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锋
教育变革的三个体现
当今时代以人工智能为核心,融合了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技术、云计算、5G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数字科技正成为改变教育的巨大力量,推动教育和学校从工业化时代的形态向数字化时代的形态转变。因此,教育工作者把握好转变的方向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历史性的转变不是简单的装备、技术、工具和内容的转变,而是教育形态和学校形态的转变,是系统性和体系性的变革。未来学校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灵巧教育,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科技正是为了实现这样的未来教育形态和方式提供支撑的,而今天教育所依赖的环境也已经发生革命性变化,具体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知识和信息世界的时空结构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以往,知识和信息只存在于书本、图书馆以及少数的知识群体中,但今天知识和信息是平铺的、弥散的、无所不在的。工业化时代的学校依赖于传统知识信息的时空、结构而存在,当传统知识信息的时空、结构消失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传统学校所依赖和生存的环境和土壤已经消失了。这是导致学校形态发生变化的基础原因。
二、感知世界、科学世界和想象世界融合共生
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人类世界产生了三个世界,即感知世界、科学世界和想象世界,这是人与其他物种有本质性区别的重要特征。感知世界是我们看到、听到、触摸到的世界,是我们对客观世界的感知;科学世界是通过科学研究所建构的世界;想象世界是我们基于感知世界和科学世界的认知基础,又进一步发挥想象、创造力所产生的世界。感知世界是教育的基础,科学世界是教育发展的依托,想象世界是教育创新的源泉。
这三个世界虽然相互关联,但工业化时代以来,它们的边界是清楚的、易于辨析的。随着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科技的发展,学习者对世界感知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能同时在感知世界、科学世界和想象世界中生活和学习。随着三个世界的融合共生,教育突破了三维空间的限制,进入到更高维的空间。原来的学校和教育教学活动是在三维空间里进行的,而未来学校和未来教育教学活动要在更高维的空间里进行,学校的形态、教育的形态必然会发生根本变化。
三、科技革命和社会变革的速度加快
历史上人类社会的变革有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即在一代人的生存时间里,生产和生活方式不会发生革命性变化,这是传统教育所依托的时间尺度。而当科技革命和社会变革的速度越来越快,快到在一代人的生存时间里,甚至几年的时间里,生产和生活方式都会发生革命性变化的时候,现有的教学方式就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在我们迎接人工智能革命到来的时候,变革进程会加快,而这样的变革节奏也与原有的教育周期发生了矛盾,这同样是我们面对未来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育变革的四个重点
一、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教学智能
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教学智能是当前在教育中能够得到广泛应用的领域,也是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大数据使教育教学以及教学管理发生了深刻变化,从传统的以经验为核心的管理阶段进入到更加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阶段。课程、测量和评价都可以更多地依赖于大数据来实现,为学习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教学、服务以及发展规划。
二、以技术集成应用为基础的场景智能
在未来学校的变革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教育场景的变革,其变革是为了更好地满足驱动和激励学习者自主学习、构建更好的真实世界的要求。场景智能的重点不仅限于技术与现有教育场景的融合,更是技术如何支撑场景变革、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智能
学习方式的变革最重要的是从传统的“教”变成自主的“学”,从单一化、标准化变为多样化、个性化,从以供给侧为主变成以需求引领为主。在现有的体制和机制下,我们无法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经济、投入、技术等方面的限制。
以人工智能为核心,融合了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技术、云计算、5G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数字科技的发展,为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智能创造了条件。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智能的核心是根据学习者的发展需求、禀赋的多样性、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样性,依托于数字科技完成资源配置。
当然,这一系统性变革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如课程不足、师资不够、资源缺乏、评价和测量手段不匹配等,都需要有人工智能的支持才能够解决。
四、以知识创新为导向的知识智能
以知识创新为导向的知识智能是人工智能从初级阶段向更高级阶段过渡的重要发展阶段,本文不作赘述。
教育变革的七个行动方略
一、平臺+:以平台思维引领教育体系化变革
没有平台就没有未来教育。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教育智能意味着要有大数据的支撑。大数据从何而来?必然来源于平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智能需要有足够的课程、充足的资源以及相适应的评价和测量手段,这就意味着需要有一个开放的供应链。开放的供应链从何而来?也必然来源于平台。由此可见,人工智能的发展依赖于平台的发展。
过去的教育体系是由教育机构、学校组成的,而未来的教育体系应当是平台乘以微观教育的主体组成的,这是一种重大的结构性变化。未来将不会有孤立的学校、孤立的学习者,所有的学校和学习者都是很多个平台被赋能和交叉的一个节点。所以,未来教育需要建设平台、发展平台、促进平台的交叉,并鼓励学校加入平台,从而才有可能适应未来的发展。
二、重新定义教师:从学科结构到多元结构
从农业时代传统师徒制到工业化时代学科教育,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深刻变化,教师从全能型的师父变成了各有分工、以学科结构方式存在的教师团队。如果说农业时代的教育是单维关系,工业化时代是教师和学习者的二维关系,那么到了数字化时代,则变为了教师、学习者、人工智能的新三维关系,教师队伍的结构将更加多维化,教师分工将更加细致、具体,教师岗位也将更加多元化。
三、变革教育创新模式:教育创新与技术创新深度融合
从某种意义上讲,过去教育教学的创新与技术的创新是相对分离的。因此,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教育技术的创新者需要了解,今天任何一个重大的教育创新都依赖于技术的创新,技术创新才有可能实现教育变革的目标。同样,教育技术的创新者也必须认识到,用现有的技术附加到现有的教育方式上,是没有价值的创新。例如,在应试教育层面上的技术创新越多,对儿童的发展、对教育的发展造成的损害就可能会越大。
所以,教育技术的创新者必须思考:某一项技术的创新是如何为实现更加美好的教育而服务的?我们只有把教育的目标统一起来,让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教育技术的创新者在此目标下共同工作,才有可能取得预期的目标,才能说我们在做一件叫作未来教育的事情。不是因为技术是新的技术而叫未来教育,而是因为我们正在努力地用技术去实现更加美好的教育目标,我们做的事情才叫未来教育。
四、开放供应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工业化时代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条件决定了目前的教育体系带有相对封闭、孤立、自给自足的供给特征。未来的教育变革单靠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建立开放的供应链,即以学习者需求为中心的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
五、创新实践引领:重建课程发展策略
以人工智能为核心,融合了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技术、云计算、5G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数字科技越是发展,越需要关注实践性教育和创新型教育。所以,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和课程要重新回到创新实践的引领上。人工智能越是发展,越要强化与线下的连接;智能工具越是发展,越要强化学习者的创新活动和实践活动,推动人工智能成为学习者能力发展的工具。
六、数字普惠:政府和市场的协同作用
数字科技的发展使优质的教育资源能够得到更广泛的普及。但从过去发展的经验来看,数字科技的发展同样会进一步拉大数字鸿沟,导致教育发展的失衡。所以随着数字科技的加快发展,数字普惠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而要实现数字普惠,必须靠政府和市场的协同作用。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的创新和应用主要集中在企业,而不是在教育体系内部。所以,只有政府和平台型企业有效合作,才能解决数字普惠问题。
七、学会数字化生存:让生活看得见,人工智能看不见
当前在探索教育變革的过程中,技术往往是显性的,是直接看得见的东西。但是当人工智能真正能够为更加美好的教育提供服务的时候,技术应该是消隐的。在未来教育、未来学习的新场景、新方式中,技术应该是看不见的。技术的最终目的是为更加美好的生活服务,为更加美好的教育服务。
迈向未来教育需要更多人共同努力,我们既需要对远景进行展望,也需要对阶段性进行分析,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作为教育工作者所能做的事情,并沿着正确的方向坚实有力地前进,为中国教育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文根据2020未来学校生态大会专家报告整理,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