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秀团
◆摘 要:在当前的新教改改革的深化下,国家与社会不仅注重学生成绩的提升,还注重在教学当中结合学科的相关特点,实行自发式的教学思维,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教学思维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初中课堂上就提出了“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本篇文章便是对初中生物“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究。
◆关键词: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一、前言
众所周知,在当前实行的教育体制下,中国的教育体制存在着一些弊端,为了培养优秀的人才建设社会主义新事业,为了适应现在时代的发展。国家对我国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认为现在的学校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尤其是理工类的学科更应该如此,生物学科作为一门典型的理工科目,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应当以提出问题为主,让学生进行探究合作,通过自己努力寻找正确的答案。
二、为什么要进行“问题一探究”教学法
之所以要进行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就中学课本生物这一门学科的特点来讲。初中生物学科是一门极具探究性质的学科。如果想要在这一门学科上取得优秀的成绩,单单靠老师是不够的,老师的讲解是适用于全体学生的,而对于那些想要在生物学科上有一番成就的学生来讲,就是缺乏拓展的。对于那些对生物不感兴趣的学生来讲又缺乏了吸引力。若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实行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就容易减少这两种现象,通过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答案,能够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并且中学的生物教材具有连贯性,这是从教材的体系和教学的内容上来讲的,如果学生能够在初中生物的基础打好,那么在高中学习生物时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初中生大多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能够因为想要去解决自己某一方面的困惑,而去翻箱倒柜的寻找答案,根据中学生这一身心发展的特点,就为我们实行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打下了基础。通过这一教学方法的培养,还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培养其思维能力。增强其独立性。
三、“问题一探究”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及教学策略
既然问题--探究的方法能够带给学生如此多的好处,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实施这一教学方法呢?首先我们可以从字面意思得到理解,这一教学方法的主要内容就是提出问题,探究答案,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点实施起来,对于生物这一门学科的教师来讲并不困难,生物这一门学科本身内容就比较的广泛,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知识。也包含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很容易就能够提出一系列问题。但为了课堂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效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当与这一节课的内容有紧密的联系。这样一来能够更好的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求知欲。当教师提出问题之后,一定得要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究答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本去进行实验活动。
在这里就得让教师注意一点既然得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究答案,那么教师提出的问题就不能脱离课本太远,也不能够太难。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偏离了,课本也太过于困难,那么学生就很难去找到正确的答案,长此以往容易对这一门学科失去信心。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太过于解答,能够让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范围内得到答案,那么他们将很难去探寻自己未知的领域。并且很容易让他们塑造起一种盲目自信的心理。
当然在学生回答问题解决问题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语去得到答案,而不是照本宣科的念答案,同时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去理解教材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生物学科基本结构体系,如果能够让学生离开书本,据联系实际的话,那么会得到更好的效果。毕竟只有当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技能的时候,才算是完全的掌握。
当我们已经实施完这两个教学过程之后,我们应当注意课后的巩固与拓展延伸。记忆是会遗忘的,如何加强学生对生物学科生物知识的印象,这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教师在通过给予学生一系列学习之后,应当继续引导学生对教学活动教学内容进行回顾,将零散的知识形成完整的体系。做完这一点之后,教师还得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的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使用发散性思维去思考,酸雨既然对植物有危害,能够使植物的幼苗死亡,那么酸雨对动物又有什么影响呢?是不是也会让动物的幼崽死亡?如果不是那么酸雨,对动物是否不会造成影响?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去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进而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快乐,在玩耍中掌握探究科学的方法。
如果上面这一些措施还是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的话,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使用看图、画图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生物这一门学科的魅力。例如在学习遗传与变异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多媒体上插入一张全家福的照片,通过全家福上各家庭成员相貌的差异来解释遗传与变异现象。同时还可以将这一现象进行更加细致的阐述,为了拉近课堂与学生的关系,还可以在授课时以自己或学生的例子進行说明。这样一来就可以将枯燥的理论概念变得形象化、亲切化。
四、结语
最后,不得不说“问题—探究”这一个教学模式不仅对于教师来讲能够促进教学活动、教学过程的展开,还可以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对于学生来讲也有极大的好处,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还能让学生减少依赖,独立自主主动的学习。这一教学模式适应了当前新课改的潮流,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2]谭建唐,任晓锋.现代学习方法学.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3]邹铁祥.建构主义与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物学,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