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校园新媒体思政功能的激活与运用

2021-07-22 14:55俞珂瑶马向东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疫情防控思政教育立德树人

俞珂瑶 马向东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危机,全国高校应充分发挥校园新媒体作用,利用国内外面对疫情和抗击疫情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正反面案例,适时对大学生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以立德树人为培养目标的思政教育,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作为新闻点开展新闻宣传和思政教育,进一步激发和运用了高校校园媒体的思政功能,较好地发挥了价值引领作用,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氛围。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校园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培育和完善以新媒体平台为主体的校媒运作机制、重视和加强新媒体主题策划打造校媒宣传品牌等校园新媒体思政功能的激活与运用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疫情防控;校园媒体;思政教育;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206;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7-00-03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人类社会而言是一场灾难。在这场重大考验中 [1],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与病毒顽强斗争,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击疫情重大胜利,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1],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为民宗旨和时代担当。这成为向全体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最生动、最及时的思政大课。在这场持续开展的抗击疫情思政大课中,特别是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B站等广受大学生欢迎和青睐的校园新媒体,在构筑抗疫信息桥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等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高校校园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一)示范引领作用

高校校园媒体传播对大学生的教育既有显性作用,即增强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又有隐性作用,即示范引领力,两者相辅相成。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即校园融媒体发展,使新闻传播的实效性有了更大提升。新闻报道更加鲜活,可读性和趣味性更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影响即隐性作用发挥也更加深远、更加深刻。

高校校园媒体着重对学校重大活动和学生动态等利于塑造高校良好形象的事情进行新闻宣传。较之传统校媒的校报校网,校园新媒体盛行,媒体平台数量不断扩大,包括微信公众号、微博、天目新闻客户端、抖音、B站等,线上与线下传播使校园媒体宣传有了更广阔的空间。疫情期间,在抗疫一线涌现出许多优秀青年,其中不乏在读大学生。他们的事迹成为对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的最贴近的“身边素材”,诸多高校对投身抗疫志愿服务的师生进行专题报道。平凡人的抗疫事迹被第一时间捕捉到,他们的事迹展现出新一代大学生在疫情面前的责任担当。校媒新闻报道及时展示出大学生舍小我为大我的家国情怀,彰显了逆行而上、不畏险阻的青春正能量。疫情之后,为服务地方经济复苏,高校与地方进行帮扶,组织学生网络直播销货,高校新媒体积极支持,发布直播预告。校园新媒体宣传将身边的先进典型带到大学生视野里,营造出良好的宣传先进、学习榜样的浓厚氛围,发挥了高校立德树人的作用。

(二)使思政教育更接地气

校园媒体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大学生社会化构建了特定的思想环境。学生通过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了解学校和社会的发展,校园媒体发布的新闻报道和言论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深刻影响。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所具有的短、平、快特点,让新闻传播更接地气,也使思政教育更接地气、更接近民生,读者既是受众,也是创造者、传播者。

疫情期间,清华大学艾四林、中国人民大学秦宣、北京师范大学王炳林、中央财经大学冯秀军4位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在网络平台直播,解读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分析中国抗疫彰显得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故事[2],论证了思政理论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开讲之前,全国高校都发布预告,倡导和组织全体师生收看这场思政大课。直播课结束后的当晚,各高校官微抓住热点,发布了这场思政大课的新闻报道和各校师生的观后感,使思政教育通过新媒体传播扩大影响、提升高度,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校园媒体所展示的学校形象对学生心理产生暗示作用,发布的各类消息极大丰富了学生对于讯息的掌握。许多学校在官微上创建演艺资讯、讲座预告等栏目,丰富在校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其知识面。同时,校园媒体也是锻炼学生的平台。许多对写作和摄影感兴趣的学生加入校学生记者团,对学校各类活动进行采写报道,作品在校园媒体上发表,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其参与社会工作的积极性。

二、高校校园新媒体存在的问题剖析

(一)新媒体队伍建设不够完善,学生记者积极性不高

高校校园媒体形式多样,信息量大,工作任务重,在日常新闻宣传工作中,学生记者是主要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诸多高校建立了学生记者团、大学生通讯社、全媒体中心、融媒体中心等学生新闻宣传机构,学生记者在学校新闻采访活动中得到锻炼。较之以前学生记者做事有热情、有闯劲、有责任心和业绩显著,疫情时期以及后疫情时代,学生记者总体上积极性有所下降,做事提不起劲,缺少想法,工作开展不主动,能力提升不明显,能积极主动参与记者团工作的学生较少。学生记者加入社团的目的多元,并不是纯粹出于对新闻工作的热爱。针对本课题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因为兴趣爱好加入记者团的占86.47%,为了加学分和志愿者时数的占7.52%,想要从事记者职业的占6.02%。可见部分学生的目的较为功利,而为了兴趣爱好加入的学生中,有不少开始有热情,过段时间后热情消失,继而产生退出的念头,或挂名不干活。多数学生记者自我要求不高,没有事必尽善的态度,政治素养不高,责任心不强。

学生记者队伍建设也存在问题。学生在校时间很有限,培养时间不够。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学生记者在学生媒体中工作一两年的占59.86%,贯穿大部分时间的占34.51%,仅一两个月甚至更短的占5.63%。34.51%的学生是有志于从事记者职业的。学生记者队伍不稳定,记者团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反复出现。比如有的高校、指导教师流动快或没有明确的指导教师,教师和学生之間的沟通少,导致学生队伍没有凝聚力。除了学生记者,还有教师通讯员队伍,往往由辅导员、职能部门宣传员组成。教师通讯员只投写新闻稿件,言论、人物通讯很少。一些高校网评员队伍没有建设起来,或建立起来了却没有真正发挥作用。究其原因,适应校园新媒体发展的新闻宣传管理制度,包括激励机制、招新和退出机制等还不完善,新闻工作仅凭兴趣和责任心,难以发挥最大、最佳功能。

(二)新媒体推文主题策划较弱,尚未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策划体系

高校新媒体在宣传过程中,主要面对学校各类重大工作和活动进行宣传报道,在主题策划上较之社会媒体,下功夫较少,以至于较难形成新闻品牌栏目,没有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策划体系,经常出现“囤粮”不足、无米下锅的现象。高校新闻宣传重点向新媒体转型后,对报道内容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学校重大活动新闻一般只有本校师生关注,阅读量很难得到提升。微信内容太过严肃,大段文字通过手机阅读会比较吃力。微信标题不同于传统新闻,如果不够灵活有趣,就不能吸引读者。每天发布的微信条数需要控制,一次性发布数量过多,会使内容混杂,没有重点。微博、抖音等同样也讲究时效性,有的高校新媒体仅仅只是转发微博,或者是闲置,几个月发一条甚至一整年都不发,成为“僵尸”微博。

(三)新媒体创新和服务意识不强,新媒体作用发挥有待提高

不少高校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教师非新闻专业,缺乏新闻工作背景,仅靠平时工作中的积累和业余学习。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较之社会媒体专业要求不高,发布频率不大,新闻工作压力相对较小,不利于融媒体时代从业人员的创新能力提高和服务意识提升。在日常宣传工作中,按照学校有规律的工作活动做得多,一些常规活动每年都相似的宣传,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失去了新鲜感。作为校媒主管部门的党委宣传部,日常工作事务繁杂,工作线多,人员较少,有限的校园媒体从业人员日常要同时维护校报、校网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抖音、B站、天目、视频号等新媒体的采编制作,疲于应付各级各类新闻报道采编,工作热情容易受到影响,工作荣誉感有所下降。有些高校对新闻宣传工作不够重视,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和经费支持等很有限,新闻宣传工作常常被边缘化,新媒体工作开展不够畅通。这些因素的存在造成新闻宣传工作者容易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缺少创新。新闻稿写得中规中矩,不够活泼,新媒体平台未能和学生诉求相结合,不能达到服务效果,对大学生缺乏吸引力,使新媒体失去了优势,新媒体开展思政育人的效果不够理想。

三、高校校园新媒体思政功能的激活与运用路径

(一)培育和完善以新媒体平台为主体的校媒运作机制

文以载道,进一步重视新闻宣传工作,将校园新闻宣传工作纳入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务必使全校各院系各部门重视新闻宣传工作,在打造建设学校“枪杆子”的同时,抓好书写学校的“笔杆子”,要在工作理念上和体制机制上,将新闻宣传工作当作是“三全育人”的重点内容,全员参与,人人有责,齐抓共管,共建共享,为校园新闻工作提供广阔的空间。一是要培育和完善以新媒体平台为主体的校媒运作机制,借鉴、吸收校报、校网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中的有益因素,培育和补充适应新媒体特点和需要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包括媒体融合、选题策划、采编制作、激励奖惩、准入退出、培训晋升等制度。二是要加大对校园新媒体宣传工作的经费投入、队伍充实、人员培训和设备投入,引进专业新闻人才,优化现有人员,加强专业培训,整合物力资源。特别是要配设专业的新媒体技术人员,配备先进的新媒体设备,以适应现代融媒体发展的需要。

(二)重视和加强新媒体主题策划,打造校媒宣传品牌

重视和加强主题策划,特别是在微信等新媒体宣传中进行议程设置,使宣传体系呈螺旋状。每周开选题会,根据选出的学生兴趣点策划制作微信。调查问卷显示,76.92%的学生最喜爱接地气的主题策划内容,如微信出的新功能“拍了拍你”,许多高校以此做文章。山东师范大学发布微信《“山师”拍了拍你》,宣传了学子们2020年上半年的收获,以此表现本校学生勤奋努力、勇于拼搏的精神风貌,此微信阅读量颇高。将节日与学校宣传相结合,春节来临前夕,组织学生用家乡话录制新春祝福视频,借助节日气氛进行宣传,增大宣传热度。挖掘学校亮点用以小见大的方式进行宣传,使整体的新闻宣传显得饱满。关注学生需求,比如新学年校历、选课、高考盘点、招生政策等,都可以作为宣传的另一条特色线路。

除了主题策划,还要打造富有学校特色的金名片,打造有影响力的校媒品牌栏目,定期推文,让品牌栏目成为社会了解学校成果亮点的重要窗口。比如,浙江外国语学院是外语类院校,开辟的多语种空中课堂栏目,每期推出一个生词的不同语种,让各小语种专业学生录制音频,形成一期课堂。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推出《立德树人50人谈》《小峰微观察》栏目,邀约学校教师撰写育人心得、支部书记网络讲微党课,发布网络评论文章,让线上思政课有声有色,使思政教育无处不在,渗透学校的每个角落,形成校园文化。还有宣传方式可视化,需要多制作富有趣味性的视频。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精彩一课》栏目,用纪实的方式展现艺术课堂的教学情景。微信制作上要注重新闻图片和排版的精美,同时还要注重与读者的互动,在线上举办活动,增加阅读量和转发量。微博同理,设置话题,增加与粉丝用户的互动。

(三)加强新闻宣传队伍建设,培育兼职联动的师生新媒体队伍

高校校媒新闻宣传队伍主要有学生记者团、教工通讯员和院系二级新媒体制作队伍,要重视对新闻宣传队伍的培训培养。校学生记者团是校级层面新闻宣传主力军,是为学校新闻宣传工作服务的学生社团。因此学生记者团招新,务必要选取干事有热情、有责任心、专业技能强、文化基础佳的学生。学生记者团要有专门的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凝聚团队。指导教师经常和学生记者沟通,要充分调动学生记者的积极性,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提升业务水平。要定期邀请校外媒体资深记者编辑、新闻专家、作家等为学生记者做讲座,每学期组织学生记者到媒体、高校、企业、乡村等地参观调研,拓展其眼界和思路。与兄弟院校学生媒体组织共同举办新闻活动,促进交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比如让学生记者到中青报校媒组织锻炼、参加各类新闻比赛等。为了促进学生记者的积极性,每学年对优秀学生记者进行评选和表彰。让老记者带动新记者,传授经验与心得,既能够减轻指导教师负担,还能带动整个团队。把学生记者中出众的学生作为整个组织的亮点进行宣传,打造学生队伍品牌,扩大组织的知名度。除了业务培训,还要对学生记者进行就业指导。83.33%的学生希望得到新闻业务指导,63.19%的学生希望得到就业指导。有志于从事记者行业的学生记者可以推荐其到媒体实习,指导他们参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各类提升自我的比赛。及时为学生记者提供招聘信息,让学生记者感觉到参加学生记者团不仅可以锻炼各方面能力,还能得到最前沿的信息咨讯。

建立教工通讯员队伍和二级院系新闻工作管理机制。高校党委宣传部统筹全校两级新闻队伍管理和培训考核工作,每年评选新闻宣传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优秀微信公众号。对二级院系和教工通讯员的业绩评价和考核包括新闻稿件投稿量、新闻线索、言论文章和文学作品提供和录用情况,院系二级微信公众号的阅读量和发布数量等。教工通讯员除了完成本单位新闻宣传任务,还应承担本单位新闻队伍管理工作,培育团员干部成为院系宣传主力军,带动其运营院系微信公众号,办好院系新媒体宣传阵地。

四、结语

综上所述,思政教育不仅限于课堂,还在于广阔的、无形的新媒体平台,高校要充分利用好新媒体平台这个线上课堂,使思政教育更加深入人心,使高校立德树人的影响更为深远。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是动态的,新媒体新闻宣传也是动态的,高校新媒体与思政教育之间是循环的,理应充分找到融合点,使两者之间互相促进,共生共长,让云宣传、云思政、云課堂飞入寻常百姓家,让高校师生在疫情期间和后疫情时代更加“心连心”,更加“一家亲”,更加凝心聚力,共同战胜疫情。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J].新闻战线,2020(18):2-7.

[2]张明进.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开展思政教育的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3):73-75.

(责任编辑:张咏梅)

猜你喜欢
疫情防控思政教育立德树人
2013~2018年乌鲁木齐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安徽省人畜共患病细菌性传染病综述
2013~2017年东莞市大岭山医院急诊科接种狂犬疫苗情况分析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