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了文题特点,赢得考场高分

2021-07-22 05:56程立海
学生导报·高中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重器文题作文题

程立海

从近几年高考考场文题来看,高考作文在以下几个方面共有的特点值得师生高度关注:

(一)暖心的人本性。就是作文题几乎没有审题、理解上的障碍,考生都有话可写,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观点可发表,有思想要表达,有主张想亮明。这也正体现了“减负”的课改理念,作文命题不故弄玄虚,不雾里看花,不人为设置审题困难,不与考生“势不两立”,不故意“刁难”考生。考题一目了然,似曾相识,直白、简洁、明了,基本不需要考生冥思苦想、绞尽脑汁地审题,这就为考生节省了审题时间,降低了写作难度,为考生“独特地选材、自主地表达、个性化地立意”提供了驰骋的写作空间。

(二)鲜明的时代性。低碳、环保、绿色、健康是当今全球倡导的工作、生活的理念与方式,如天津卷:“中国面孔”是全球热播纪录片里充满家国情怀的杜甫,是用中医药造福人类荣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是医务工作者厚重防护服下疲惫的笑脸,是快递小哥在寂静街巷里传送温暖的双手……也是用各种方式共同形塑“中国面孔”的你和我。

走过2020年的春天,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以上文题,意在引导考生去关注时代热点和现实问题,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直面严峻的生存挑战和国家风貌,可谓“一枝一叶总关情”,借此促使考生承担责任、正视现实、面向生活、回归心灵、关注社会、思考人生,使考生把作文与做人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成长为具有家国情怀的人。

(三)主体的关联性。考察近年的作文题,写作对象的关联性特点非常突出。请看2019年江苏卷: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由文题,可打开这样的写作思路:由物及人,由实到虚,写出自己的感悟;可结合个体、社会,谈自己对个体价值观的理解。

(四)立意的丰富性。可供考生选材、立意的视角是丰富、多样的,见仁见智的,只要考生平时注意观察、积累和思考,储备的素材厚实,阅读面广,就一定会有英雄用武之地的。

如2019年上海的“中国味”: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五)蕴涵的深刻性。这主要是指有的作文题含有引申、比喻、象征的意义,考生一定要仔细审视,不可仅从字面上就事论事,否则会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如2018年天津的考题: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

写作本题,如果能够抓住“器”的内涵与外延行文,就是契合文意的:第一,“器能助人成事”是从功能上来说的,这个“成事”当然也有积极面和消极面。如一柄宝剑,当正义之人以其斩杀妖邪时,是成人之美;当奸佞之徒以其滥杀无辜时,是助纣为虐。如洲际导弹,可谓国之重器,在霸权主义者的手中,是欺凌列国的帮凶;在热爱和平者的手中,是维护一方平安的瑰宝。故“器”本身并无好坏之分。

第二,“有一種‘器叫器量”,这是从内涵上来说的,“器量”越大,胸襟越开阔,反之则逼仄。“器量”大的人可以兼容并包,由此可提及集体,国家;构成个人-集体-国家的递进态势,由此及彼,由个及众,增加文章广度的同时增加文章的厚度。

第三,还有一种“国之重器”专指人,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青蒿素的发现者屠呦呦等,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他们肩负荣光,成就梦想……但有一点很值得注意,题干中“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中的“……”则意味着国之重器还有许多其他的功能,足够思维丰富的学生任意驰骋。

(六)“再现”的新颖性。一些曾经考过的陈题、旧题现又“再现”在高考考卷上,这就要考生能够与时俱进,运用当今的新人新事,表现出新主题,给人以新颖的灵动感。

请看2019年全国卷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本则材料作文题,大有似曾相识之感,不少学生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就写过类似的内容。但题目又有一定的不同、深度和新意,本则材料既着眼于劳动思想的历史溯源,也关注问题的现实呈现,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劳动的箴言、警句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劳动精神的深刻阐释作为总领,将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与当下社会一些对劳动的偏差认识、错误态度进行对比,引导青少年学生对这一现象及劳动本身进行深入思考,自觉弘扬劳动精神,以期在全国青少年乃至全社会中形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参与劳动的良好风气,充分发挥高考作文在推动劳动教育方面的导向功能。

对于这个文题,考生首先一定要明白是什么让人感动?重要的是受到感动后是如何“出发”的,如果仅仅是受到了感动,而没有出发,就没有紧扣题目的要求。所谓出发就是有了行动,并且,这样的行动是受到感动以后自觉的行为,而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所以说,感动之后该做什么、如何做是重点记述的内容。

(七)总结。纵观这几年高考作文题,要想获得高(满)分,总的要求是:要紧扣时代脉搏,反映积极的思想主题;厘清作文对象相互间的关系、主次、详略等问题;写作视角的多样性,运用发散思维,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关注文题的象征、比喻等意义,透过表象,开掘出本质的、深层的意义;常见的“旧题”要能够翻出新意来,等。

综上所述,在高考作文时,如果能够明了文题特点,就可以获得考场高分。

猜你喜欢
重器文题作文题
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感赋
少年当作国之重器
2018年天津卷高考作文题
留学与国器
文题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
文题
文题
就“题”取材 读写相连
开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