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风臻,姜建成,赵 燕,刘 政,蒋海明,张 鹏
(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院,山东 济南250014)
城市绿地(森林)适宜性分析是城市绿地空间规划的必要条件,2010年,周媛以沈阳市为例,选取绿地适宜性分析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成对比较法相结合确定不同因子权重系数,通过GIS 空间分析模块对沈阳市三环内城区绿地建设空间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最适宜、适宜、基本适宜、不适宜、不可用地面积比例分别为11.1%、19.2%、23.3%、29.5%、16.5%,并提出了构建沈阳城市风道、组团绿地、绿地生态网络等空间规划布局的建议[1]。2018年,吴梅利用1981-2015年新疆阿克苏市、喀什市、和田市和阿图什市多年形成的风向频率特征,结合2016年城市空气污染物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4 市工业区空间布局和多层次绿地结构,提高城市生态承载力的建议[2]。各大城市在不同季节、不同地点,其风向频率特征差异明显。本文以济南市城区为例,依据主城区风向频率特征,结合主要灾害性或高影响性天气,辩证分析了城市森林空间布局原则和树木配置方式。
近10年来,济南市作为省会城市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城区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三次产业不断优化。2019年城区常住人口达到595.66 万人,迈入我国特大城市行列;2020年GDP 突破万亿,是我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为建设生态美丽宜居新城市,需要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科学合理规划生活、生产和生态空间,以精准规划森林为主体的生态空间尤为重要。并且要遵循特大城市生态系统内在规律,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绿,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以降低大气细颗粒物(PM2.5)浓度,改善区域空气质量为主要目标。笔者经过多年的调查,对济南市城区夏季、冬季和全年的风向频率对森林规划布局和树木配置进行了分析研究。
风向频率(Frequency of wind direction)系指在一定时期内(1 季、1年或多年),累计各个方位风向(通常分8 个或16 个罗盘方位)的次数,以各个风向(包括静风)发生的次数占该时期内各方位总次数的百分比来表示。
城市风向频率在不同城市、不同季节差异明显,风向频率最多者为当地主导风向,山脉、河流、沟谷、大型道路的走向对主导风向具有较大影响,一般情况下两者方向往往一致。主导风向是城市规划、工业布局和建筑设计的重要参数,也是森林和湿地规划、树木配置的重要依据。通常居民区应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上风向,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工业区应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在季风气候区,工业区应布局在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以减轻对城市大气质量的影响。
济南市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6°11′-117°44′,北纬36°01′-37°32′之间,总面积10244 km2。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依次为低山丘陵、山前倾斜平原和黄河冲积平原。地形地貌可分为北部临黄河带、中部山前平原带和南部丘陵山区带;河流分属黄河、小清河、海河三大水系。湖泊有大明湖、白云湖等。低山丘陵区北麓有众多泉群出露,主城区分布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和珍珠泉四大泉群。土壤类型有棕壤、褐土、潮土、沙姜黑土、水稻土和风砂土6 种,以棕壤、褐土为主。自然植被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有植物149 科,1175 种和变种,温带植物居多,陆栖野生动物211 种。
据济南市人民政府官方网站公开资料,济南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年平均气温13.9℃,年平均降水量623.0 mm。主要灾害性或高影响性天气包括雾霾、大风、寒潮、台风、强对流、春旱和高温等。
根据全国风向地理区划,济南市属于东南季风区。济南市主城区风向频率在东南季风、南部低山丘陵阻挡、黄河河道和大型道路走向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近30年的风向频率如图1 所示,风玫瑰图见图2。
图1 济南市城区风向频率图
从图1、图2 中分析,济南市主城区夏季主导风向是南西南(SSW),其次是东东北(ENE),最弱是东南(SE);冬季主导风向是南西南(SSW),其次是东北(NE),最弱是东南(SE);全年主导风向是南西南 (SSW),其次是东东北 (ENE),最弱是东东南(ESE),静风频率为14%。
图2 济南市城区风玫瑰图
当前,在城市森林和植树绿化规划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和管理者首先参考当地的地表基质情况,密切相关的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和土壤理化指标等立地条件,其次是参考平均气温、降水量、光照、热量等气候条件。而对当地的主导风向、灾害天气、局部特殊小环境等因素参考较少。加之优先考虑森林景观、美化效果和经济成本,而对生态功能则涉及不足,对森林、树木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研究的不够严谨细致,对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不足等问题。
城市森林和树木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吸附灰尘、净化空气、调节气温、改善气候、消减噪音、固碳释氧、改善景观等多种生态功能,是城市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是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但因森林空间规划不合理、树木配置不科学、树木生物学特性和特有的城市生态环境等因素,导致城市部分树木抗逆性较差[3],存在不良作用[4],对人产生不良影响[5]。
根据济南市主城区夏季、冬季和全年主导风向分布情况,应将森林、森林公园、湿地、湿地公园、城市公园等规划布局在南西南、东北和东东北区域。森林水平结构设计以簇状和不均匀分布为主,均匀分布为辅;垂直结构设计以乔木-铺地藤本+多年生草本为主,乔灌草结合为辅;树种以高大落叶乔木为主,常绿树种为辅;单位面积林木密度不宜过大,单株乔木地表空间不应低于10 m2,确保树木生长良好,保持较强的抗逆性,以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为营造城市多彩森林,提升城市森林景观,改善树木视觉效果,济南市栽植了许多以常绿阔叶树为代表的亚热带树种,冬季需要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依据城区冬季东北风是主导风向的特点,东北风携带寒冷气流穿过城区,在上风向和下风向配置亚热带树种,均易遭受冻害和风害,生长不良,树冠稀疏。应将抗寒性弱的树种配置在侧风向或背风向;城区春季、夏季南西南风是主导风向的特点,南西南风携带暖湿气流穿过城区,降水增加,在上风向或高层建筑密集区狭长通道配置浅根性乔木树种,易遭受风倒和风折。不适宜配置悬铃木(Platanus)、杨树(Populus)、柳树(Salix)等植源性污染树种[6],易导致飞毛飞絮污染。城市高大乔木绿化带适宜采用通风结构、疏透结构,树冠不宜相互交接覆盖,有利于局部空气水平和垂直流通,改善气流微循环,有利于细颗粒物扩散,提高空气质量。
济南市城区栽植花灌木和常绿灌木较多,对改善城市景观发挥重要作用。在主干道路两侧配置绿篱和模纹花坛,绿化美化效果良好;但在工业区和居住区绿篱则多生长不良,管理不善,是藏污纳垢、蚊虫栖息之地,不利于空气流通和环境卫生,弊病较多。
在主导风向增加垂直绿化和地表覆盖绿化对防止城市扬尘作用较大,例如紫藤(Wisteria sinensis)、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五叶地锦(Parthenocissus quinquefolia)等木质藤本植物用于城市垂直绿化,也可显著提高建筑物景观效果;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铺地柏(Sabina procumbens)、忍 冬(Lonicera japonica)等是优良木质地被植物,结合多年生草本植物,用于地表覆盖绿化,可减缓地表径流,利于降水渗透和节水保泉,减少地表扬尘,吸收有害物质等生态作用。
我国特大城市建筑容积率大,人口密度高,工商业发达,有其独特的生态环境。主导风和森林是其重要的自然资源,充分发挥其有益作用,对提高空气质量,改善生态生活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济南市主城区治理雾霾、大风、寒潮等灾害性或高影响性天气,要利用城区全年风向频率与森林及其树木之间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科学规划森林空间位置,将森林、湿地、绿地等生态用地规划布局在南西南、东北和东东北区域;参考夏季和冬季风向频率,优先选择抗性强的乡土生态树种,顺应风向规律合理配置抗性较弱和植源性污染的树种,保持树木合理营养空间,可持续地发挥森林和树木的多种生态功能,保护传承森林文化,构建和谐美丽泉城,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