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爱
“我现在唯一出门的机会就是学古筝,连辅导班都是在自己家里上。”“我不知道怎么坐公交车,因为父母说我不需要,要去哪里他们都会接送。”“周末我想出去找同学玩,但是妈妈不让。因为有一次跟别人出去他们没有送我回家。”
以上独白都出自一位初中生之口,她因自我认识不清而来寻求心理辅导。从小顺顺利利长大,进入初中起内心矛盾冲突不断,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将来能够干什么。在同学眼里,她是很多人羡慕的对象,父母都是教师,在家从来不用做家务,当然也不会做。老师认为她叛逆不懂事,但又好像十分听话,一切都听从父母的安排……
开始集体生活(上寄宿学校)后,各种困难接踵而至,尤其是她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导致人际交往问题凸显。经历了挫折就开始怀疑自己,内心深处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于是出现了所谓的“叛逆”,讨厌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试图挣脱保护圈,但现实却是她根本不具备独立的能力。
不同的父母教养孩子的方式的确不同,在心理学上,依据“控制与容许”“接受与拒绝”两个维度可以把父母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断型”“放纵型”和“忽视型”。权威型的父母特点是民主与理性并存;专断型的父母控制欲强;放纵型的父母则过于放任,缺乏该有的约束;忽视型的父母缺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互动少,约束也少。不同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会对孩子的自尊、人际交往、情绪情感以及学业成绩等各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权威型的父母教养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出高自尊的孩子,因为他们能够积极关注孩子,接纳孩子的优缺点,培养孩子的自主性,让他们学会自己做决定;但同时也会制定明确的规则,让孩子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遇到问题时会与孩子协商解决,而不是严厉指责和严格控制。父母与子女相互尊重、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自尊发展有促进作用。反之,专断型、放纵型和忽视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则会降低孩子的自尊水平,因为父母在教育过程中采用更多的是限制、打骂、溺爱、放任、忽略等消极方式,缺乏情感温暖和信任鼓励。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人际关系能起到预测作用。因为孩子与父母在平常的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沟通方式与行为倾向是相对稳定的,这会迁移到他们与同伴的交往当中。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可以增加子女的人际信任度以及包容度,并能够增加子女乐于助人的水平。而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例如严厉惩罚,则会增加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与他人起冲突的频率更频繁。
一般来说,在权威型的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与人交往时更加自信,更有责任心,适应能力更强,具有更丰富的社交技巧,也因为在校表现更出色而更受欢迎。专断型的教养方式则更容易养育出依赖、被动、缺乏活力和好奇心的孩子,主动社交能力较差。在放纵型教养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往往不够成熟,缺乏责任感,也容易被同龄人带坏。忽视型的父母则会使得孩子在与他人交往时更冷漠,同时也更冲动,易出现越轨行为。
积极的情绪情感有助于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研究表明,如果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多使用情感温暖和理解,孩子对父母就会有足够的信任感,亲子依恋关系良好,在出现不良情绪的时候,其自我调节能力会更强。当然,父母本身的积极情绪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有助于孩子养成积极的习惯。
如果父母的教养方式是拒绝与否认,则很不利于建立正常的亲子依恋,使孩子在与人交往时难以获得安全感,对他人的态度也是消极的。在遇到挫折事件时,他们往往缺乏寻求支持和帮助的勇气,更多的是自责,沉溺于消极情绪之中难以摆脱,父母的严厉惩罚还容易导致孩子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
父母的过度保护也会导致孩子无法很好地管理情绪,情绪起伏比较大,难以自控。因为孩子习惯了什么事都依赖父母,对自己的情绪也缺乏独立调节的能力。他们的任性与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也会造成他们不顾及他人感受而发泄情绪的情况。父母过分干涉孩子的行为则会使得他们丧失对生活的热情,无力也不愿向他人表露情绪,他们会掩饰或压抑消极情绪的表达,情绪调节可能会走极端。
国外有研究表明,权威型的教养方式与初中生学业成绩呈正相关,而专断型与放任型教养方式与初中生学业成绩呈负相关。国内的学者也证实了父母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具体来说,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温暖和理解有利于学生获得好的学业成绩,而过于严厉、过度保护等则会对其学业成绩产生负面影响。同时,父母教养方式还会通过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学业归因方式从而影响学业成绩。总之,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促使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增强学习动机。孩子也会更愿意主动与父母沟通自己的学业情况,有利于学业压力的调节,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当中,学业成绩自然会提高。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永远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持续终身的老师。”优秀的孩子背后的父母必有其过人之处,反之亦然,处于心理困境的孩子背后有着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当然,天下没有完美的父母,孩子需要的也并非完美的父母,但愿父母們都能够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与孩子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