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朱鹮是一种姣美动人的稀有鸟类,具有非常高的保护价值和观赏价值,有着鸟中“东方宝石”之称。它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一度因环境恶化导致数量急剧削减,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已濒临绝迹。1981年,我国陕西洋县发现了七只野生朱鹮,后经人工繁殖,其种群数量已于2014年达到两万多只。至此,对野生朱鹮的保护工作初见成效,“东方宝石”重放异彩,仅在中国范围内,朱鹮的分布地域已经从陕西南部扩大到河南、浙江等地。
牛年春晚最具观赏性的舞蹈类节目非上海歌舞团的《朱鹮》莫属了。“鸟仙”朱鹮翩翩起舞,为观众奉上了一场至纯至美的视听盛宴。
对朱鹮的兴趣,缘起于唐人张籍的《朱鹮诗》:
翩翩起舞兮朱鹮,来泠春塘栖绿树,
羽毛如剪色如染,远飞欲下双翅敛,
避人引子入浑堑,动处水纹开滟滟,
谁知豪家网尔躯,不如饮啄江海隅。
诗中蕴含着诗人对朱鹮的执爱之情,以及对于朱鹮被大量捕杀现象的深切担忧,这种担忧一直延续到今天。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人们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也导致了朱鹮的生存环境愈发恶劣,繁衍生息面临严峻的考验。出于这样的担忧,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咸集一流的创作班底,经过了朝乾夕惕的努力创作,终于积羽成舟,让沉淀四年之久的《朱鹮》与观众见面,进而如应斯响,好评如潮,在国内、国际都得到了极高的赞誉。自其诞生伊始,这部舞剧就因它强大的团队阵容而让观众怦然心动:著名青年舞蹈家佟睿睿编导、郭思达作曲、罗怀臻编剧,上海歌舞团首席演员、《舞林争霸》人气明星朱洁净、王佳俊领衔主演。无独有偶,东方《天鹅湖》的美誉也让该剧在展演期间赚足了眼球,为超高的上座率奠定了坚固的基石。
这些年的舞剧创作,大多以文学著作和历史事件为题材,而以单一动物为题材的舞剧相对少见。将单一动物题材置于整个大的生态环境中加以诠释,并上升到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的舞剧作品则更是少之又少,《朱鹮》的意义可见一斑。本人曾在国家大剧院看过此部舞剧的完整版,该舞剧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结合朱鹮与樵夫之间的情感发展娓娓道来。起初,恬淡宁静的音乐、至真至纯的朱鹮形象,伴随着优雅淡然的水墨画,带我们回到了单纯美好的农耕时代,其时,朱鹮与人类和谐共处,相伴相生;随着时间的推移,樵夫逐渐老去,朱鹮的生存环境开始恶化,他们之间也渐行渐远,没有了昔日的温存;到了现代,孩子们只能在博物馆中看到朱鹮,老樵夫也只能去博物馆里回忆那份与朱鹮连枝共冢、温情脉脉的美好时光。
对真善美的追求贯穿整个舞剧始终,当然,这也是人类发展始终不易的永恒话题。“美”是这台舞剧最独特的艺术追求:水墨丹青般灯光布局的美、服装造型的美、队形变换的美、舞姿动作的美,以及朱鹮本身稀有、高贵、优雅、至真至纯的美,不一而足。该舞剧剧院上座率之高,自然与其主题、内容和美的形式是脱不开关系的。观众对一部作品好坏的评判,通常遵循着内心的标尺,即寻找作品表达内容与内心的契合点。倘若作品的表达内容与呈现方式符合观众的审美期待,两者的契合点找到对接口,那么两者便在审美上达成了共识,所呈现的作品可以相对容易地得到观众的认可,反之则难以尽如人意。人之初,性本善,真善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方净土,未谙世事,本真、纯粹。当身着一袭白衣的朱鹮缓缓翩翩地走向舞台时,观众内心最纯粹的情感自然地被它激发起来,在不知不觉当中融入作品,如临其境。素雅,静谧是这台舞剧之于我最深切的感受,象征朱鹮羽翼的丝质服装也在不经意间加剧了这种感受,那薄如蝉翼的服装,伴着舞者脚下的碎步在风中轻轻地舞动,微微地颤抖,那颤抖的羽翼,让朱鹮显得脆弱、孤独、不知所措又惹人怜惜。在营造朱鹮高贵、轻盈、素雅的气质之外,还把朱鹮所处环境的紧张,以及其内心的焦虑不安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我看来,群舞部分的朱鹮齐舞是整台舞剧最精彩的部分,春晚选取的也是这段内容。中西融汇的舞蹈语言加上大气干净的队形变换,紧紧地抓住观众的视线。该作品的动作风格和队形变换都带有西方芭蕾的痕迹,这对于一个表现东方题材的作品而言,本该是有所忌讳的。难能可贵的是,整个作品并没有淹没在西方芭蕾的固有框架中,而是将西方芭蕾的动律、特点和气质融入到东方的舞蹈语言体系中,使这只鸟仙既包含西方芭蕾式的高贵,又不失东方古典式的含蓄内敛。这种将芭蕾的、古典的、民间的动作元素融合在一起的动作风格,在其他舞剧中是不太常见的。其危险性在于容易使作品动作风格不统一,而使舞剧杂乱无章,淹没主题。然而,危险总是和惊喜并存,倘若將这种动作融合运用得当也会别有一番滋味,《朱鹮》便是不二的例证。
在大的舞台调度与队形变化方面,干净大气是它的主要特点。朱鹮从舞台后方出场的一大横排,整齐划一的动作以及数量可观的演员阵容,加剧了视觉上的冲击力,演员虽然在不快不慢的节奏中缓缓行进,但在感情色彩上却是逐层递增的。从舞台幕布后出场的演员,由一个到两个、三个、四个而逐渐增加,直到拉出一个大横排,集体前行,这种在演员数量以及整齐度上所带来的艺术冲击力是不可忽视的。在动作方面,该舞剧创造出了一套朱鹮特有的动作语汇,虽是模仿朱鹮生活化的动作,却体现出极大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前倾下塌的身体,向后撅起的臀部,以及轻巧灵动的步伐,都是朱鹮所特有的气质,这一组动作成为了朱鹮标志性的动作语汇而深入人心。在一部舞剧作品中,标志性的主题动作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作品能否在观众心里留下痕迹的关键所在。在舞蹈构图方面,集体横排的前进给人视觉上的冲击最为强烈。横排在舞蹈构图中是最基础简单的图形,直白凝练,没有曲线的迂回婉转,也没有圆的无限可能,但往往最简单纯粹的事物才会造成最大化的冲击,就像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拨开华丽辞藻下的最本质的文字,或许才会一针见血,直抵胸膛。朱鹮群舞中一组横排动作,面向七点,集体前行,每走过一段,路边上的两名演员便会停下固定造型,以此类推,递进传导,直至全部走完,拉出一个三角形的构图。一种从整体前行直接的压迫力到逐渐散开的疏散感,由压迫紧张到释放舒展,一种对比,放大的张力牵引着观众。这样一种构图会在无形中给人一种无力感,一横排仿佛团聚在一起的力量,以直接压迫的方式向人类对抗,向自然对抗,这种对抗在自然和社会面前显得如此无力,一个个的退出,滞留在原地,凝聚的力量被打散。这就是构图的力量,正如毕达哥拉斯所言的“几何也能表达思想。”
有人将这部舞剧誉为东方的《天鹅湖》。作为古典芭蕾经典剧目的《天鹅湖》可谓是古典芭蕾中里程碑式的作品,在芭蕾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天鹅湖》中塑造的白天鹅形象深入人心,其优美的舞姿、高贵的气质、洁白的羽翼、灵动鲜活的生命,以及男女主人公的唯美爱情,都为世人颂扬不已。《朱鹮》与《天鹅湖》的共同之处在于真善美的主题和至美纯洁的爱情,并且,他们都以一种自然界的生物为题材展开舞剧的创作。两者的区别在于,《朱鹮》在角色本体之美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挖掘,上升到现实之真,人性之善和生命之美。舞剧追求的真善美,牵引观众的思绪回到淳朴自然的农耕时代,暂且逃离现代化、城市化冰冷的世界,为心灵求得一方世外桃源。
在舞剧宣传的节目单上,有这样一段话:“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为了曾经的失去,呼唤永久的珍惜。大意是说生命因为能够背负起许多重量而显得有意义,倘若一个人变得轻而又轻,就会觉得人生毫无意义,这是生命所不能够承受的。《朱鹮》这部环保题材的作品,呼唤对环境的保护,对濒临灭绝的稀有动物的珍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透过这一主题,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下人的生存状态和处世心态。人类在向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奔跑中,忽略的不止是朱鹮生存环境的恶化,更忽略了对生存意义的思考。肩上的负担愈发沉重,生命本体却轻如鸿毛。不经意间很多美好的事物渐渐失去,为了曾经的失去,呼唤永久的珍惜,是舞剧之于环保主题之上的更深层次的呼唤。
真正好的艺术一定是集艺术性与思想性于一身的,既有观赏性又不乏人文关怀。感谢春晚为全国观众呈现如此优秀的作品,于繁华躁动的社会中,给予心灵以灵魂重生般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