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艺术歌曲《天伦歌》的创作特征

2021-07-23 18:04张艳昕
参花(上) 2021年7期
关键词:曲式分析创作背景艺术歌曲

摘要:《天伦歌》是1935年黄自先生为电影《天伦》创作的主题歌。在当时,电影本身并没有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但《天伦歌》以其独特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而成为一首经久不衰的艺术佳作,成为众多专业院校学习的经典曲目之一。本文从《天伦歌》的作品背景、创作手法等多方面入手,并以具体作品为线索,结合自身的演唱实践经验对歌曲的创作特征分析,希望可以使大家更加深入了解这部作品,体会歌曲中的民族精神,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艺术歌曲 创作背景 曲式分析 旋律特征

一、作曲家简介

黄自是我国近现代作曲家杰出的代表人物,他突出的创作成果集中表现在艺术歌曲上。为了发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歌曲,他身体力行,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改变其早期作品音乐语言较欧化的倾向,为电影《天伦》创作了主题歌《天伦歌》,这首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

二、《天伦歌》的创作背景

(一)故事片《天伦》的剧情概述

影片描述了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在老父弥留之际,承诺善待他人,回报社会。20年后,他实现了诺言,回乡创办慈善机构,帮助老者与孤儿,并用自己的行动感召了后代。歌曲抒写了故事中主张“奋起、惊醒、服务牺牲、舍己为人”的精神,宣扬“大同博爱,共享天伦”的美好愿望。《天伦歌》就是根据主人公的个人情感和人生命运,唤起儿女,以至于唤起天下大同和博爱的崇高理想。

(二)艺术歌曲《天伦歌》的作品简介

黄自创作的《天伦歌》旋律优美,层次感鲜明,艺术性强,这首歌曲的创作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当时的中国社会动荡,民族文化岌岌可危,为了倡导新式音乐,作曲家黄自与词作者钟石根先生共同创作完成了《天伦歌》,作品汲取了西方音乐创作技巧,大小调及转调的加入,引入新颖的三段式曲式结构,主题的发展、展开等方法,使得作品更加生动与形象。

三、《天伦歌》的创作特征

(一)《天伦歌》的曲式特征

《天伦歌》是带有引子和尾声的并列三部曲式,分为a+b+c,有引子、尾声。

这首艺术歌曲曲式结构方整、节拍韵律感好,歌唱性强,力度变化由弱到强,还有一些装饰音加入,使整首歌曲更加丰满。

引子部分在低音的重复中进入,右手演奏出主旋律,还伴有和弦的加入。左手的持续音与柱式和弦交相呼应,速度上为渐慢,描述一种凄凉色彩。

a乐句是第5小节到第19小节,以降E大调音阶进行为主,由引子部分可知,歌曲表现的是一种悲伤的情感。右手主旋律单音开始,伴有和弦加入,后面出现了装饰音琶音奏法,旋律流动性强,力度变化由弱到强。从第一句“人皆有父,翳我独无?人皆有母,翳我独无?”到重复句“小鸟归去”前,力度记号是渐强的,具有一种推动故事发展,逐渐到达主人公内心的情感,也就是在“归去”处,音符弹奏出宽厚的效果,表现出主人公失去亲人的悲伤和痛苦。

b乐句从20小节第四拍到第30小节。节奏鲜明,有一种进行曲式的风格,表现出意志的坚定。音乐转入f小调,节奏型主要以切分音节奏,音符以八分音符,描绘出富有弹性的效果,与四分音符之间形成强弱的鲜明对比。左手震音的弹奏表现出宽广、宏达的音响效果,速度上保持渐快的频率进行。

c乐句从第31小节到51小节,调式回归主调降E大调,主要分为c1和c2,分别是第31小节到第47小节,第48小节到53小节。第一部分表现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信念和“服务牺牲,舍己为人”的决心。[2]这种思想和决心的描述为揭示出全曲的高潮部分做出了铺垫作用。从48小节开始,歌曲速度变慢,旋律庄严,和声色彩丰富,最终唱出了“大同博爱,共享天伦”的高尚理想。

尾声部分只有3个小节,主要是作为主题结束的影子部分,最终在主音中结束全曲。

(二)《天伦歌》的旋律特征

歌曲采用了新式三段式曲式结构,调式是降E大调,拍号4/4拍,旋律主要是以五声民族音阶为主。全曲共分为三段,引子部分在力度记号弱奏中进入,描述了一种平静的感觉,然后歌曲进入到第一段。

第一段力度和前面引子部分一样,弱奏进行,主要交代故事背景,描述主人公失去父母的痛苦心情。语气主要以悲伤为主,节奏上平缓进行,柱式和弦的出现表示一种庄重有力的情绪。

到了第二乐段,歌曲转入小调,力度记号变成中弱,与第一段平静的感觉相比有所变化,开始出现层次化。音乐情感变化上也由痛苦上升到悲壮,旋律上出现了跨度较大的音程,速度开始加快,音乐渲染出来的情绪化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再加上左手钢琴伴奏运用了强烈的震音奏法,刻画出人物内心深处激动与奋发的情绪,为引出全曲的高潮部分做出了强烈的铺垫作用。

第三段的音乐力度在强中进行,但是在速度上是变缓的。整体音乐在柱式和弦伴奏中进行,描写一种庄重严肃的进行曲式风格,随后调式又由小调转到大调上,音乐也达到了全曲的高潮,坚定而庄严地揭示出全曲的主题思想“大同博爱、共享天伦”的美好愿望,最后尾声在强奏力度中结束全曲,预示着追求美好愿望的最终实现。

(三)《天伦歌》的歌词特征

《天伦歌》的歌词格式是自由的新体诗,这与当时崇尚新式自由思想的时代背景是分不開的。在谱曲时黄自先生采用了三段式歌词结构,调式音阶上个别变化音与转调的巧妙运用,使歌曲本身充满了焕然一新的民族风格。歌曲情感丰富,先后按顺序表达了悲伤、激昂、严肃、悲壮的情绪变化,速度上也由不同歌词含义所产生渐快、渐慢等速度记号。全曲通过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来推动音乐的发展。

作品第一段从孤儿失去父母的悲惨经历,逐渐细致化深入描写此时孤儿的内心深处,仿佛自问自答或者在反思,一种酸楚、凄凉的遭遇使人感到悲壮,好似歌剧中的咏叹调,表达角色此时的内心独白,将人物内心活动通过音乐演唱的方式传达出来。音乐开始从平静、忧伤中展开,“人皆有父,翳我独无”描写人物悲惨的身世;“白云悠悠,江水东流”又用景物的描写衬托出凄然、哀怨的场景,表现出孤儿内心深处的伤感和酸楚,以及面对现实生活的无助,几乎陷入了人生谷底。连续两遍的“何处觅源头”,第一遍平静,仿佛是低声浅吟,询问自己。第二遍力度强些,像是询问其他人。表现出主人公对人生命运的无奈,不能改变,又只能去面对现实,该如何面对?一串串疑问,情绪丰富,通过音乐来表现,使音乐思想更加饱满。

第二段一开始情绪发生变化,从平静转为急促,钢琴伴奏为柱式和弦,悲壮而有力,突出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节奏型以切分音为主,表达出人物情绪的紧张和不安。旋律迂回曲折,音量由中弱开始,调式也转入小调,情绪上显得痛苦和压抑。随着音乐的突然转调,情绪也由悲痛转为悲壮,尤其是在演唱“人世的惨痛”中的“惨”字时,音乐用一个八度展开,此时富于戏剧性的哭腔表现出崇高的思想内涵,更能产生一种艺术的冲击力。“奋起啊孤儿,惊醒吧”反映出主人公在现实中清醒,开始与命运反抗,歌曲中力度的变化渲染主人公意志的坚定,层次也到了高潮,声音力度有爆发的感觉。

第三段是对前面两部分的总结和升华,通过艺术性和哲学性的描写将全曲上升到另一种高度,尤其借用孟子的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念作为追求的理想,更加升华了歌曲本身的思想内涵。然后随着旋律速度变慢,音乐庄严,整体音响效果也发生明显的变化,在最后结束落在歌曲名字“天伦”上,同时也到达了全曲的高潮部分,情绪的高昂、气息的下沉、音色的有力,一同发出“大同博爱,共享天伦”这一人类的崇高理想,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

从总体上看,这是一首极其富有艺术张力的声乐作品,实际上其风格更接近于西方的咏叹调。在二度创作时,可以根据音乐发展的不同层次、一些名言警句的运用,来对歌曲本身较好地控制和把握。正因为作品中强调舍己为人的精神,升华了歌曲本身所具有的内涵,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天伦歌》的庄重严肃中,延續着传唱不朽的民族文化经典之作。

四、结语

在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道路上,黄自无疑是杰出代表人物。在他创作的歌曲中有许多已经成为经典之作,而歌曲《天伦歌》又是众多歌曲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它不只是一部简单的艺术歌曲,相反,歌曲中所表达的人道主义精神内涵才是黄自所要传递的真实目的。所以,笔者在研究和分析这部作品时,除了详细描述艺术特征外,重点也在于歌曲中所体现的中华传统美德思想,例如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还有“大同博爱,共享天伦”的思想,这对于我们了解和认识歌曲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与喜爱民族艺术歌曲,从而进一步传播歌曲中的中华传统美德思想。

参考文献:

[1]陈缨,向乾坤.大同博爱,共享天伦——经典电影艺术歌曲《天伦歌》赏析[J].电影文学,2007(22):114.

[2]向乾坤.电影歌曲《天伦歌》及其钢琴伴奏[J].电影评介,2008(12):34-35.

[3]张磊.大同博爱共享天伦——艺术歌曲《天伦歌》的文化内涵与演唱分析[J].音乐创作,2016(07):103-104.

[4]汪晓庆,王瑞.简约其形,创新其思——黄自《天伦歌》的音乐语言及其结构逻辑[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02):28-33.

[5]何霜华.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声乐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11):139.

(作者简介:张艳昕,男,硕士研究生,中北大学,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曲式分析创作背景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土家族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曲式分析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赏析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钢琴曲《六月——船歌》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