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灵犀
百年前的中国,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中华民族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在外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威逼之下,香港、澳门先后被迫离开祖国的怀抱,成为中华民族刻骨铭心的伤痛。
百年后的今天,中华民族已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饱经沧桑的香港、澳门先后回到祖国怀抱,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在港澳上空骄傲飘扬,回归祖国后的香港、澳门保持繁荣稳定,从此迈入“一国两制”的历史新纪元。
“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这一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从国家民族整体利益和港澳同胞切身利益出发,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开辟了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的新途径,让港澳走上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繁荣发展道路。香港、澳门以自己的特殊经历融入中国共产党百年壮丽史诗,“一国两制”事业成为其中的华彩篇章。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回望来时路,一切不平凡。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便开始团结香港、澳门同胞,支持港澳同胞与殖民统治者的斗争。1922年1月,共产党领导了香港海员罢工,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第一个高潮的起点。
抗战爆发之际,中国共产党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团结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同仇敌忾、共御外侮。1941年1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挺进香港,开展游击战,打击日寇。
解放战争期间,中共党组织利用澳门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澳门爱国商人合作开辟从山东、苏北到澳门的“供给线”,将北方解放区出产的大豆、花生、药材等特产运到港澳出售,再通过港澳购进解放区急需的西药、布匹、纸张、五金器材等,有力支持了全国的解放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全力保障香港、澳门所需物资和淡水供应。那时,内地的经济也十分困难,周恩来说:“各地凡是有可能,對港澳供应都要负担一些,不能后退。”1962年,内地开通“三趟快车”,每天为香港供应活猪、活牛、活禽、冻肉、水产品、瓜果蔬菜等,保障了香港90%以上的鲜活冷冻食品供应。1963年底,中央财政拨款3800万元,建设东江—深圳供水工程,着眼长远解决香港的用水困难,保障了香港80%的用水。
20世纪80年代,中国共产党顺应当代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主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为和平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奠定了基础。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经过22轮外交谈判,正式签署《中英联合声明》,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澳门问题必须在本世纪内解决,决不能把殖民主义的尾巴拖到下一世纪。”邓小平同志坚定表示。1987年4月13日,中葡双方签署《中葡联合声明》,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就此开启。此后十多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定香港、澳门基本法,构建“一国两制”制度框架,使“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原则具体化、法律化。在外漂泊多年的游子,终于踏上归家行程。
游子回归激动人心
百年屈辱,一朝洗雪;华夏儿女,吐气扬眉。
1997年7月1日的那个凌晨,中国整夜未眠。北京淹没在万众无限狂欢的海洋里,香港被全球媒体的“长枪短炮”聚焦。是夜,中英香港政权开始交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会展中心徐徐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香港的上空响起。
解放军接管英军总部的一幕至今令人难忘:“我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接管军营。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祝你们一路平安。”两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兵肩扛步枪,迈着正步走向营房大门,上岗。在中国香港特区从南到北的防务岗位上,担负起神圣责任。
盛放的焰火、鸣响的汽笛、沸腾的人群,欢庆着“一国两制”顺利启航。民族百年屈辱被冲洗,中国人重拾尊严,多少海内外华人喜极而泣。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
两年后,澳门也终于回到祖国怀抱,祖国统一大业进程铸就又一个历史丰碑。
1999年12月20日零时,当回归的钟声敲响,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澳门上空冉冉升起,莲花区旗第一次在澳门迎风飘扬,数万名群众在广东珠海拱北口岸广场,用鲜花和掌声热烈欢送中国人民解放军铁甲雄师赴澳门执行新的使命,全体中华民族与有荣焉。
从宏伟的天安门广场到偏僻的小山村,从与澳门山水相连的珠海到远隔重洋的异国他乡,亿万双中华儿女的眼睛都在见证这历史性一刻,释放心中一片深情。钟声之后,中华儿女把所有的屈辱丢进夜的黑暗,把对明天的希望注入灿烂的黎明。
一晃二十余载,回想起那些历史性时刻,人们至今还心潮澎湃。香港和澳门,不再是飘零异乡的游子,而是“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百年夙愿感到无比自豪,被中国共产党“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智慧深深折服。香港、澳门的回归,揭开了历史新的一页:祖国富强一日千里,港澳繁荣风华正茂。
提供机遇和动力
在香港会展中心旁,有一座中央人民政府赠送给香港特区的金紫荆铜像,旁边高约20米的香港回归纪念碑,与金紫荆铜像相映生辉。在澳门新口岸的金莲花广场上,则矗立着一座金光熠熠的“盛世莲花”雕塑,那是中央人民政府赠送给澳门特区的礼物。
灿烂绽放、光芒闪耀、冉冉升腾的金紫荆和金莲花,象征着“一国两制”的伟大成功实践,也代表回归祖国怀抱的香港和澳门,愈加欣欣向荣,繁荣稳定。
20多年过去了,在中央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特区政府和香港、澳门同胞的共同努力下,港澳经济社会实现了长足发展。1997-2019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从1773亿美元增长到3583亿美元;1999-2019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从65亿美元增长到591亿美元。回归后的香港继续保持繁荣稳定,自身特色和优势得以保持,中西合璧的浪漫风采依然,活力之都的魅力更胜往昔。回归后的澳门经济快速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稳定和谐,古老的东方小城正加快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已成为全球人均GDP最高的地区之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香港、澳门能拥有这般闪亮的成长轨迹和丰硕的发展成就,离不开“一国两制”的“保驾护航”。
香港特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前局长谭志源回忆,回归祖国后,中央在政策上大力支持香港发展。自2003年开始,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签订《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及多个补充协议,出台内地居民港澳自由行,在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开通“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大大推动了香港与内地的交流互惠合作,为香港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
“澳门富起来,不仅仅表现在GDP增长,也是丰富的‘富。过去澳门是单一产业,而如今不仅传统优势产业继续发展,也有中医药、特色金融、会展这些新兴产业,让澳门经济可以更加丰富、多元。”澳门特区政府经济财政司前司长梁维特回忆,回归祖国后,中央对澳门关怀不断、优惠政策不断,粤澳合作持续深化,珠海横琴新区建设如火如荼,为澳门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马照跑,舞照跳。”港澳回归祖国后,依旧保持国际大都会的魅力与活力,中外文化交融的优势继续发扬,数十处历史建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原有的艺术节、音乐节、国际龙舟赛、格兰披治大赛车等照样举办,而且办得更好。
港澳回归后举世公认的发展成就,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选择,是完全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具有强大生命力。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最佳方案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这一消息犹如一股和煦的春风,吹遍珠江两岸,给香港、澳门繁荣发展带来了新的无限活力和勃勃生机。
从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港澳部分首次独立成章,到“十四五”规划支持港澳巩固提升竞争优势;从广深港高铁开通运营,香港由此接入二万五千公里国家高铁网络,到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車,成为联结粤港澳三地的同心桥、互惠桥、圆梦桥;从深圳前海经济特区的大胆闯、大胆试,到珠海横琴新区的化“制度之异”为“制度之利”;从香港高校的生物科技、光电子技术等1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流科研成果服务于大湾区科创产业,到澳门大专院校相继设立中医药高等教育体系和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央以整体战略的高度,为香港、澳门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不断创造条件,为港澳同胞实现人生梦想搭建了空前广阔的舞台,为港资企业、澳资企业成长壮大提供了不容错失的重大机遇。
曾几何时,港澳青年谈及人生规划,大抵不离当地。如今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按下“快进键”,吸引原本想留在港澳发展的青年,笃定选择前往内地创业,书写精彩青春。
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5年多来累计孵化创业团队446家,其中港澳台及国际团队227家,累计融资超过15亿元。一个又一个港澳青年,在这里实现了创业梦。
在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开园5年来累计孵化项目433个,其中港澳项目244个,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0家,为30家企业融资5.03亿元。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广东省省长马兴瑞说,经过近几年努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合作更加深入广泛,三地民众获得感更加充实,充分展现出“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和勃勃生机。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上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给予香港的支持,将会为香港带来庞大的发展空间。
澳门特区行政长官贺一诚说,“十四五”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谋划实现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时期。澳门将把握机遇,主动对接国家“十四五”规划。
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港澳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也是港澳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香港、澳门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国家发展始终是港澳发展的最大依托。只要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扮演更积极角色,香港、澳门定能培育新优势、发挥新作用、实现新发展。
不断取得新成就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是800多万港澳同胞的最大福祉,也是祖国人民的衷心期盼。无论香港、澳门遇到任何困难,中央和祖国人民始终是最坚强后盾。中央支持香港抵御两次金融危机和两次重大疫情,使香港在各种风雨来袭时始终坚挺不倒;中央协助澳门抵御风灾、抗击疫情,在澳门最危急时刻迅速给予关怀。“祖国就像妈妈一样,在我们遇到困难时,她会张开温暖的怀抱关爱呵护我们,祖国母亲就是我们的坚强依靠。”澳门小学生在给习近平主席的信中深情地写道。
从世界发展大势来审视,从民族复兴伟大征程来凝望,从港澳回归以来生动实践来印证,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感受到“一国两制”蕴含的政治智慧和强大生命力。
“一国两制”的伟大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前进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历经风雨和考验,面对挑战和冲击。然而,不断应对和化解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的过程,也正是彰显“一国两制”强大生命力和制度韧性的过程。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研究新形势新情况,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牢牢掌握宪法和基本法赋予的中央对香港和澳门的全面管治权,深化内地和香港、澳门的交流合作,引领“一国两制”实践乘风破浪,不断取得新成就。
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这是继香港国安法出台之后中央治港又一重大举措,在“一国两制”实践进程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作为“一国两制”的核心要义,必须贯穿于“一国两制”实践始终,容不得丝毫偏离。唯有如此,才能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
这是中华民族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也是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共繁荣共奋进的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包括港澳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完全有智慧、有能力把“一国两制”实践发展得更好,把“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完善得更好,把特别行政区治理得更好。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步伐势不可挡,中央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的决心坚定不移。让我们齐心协力,推进“一国两制”事业劈波斩浪,行稳致远!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同发展、共繁荣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