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阅读者“差别感受性”的障碍分析

2021-07-22 19:43:04潘新娜胡晓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阅读者障碍

潘新娜 胡晓源

摘  要:为了研究不同类型的阅读者与不同性质的文本接触时所觉察并表现出来的刺激和反应的细微差别,本文重点分析了阅读者“差别感受性”中感觉、知觉、感知综合等阅读障碍类型,并具体探讨了沟通漏斗、防御模式和召唤差别等因素,提出任务式阅读、全方位沟通;培养高级思维、理性移入情感;打开期待视界,担当思想阅读等突破方式,希望激发生命智慧和创造潜能,实现对话理论背景下阅读的培根、铸魂、启智与润心。

关键词:阅读者;差别感受性;障碍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7-00-02

在感觉上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量的能力叫做“差别感受性”,基于阅读者提出“差别感受性”的概念,实则是为了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的阅读者与不同性质的文本接触时所觉察并表现出来的刺激和反应的细微差别。阅读者在阅读文本时,其世界观、文化修养、生活经验、欣赏水平、理解能力、审美兴趣等都有可能成为影响“差别感受性”的因素;语言单位的模糊性和文本作品的阔延性又促使阅读者产生选择、定向、同化、顺应、对抗、吸收、消化、改变、积淀、打破等阅读实践。研究阻碍阅读者引起差别感觉刺激的变化因素,无疑对阅读本身在多重观点和解释的碰撞、消解、转化中走向融合和升华,对激发生命智慧和创造潜能有着重要作用。

一、障碍類型

受生理、心理或社会原因影响所导致的阅读者“差别感受性”障碍类型主要包括:阅读者感觉障碍、知觉障碍和感知综合障碍等。阅读者感觉障碍包括:一是阅读者感觉过敏,即阅读者出现功能性感觉阈限降低而对外界低强度刺激的过强反应;二是阅读者的感觉减退,即阅读者出现功能性感觉阈限增高而对外界低强度刺激的反应迟钝;三是阅读者的内感性不适,即阅读者内部产生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1]。比如,分析《红楼梦》中林黛玉临死时的一句:“宝玉,你好……”通常的阅读经验会肯定这个“你好”后面余味无穷,但感觉过敏的阅读者会认为文本有“你好无情”“你是畜生”之类的意思;感觉减退的阅读者则无法解读出女主人公的内在语;内感性不适人群则会有躯体的流泪、悲伤、心痛等不适感。

阅读者知觉障碍包括:一是阅读错觉,即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比如当看到“研表究明,汉字的序顺并不定一影阅响读”这句话时,阅读者会认为就是“研究表明,汉字的顺序并不一定影响阅读”,就如同看到一个长发飘飘的背影,不上前确认就推断是位女子一样;二是阅读幻觉,即无对象性的知觉,比如一些视张国荣为偶像的阅读者,观看《霸王别姬》时,声称见到了“哥哥”,这并不一定有病理意义,但大多都有现实原因;三是阅读知觉压力,即对某种超个人能力事件的体验。阅读者随时都会面对各种各样互不相容、互相排斥、针锋相对的事物,并由此引发内心冲突与强烈的情绪体验,比如应试性质阅读或阅读抵触的情绪体验。

阅读者感知综合障碍则主要是指阅读者对客观事物能够认知,但对事物的部分属性,比如形状、大小、距离、位置、颜色等却产生错误的知觉体验。阅读者在感知时可能会出现类似看得见花草树木却读不出春天;看得见水果蔬菜却读不出营养;看得见嫁妆婚礼却读不出爱情;看得见书信问候却读不出思念;看得见论文文凭却读不出水平等问题,严重时还会导致阅读者在感知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比如大小、长短、远近时产生变形。心灵的孤独和“非真实感”会使阅读者觉得对文本的阅读像“水中月”和“镜中花”等。

二、原因分析

文学阅读是一种认识过程,是阅读者对作品从意义、意象、意境到思想感情的认知、理解的活动。而阅读者对文学作品、文本的认知和理解不单纯地取决于作品本身,是伴随着认知活动中产生各种障碍从不平衡走向平衡的发展过程。阅读者之所以会出现“差别感受性”的障碍类型,一定程度受沟通漏斗、防御模式和召唤差别等影响。

阅读过程本身需要多重沟通,沟通的过程由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背景等七个要素构成[2]。作为信息接受者的阅读者,他未必不及写作者高贵;作为读、写、听、说的言语主体,他未必不及编订者和传授者高明。然而写作者、作品、阅读者、编订者、传授者与阅读者之间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障碍即“沟通漏斗”:写作者心里想的是100%,作品有可能只表达出80%,编订者可能选出的只有60%,待传播者加工以后或许只剩40%,阅读者最后接受就极有可能仅剩20%,由此导致不同阅读个体出现阅读“差别感受性”体验。

防御模式是指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3]。阅读者在选择了阅读后,通常会出现以下三种类型的防御模式:阅读文本,但同时又不想担负阅读的责任;阅读文本,但同时又想替别人担负阅读的责任;阅读文本,想别人替他负阅读的责任。比如对涉世未深的阅读者来说,受“开卷有益”的影响,以做“读书种子”为自己的终极目标,而潜意识抵触“思考的习惯”“动手的能力”“突破心灵局限的激情”“改善人类自身处境的勇气”等。

德国接受美学家沃尔夫冈·伊瑟尔指出文学作品在被阅读的过程中,阅读者与写作者之间的交流能间接召唤出四个信息结构层:语言语调层、语义建构层、意象意境层、思想感情层,以上四项不确定性与空白是联结写作者的创作意识与读者接受意识的桥梁,即召唤结构。其接受过程是阅读者运用各自的经验,通过想象填补不确定性和空白的过程,由于填补方式和所填补内容的差异,不同的读者所把握到的作品形象和意义也各不相同[4],在拥有足够的理解信息的前提下,文学作品中的不确定性和空白愈多,其障碍便愈深邃。

三、突破方式

(一)任务式阅读,全方位沟通

深化改革、落实核心素养、开展深度学习,促使阅读者围绕具有挑战性的阅读主题,全方位沟通,全身心积极参与阅读过程、发现阅读内容的价值、体验阅读成功的感受、获得核心素养的发展,设置任务式阅读是比较可行的做法。比如在阅读情境中,阅读者可以作为评判者,做出认可性选择,支持谁、为什么,由此来考核评判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价值观念;在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时,阅读者可以作为倡议者或者是建议者,阐述自己的观点态度,构画建设性方案;在具体的活动中阅读者可以作为参与者,解决具体问题,展示综合水平能力;在具体情境中,阅读者也可以作为设计者,深入走进阅读文本,深刻把握任务灵魂,体现跨学科综合素养。

(二)培养高级思维,理性移入情感

掌握阅读核心知识,理解阅读过程,把握阅读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阅读动机、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高级思维者,不仅可以有效地应对各种阅读障碍,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发展阅读高阶思维,即在阅读中形成创新能力、决策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

德国移情派美学先驱费肖尔父子提出的“移情理论”,以及德国美学家伏尔盖特所归纳的审美规范等让人们认识到“移入情感”是阅读审美活动的最完满阶段,此时人格与对象完全融合,而期间情感暗合是情感移入的先导,比如魯迅在评价《红楼梦》时,对贾宝玉下过这样的评论:“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鲁迅说宝玉能“看见”,则鲁迅自己也有了能暗合“看见”的感觉或情感:不但看见了宝玉的“看见”,而且看见了宝玉“看见”的那许多死亡[5]。面对错综复杂、细微曲折、丰富多彩的阅读,进行冷静而科学的理性分析并形成习惯,才有可能打破各种防御模式,由知而行,对人类各种伟大价值的性质和范围,应具有更为深刻的领悟能力。

(三)打开期待视界,担当思想阅读

20世纪40年代费孝通先生分析“过去的经验并不总是过去事实的真实写照,因为过去的实事,经过记忆的选择已经起了变化;目前的形势也并不总是能得到准确的理解,因为它吸引注意力的程度常受到利害关系的影响;未来的结果不会总是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因为它是希望和努力以外的其他许多力量的产物”[6]。阅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在具体阅读中会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7],即期待视界。在文化艺术与数字科技深度融合的阅读时代,优化阅读的期待视界,更应促使阅读者在多元化的阅读环境中有目标、有效用、有意义地阅读,并通过这种方式,担当起有思想的阅读责任,把意义、真理与个体关于世界信念的“有用性”“实用性”“可使用性”等相联系,同时实现阅读者们把意义、真理与个体关于世界信念的经验整合。

参考文献:

[1]马晓婧.沟通理论对教学活动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9(7):27-28.

[2 ] 申小忱.镜像与隐喻[D].四川美术学院硕士论文,2020.

[3]王瑞.从召唤结构看海明威的“冰山理论”[J].语文学刊,2013(35):93-94.

[4]陆丽华.从接受美学谈我国当代文学作品的走向[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4):48-49.

[5]刘克敌,董燕.刹那见永恒——从书信往来看王国维最后十年的心路历程[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6):68-77.

[6]费孝通.在人生的天平上[M].广东:新世纪出版社,1998.

[7]胥朝阳.试论媒体融合时代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策略[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4):15-18.

(责任编辑:张咏梅)

猜你喜欢
阅读者障碍
《物见:四十八位物件的阅读者,与他们所见的世界》评介
美育学刊(2023年1期)2023-02-18 03:04:06
阅读者的春天
厦门航空(2021年4期)2021-03-27 09:43:52
“青春阅读者”——教师读书会纪实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基层中医药(2020年5期)2020-09-11 06:32:02
为什么有些人能成为终身阅读者
阅读者
中国诗歌(2019年6期)2019-11-15 00:26:47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文苑(2018年17期)2018-11-09 01:29:30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