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素燕
前段时间,“打工人”这个词火了,各种段子和表情包在网络上流行。
任何一个在网络爆红的梗,一定都是因为切中了某个群体的集体情绪,容易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打工人”这个词的打击面就非常广,无论是外卖小哥还是职场精英,无论是中低收入层还是高收入层,只要不是老板,你都可以自称“打工人”。
“打工人”因群体数量庞大,引起了跨越各行各业的现象级“打卡”:早安打工人、午安打工人、晚安打工人;甚至还有吃外卖的打工人、开会的打工人、出差的打工人……
除了“打工人”,“小丑竟是我自己”这个梗最近也火了,相关的表情包非常多。有人认为这是自媒体自我炒作运营的结果,但在网络上强行造梗还能成功,不正说明了它贴近大众的内心吗?
它们流行于网络,表面是自嘲,是对疲惫工作和自我能力的调侃,是对“工作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的诠释,背后更深一层的,是年轻一代的集体自我意识觉醒。
正因这种觉醒,使得自嘲成为一种文化,一种人生态度。
在《郑渊洁的家庭教育课》中,郑渊洁分享了一个孩子人生致胜的法宝—“学会自嘲”。
而自嘲对于打工人来说,不仅仅是人生致胜的法宝,更是一种释放情绪和缓解压力的有效方法。自嘲的本质是自我嘲笑、自我解嘲。
年轻一代对于自嘲的广泛认可,以及自我反思的普遍性,也让我们看到了自嘲在情绪管理方面的积极意义。
自嘲的人喜欢拿自己“开涮”,不仅让听的人开怀大笑,自己也会舒展笑容。自嘲与幽默也相扶相长,我们在自嘲的同时,也会逐渐提高幽默的能力。
在心理学上,幽默被归为最积极、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之一。它也是一种能力、一种综合素质,需要豁达乐观的心态和价值观。当你拥有了幽默的能力,就会更擅长自我情绪管理,让自己在短时间内不被负面情绪绑架,保持头脑清醒,机智应变。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气球,时刻都在感受外界的积压,如果我们一味给自己打气与之抗衡,一旦超过容积,气球就会爆炸。气球一爆炸,人就会被压垮,就会崩溃,就可能会走向抑郁。
所以,何必呢?
我们不如坦荡承认外部压力的存在,承认自己有不足之处,用自嘲的方式进行自我解围。把气球里的气泄出去一部分,不是向生活低头,是做好轻装上阵的准备,是以退为进。实质上,它是比还击要高明的自我保护。只有保护好当下的自己,才能继续前进,你说呢?
“打工人”这个词出现之后,有人自发组织了一个“996的打工人”圈子,在这个圈子里的人都能获得身份认同感,感受到被他人认可和接纳,感受到自己不是孤身一人。这就是集体自嘲的积极结果。
自嘲作为一种自我矮化,在社交中非常有用。想想看,我们是不是都不喜欢和锋芒毕露的人做朋友?因为那会让我们自卑。但如果用自嘲的方式去示好,让别人觉得有比你强的地方,就可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所以,自嘲还是一种高级的社交能力。
虽然自嘲在管理情绪方面有积极作用,但现实中的生存压力并不会因为我们善于自嘲而消失。丰满的理想与残酷的现实一直都在冲突与对抗,自嘲过后,我们应该怎样平衡现实与压力之间的冲突,更好地调节心情、缓解压力呢?
一提起压力我们可能就会觉得它代表的仅是负面意义。它会影响我们的情绪,降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还会影响人际关系、工作及生活的气氛等。但是任何事都有两面性,有压力也不全是坏事。适当的压力可以提高我们对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所以,我们要变压力为动力,促使我们更好地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充满抗拒,带着抵抗情绪对待压力的存在。
兵法有三十六计,调节心情也不能只用自嘲这一招。可以帮助我们调节心情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听舒缓的音乐,音乐可以触及我们的内心深处,让我们忘记烦恼和不快,洗涤心灵。
我们还可以利用运动减压。但这并不意味着你需要每天跑步,选你喜欢的运动就可以,比如跳舞、打球、太极拳。另外,运动要注意适度,不要心急一口吃個胖子。
想要运动减压,还需要定时规律。最好能找个朋友作伴,或者请专业教练帮你管理运动计划。
无论活到什么岁数,人都不可能是铁打的。在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想着征服,想着挑战,想着改变,但上了年纪就会发现,这样的字眼是无知和傲慢的。
打工人说:“工作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
而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该学会的是:“世界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
生活本就是受锤的过程,我们大多数人拼尽全力,这一生也只能做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和自己和解,就是承认和接纳自己是个普通人。和解不代表向生活妥协,而是认清自己,接纳自己,不苛求自己,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仍旧保持一颗上进且积极的心。这才是我们面对年龄和时间的流失时最机智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