对其进行保护。
人文历史遗迹保护欠缺,目前得到保护的几处遗迹仅使用围栏和铁丝网进行封闭,但得不到有效的监管保护。地质遗迹调查工作开展滞后,景区管理方面也缺乏地质遗迹保护相关的专业人才,现有景区范围内遗迹点标识不到位、遗漏较多,对来往游客保护地质遗迹的宣传教育力度不足,游客乱丢垃圾、乱涂乱画乱刻现象较普遍。
对“车师古道”,这一具有悠久历史人文、地质遗迹等宝贵资源的古道,宣传力度十分欠缺,现有游客量较少,无法达到宣传作用。
4.2 地质遗迹保护措施建议
(1)芦草沟基础地质遗迹重点保护区内分布有大量化石,中二叠世晚期蘆草沟组下段为中薄层状钙质粉砂岩、白云质灰岩与灰黑色薄层状泥岩互层。遗迹化石产于钙质粉砂岩层面上,沿岩层面分布。其科研、科普及旅游观赏价值较大,可采取原地场馆式保护。
(2)要求对重点保护区进行地质灾害排查、预防和治理工程(包括排水沟等),要求工程不破坏原始地貌。
(3)在典型的地质遗迹分布区,设立科学解释碑、宣传牌等与科普相关的设施,加强地质遗迹科普知识和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在人人心中树立珍惜地质遗迹的意识和观念。开展对保护区地质遗迹的研究工作,注重与科研机构的联系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健全地质遗迹资源的法制化管理体系,做到既要有法,还要宣传法和严格执法。在地质遗迹资源的开发中把地质遗迹保护放在首位。在保护区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不断地完善保护区的各项保护设施。
5 结论
主要围绕车师古道的地质遗迹类型及特征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主要结论如下:
(1)根据《地质遗迹调查规范》,将车师古道地质遗迹划分为3大类:基础地质大类、地貌景观大类为主,其次为地质灾害大类,共包括10类、20亚类。
(2)对车师古道地质遗迹进行定性评价,车师古道全长200 km,区内有大量古生物化石,沿途自然风景、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有极高的科研价值、科普价值、美学价值与旅游开发价值、经济和社会价值。
(3)对车师古道地质遗迹进行定量评价,结合车师古道地质遗迹的特色,选取了3个评价因子,10个评价指标,得出了每个地质遗迹点的综合评分。综合评价结果为,Ⅱ级地质遗迹共有8个,Ⅲ级97个,Ⅳ级68个。该评价结果对研究区内地质遗迹有了进一步认识,为以后车师古道地质遗迹的合理性保护和开发提供了参考。
(4)在车师古道地质遗迹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质遗迹保存和保护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典型化石缺乏保护、人文历史保护欠缺、地质遗迹景观宣传力度不够等方面,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邓亚东,史文强,罗书文,等,2019. 盐津县典型地质遗迹景观价值评价[J].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39(3):599-605.
费玲玲,牛漫兰,朱洪,等,2017. 基于AHP法地质遗迹资源定量评价及其应用研究[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0(7):971-977.
罗培,2014. 新疆乌恰托云山间盆地地质遗迹景观体系、成因及评价研究[D]. 成都理工大学.
李骏,2017. 崆峒山地质遗迹特征与评价[D]. 兰州大学.
李盼,2018. 青海久治年保玉则国家地质公园资源类型与评价[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王强,2018. 北京市地质遗迹资源特征与评价[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赵逊,赵汀,2009. 地质公园发展与管理[J]. 地球学报,30(3):301-308.
赵汀,赵逊,2009. 地质遗迹分类学及其应用[J]. 地球学报,30(3):309-324.
赵慧珍,2015. 老君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评价[D]. 云南师范大学.
赵宇,张世涛,刘志明,2019. 元谋土林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评价及其保护[J]. 中国水运(下半月),19(3):144-145.
周旭,2014. 内蒙古呼伦贝尔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特征与评价[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基金项目:新疆自治区财政项目(XJEDU2019I007)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赵起(1994- ),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多元信息成矿与预测。E-mail:60987819@qq.com
引用格式:赵起,弓小平,许庆阳,杨洋,魏杰,王哲, 风骏,2021. 新疆车师古道地质遗迹类型及景观资源评价[J].城市地质,16(2):
211-220
地质遗迹近年来不断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它是地球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化时期,由内外营力的作用形成、发展和保存下来的珍贵的自然遗产(赵汀等,2009)。历史悠久的车师古道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一部分,在汉代时期,车师古道连通了车师前部(今吐鲁番)与后部(今吉木萨尔)。现今车师古道及附近保留了大量的地质遗迹,研究其类型和特征以及开展相关评价工作,可以为旅游开发相关部门提供参考(王强,2018)。在现有开发的地质公园基础上开发新的地质公园,不但可以更加科学合理的保护地质遗迹,还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赵逊等,2009)。
我国对于地质遗迹评价的研究最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研究起步阶段主要是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地质遗迹评价方法和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目前国内对于地质遗迹评价的方法主要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主要是对地质遗迹进行系统和总结性的评价,主要依靠调查、分析、总结归纳与描述,该方法相对比较简单,主要对地质遗迹进行整体上的把握,但非常容易受评价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评价结果不够细致准确(李骏,2017)。定量评价相对较为复杂,但是更加客观,常用方法有层次分析法、模糊评判法、特尔菲法、综合价值评价法等,通过统计、分析和计算,对地质遗迹进行定量评价,可以对其资源品质、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等有客观和直观的认识(赵慧珍,2015)。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定量评价车师古道地质遗迹景观资源,根据评价结果,指出区内地质遗迹存在的各方面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可行性建议,为今后车师古道地质遗迹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车师古道地质遗迹地处博格达山东段,行政区划南北以琼达坂为界,以北隶属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管辖,琼达坂以南又以大河沿河为界,东侧隶属吐鲁番市高昌区管辖,西侧属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管辖,总面积300 km2。地理坐标为东经88°49'28"~89°13'11",北纬43°23'14"~43°54'58"(图1)。研究区位于天山北麓博格达峰东侧,纵贯博格达山脉,连接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吐鲁番盆地。总体地势中间高南北低。中部为高山雪岭,最高峰是博格达山山脊,海拔为3969 m;北部为低山丘陵,南部为山前冲洪积平原。研究区地处中温带,属大陆性干旱气候。车师古道地质遗迹位于准噶尔地块-吐哈地块,岩石地层区划隶属天山兴蒙地层大区,南准噶尔北天山地层分区的准噶尔中央地层小区和博格达地层小区,出露地层包含从上石炭统到全新统的岩石地层。侵入岩不甚发育,岩性有辉长岩、辉绿岩及闪长岩。火山岩构成整个博格达山构造带的火山岩主体。岩浆活动较少,构造要素表现为褶皱、断裂与区域面理,其展布方向以北西西向为主,局部岩石结构松软,地层产状陡倾,经风化剥蚀、流水作用易于形成地貌景观遗迹。
2 地质遗迹景观类型与特征
2.1 地質遗迹分类
按DZ/T 0303-2017《地质遗迹调查规范》的地质遗迹类型划分方案,结合研究区的遗迹成因、管理和保护、价值和观赏性等因素将163处地质遗迹景观点分为3大类10类20个亚类,详见表1。
2.2 典型地质遗迹景观特征
车师古道地质遗迹历史悠久,类型丰富,保存完整。因为各种不同的成因而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典型地质遗迹景观,其独有的特色也存在差异(表2)。这些典型地质遗迹景观兼具极高的科研价值、科普价值、旅游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邓亚东等,2019)。
以下为典型地质遗迹的野外照片:
3 地质遗迹景观资源评价
3.1 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定性评价
(1)科学研究价值
经过亿万年的地质历史时期,研究区内的地质遗迹由最初的形成,而后经历漫长的演变过程,最终成为珍贵的地质遗产。地质遗迹记载了众多地质历史环境的旋回变化的过程,具有至关重要的地质科学研究价值。区内化石种类多,分布广,调查区北部古生代出露了石炭纪—二叠纪地层,所含生物化石包括腕足类、珊瑚、层孔虫、双壳类、鱼类、腹足类、爬行纲、植物化石等。能很好的反映地质历史时期的古生态环境和地质条件。
(2)科普价值
区内出露晚石炭世海相碎屑岩、火山岩及中、新生代陆相沉积地层,保存有大量的古生物化石,为博格达地区地质历史时期的环境演变提供了实物证据。且发育典型的地质构造,主要有不整合面、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不整合面代表了重要的地质构造事件,是研究地质构造演化的重要依据。车师古道是重要的丝绸之路,同时也是重要的历史文化要道,对于了解我国古丝绸之路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可作为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
(3)美学价值与旅游开发价值
车师古道全长200 km,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汉代时期是横跨天山的交通要道,同时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纵观车师古道,不光有石桥、溪流、奇花异卉等天然风景,还有石像、古代烽火台、古代堡垒遗迹等人文景观,这些天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相辅相成,是中国最适合徒步旅行的一条线路。
(4)经济和社会价值
景区入口位于新疆吉木萨尔县泉子街镇境内,距县城32 km,有县、乡公路直达,出口位于吐鲁番市境内。旅游的发展将带动该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民生,促进民族团结,对于建设美丽乡村,展现美丽中国具有现实意义。对于拓宽就业途径,扩大就业容量,促进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3.2 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定量评价
(1)地质遗迹定量评价体系建立
在地质遗迹定量评价中,首先建立评价体系,由综合层评价、项目评价层和因子评价层3个层次指标组成。对地质遗迹景观组合区评价时,宜选用综合评价层指标;对地质遗迹景观组合、遗迹景观群评价时,宜选用项目评价层指标;对地质遗迹景观评价时,宜选用因子评价层指标(费玲玲等,2017)。根据《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参考现有地质遗迹景观评价研究成果,结合车师古道地质遗迹景观特点,选取了地质遗迹资源品质,地质遗迹资源规模容量,自然环境质量等3个评价因子,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奇特性与稀有性、社会与经济价值、景观规模、景观组合、旅游容量、自然生态、安全性和可保护性等10个评价指标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对车师古道地质遗迹进行评价(李盼,2018)。
(2)评价因子权重
对地质遗迹景观评价依据专家评价法中的层次分析法,将复杂的旅游资源分解成若干层次,逐层分析、逐个比较,建立一个评价结构,取得各点的权重值,从而展开评价(赵宇等,2019;周旭,2014)。根据DZ/T 0303-2017《地质遗迹调查规范》以及现有的地质遗迹评价研究成果,按照地质遗迹分类中十三类分别邀请同领域的专家组成鉴评专家组,经集体讨论,再进行整理、综合、检验,得出最后结果(表3)。
(3)评价等级划分
按照地质公园单因素评价方法(表4),根据DZ/T 0303-2017《地质遗迹调查规范》,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得分满分为100分,共分为5个等级:Ⅰ级(世界级,得分 100~80),Ⅱ级(国家级,得分79~60),Ⅲ级(省级,得分59~40),Ⅳ级(市级,得分39~20),再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选取重要的地质遗迹资源进行评价,分别对各个评价因子进行打分,最后计算出得分,在此基础上确定级别(李盼,2018)。
(4)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定量评价结果
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的得分按照计算公式:
其中:A=资源得分,Ci=评价因子权重,Xi=i项评价指标得分,Fi= i项评价指标权重。
根据上述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公式及等级划分标准,对典型车师古道地质遗迹景观进行评价,得分见表5、表6、表7、表8。
通过对研究区内173个主要地质遗迹进行定量评价,可知Ⅱ级地质遗迹共有8个,Ⅲ级97个,Ⅳ级68个。
4 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建议
4.1 地质遗迹保存和保护存在的问题
研究区北部的中天山陆相二叠—三叠纪地层产出了大量生物化石,包括腕足类、珊瑚、苔藓虫、头足类、双壳类、鱼类、介形类、叶肢介、爬行类、植物化石等。由于前期未开展保护工作,大量典型化石被非法破坏、采挖和贩卖严重,古生物化石保护缺乏全面规划和统一管理,目前急需对其进行保护。
人文历史遗迹保护欠缺,目前得到保护的几处遗迹仅使用围栏和铁丝网进行封闭,但得不到有效的监管保护。地质遗迹调查工作开展滞后,景区管理方面也缺乏地质遗迹保护相关的专业人才,現有景区范围内遗迹点标识不到位、遗漏较多,对来往游客保护地质遗迹的宣传教育力度不足,游客乱丢垃圾、乱涂乱画乱刻现象较普遍。
对“车师古道”,这一具有悠久历史人文、地质遗迹等宝贵资源的古道,宣传力度十分欠缺,现有游客量较少,无法达到宣传作用。
4.2 地质遗迹保护措施建议
(1)芦草沟基础地质遗迹重点保护区内分布有大量化石,中二叠世晚期芦草沟组下段为中薄层状钙质粉砂岩、白云质灰岩与灰黑色薄层状泥岩互层。遗迹化石产于钙质粉砂岩层面上,沿岩层面分布。其科研、科普及旅游观赏价值较大,可采取原地场馆式保护。
(2)要求对重点保护区进行地质灾害排查、预防和治理工程(包括排水沟等),要求工程不破坏原始地貌。
(3)在典型的地质遗迹分布区,设立科学解释碑、宣传牌等与科普相关的设施,加强地质遗迹科普知识和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在人人心中树立珍惜地质遗迹的意识和观念。开展对保护区地质遗迹的研究工作,注重与科研机构的联系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健全地质遗迹资源的法制化管理体系,做到既要有法,还要宣传法和严格执法。在地质遗迹资源的开发中把地质遗迹保护放在首位。在保护区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不断地完善保护区的各项保护设施。
5 结论
主要围绕车师古道的地质遗迹类型及特征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主要结论如下:
(1)根据《地质遗迹调查规范》,将车师古道地质遗迹划分为3大类:基础地质大类、地貌景观大类为主,其次为地质灾害大类,共包括10类、20亚类。
(2)对车师古道地质遗迹进行定性评价,车师古道全长200 km,区内有大量古生物化石,沿途自然风景、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有极高的科研价值、科普价值、美学价值与旅游开发价值、经济和社会价值。
(3)对车师古道地质遗迹进行定量评价,结合车师古道地质遗迹的特色,选取了3个评价因子,10个评价指标,得出了每个地质遗迹点的综合评分。综合评价结果为,Ⅱ级地质遗迹共有8个,Ⅲ级97个,Ⅳ级68个。该评价结果对研究区内地质遗迹有了进一步认识,为以后车师古道地质遗迹的合理性保护和开发提供了参考。
(4)在车师古道地质遗迹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质遗迹保存和保护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典型化石缺乏保护、人文历史保护欠缺、地质遗迹景观宣传力度不够等方面,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邓亚东,史文强,罗书文,等,2019. 盐津县典型地质遗迹景观价值评价[J].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39(3):599-605.
费玲玲,牛漫兰,朱洪,等,2017. 基于AHP法地质遗迹资源定量评价及其应用研究[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0(7):971-977.
罗培,2014. 新疆乌恰托云山间盆地地质遗迹景观体系、成因及评价研究[D]. 成都理工大学.
李骏,2017. 崆峒山地质遗迹特征与评价[D]. 兰州大学.
李盼,2018. 青海久治年保玉则国家地质公园资源类型与评价[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王强,2018. 北京市地质遗迹资源特征与评价[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赵逊,赵汀,2009. 地质公园发展与管理[J]. 地球学报,30(3):301-308.
赵汀,赵逊,2009. 地质遗迹分类学及其应用[J]. 地球学报,30(3):309-324.
赵慧珍,2015. 老君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评价[D]. 云南师范大学.
赵宇,张世涛,刘志明,2019. 元谋土林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评价及其保护[J]. 中国水运(下半月),19(3):144-145.
周旭,2014. 内蒙古呼伦贝尔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特征与评价[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