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良,赵加能,李昭,王浩州
(1.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楚雄供电局,云南 楚雄 675000;2.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大理供电局,云南 大理 671000;3.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玉溪供电局,云南 玉溪 653100;4.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昆明 650217)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用电场景的不断增多,人们对优质电能的需求量持续攀升。为应对此情况,近年来新建的各类变电站、换流站、开关站相继投入运行,在增加了电力输送能力的同时,也增加了变电站内设备的维护数量。众多的变电站由于设计建造时期不同,存在管辖区域内变电站电压等级跨度大,站内使用的设备型号以及布置、接线形式不统一等情况[1]。这让原本就存在诸多风险的变电设备维护检修工作叠加了更多的外界影响因素[2]。如果检修前未能辨识出作业时易发生的各类风险,并且作业前期没有针对站内作业存在的风险建立起有效的防控机制,将会对人身及设备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3]。
在日常对设备进行检修的过程中,最常遇到的危险源大致可分为三类:设备内部结构布置形式、设备运行方式及检修人员作业过程[4]。其中,除了人员作业过程是由于作业人员主观因素外,设备内部结构、设备布置及运行方式都属于客观影响安全的因素[5]。现阶段针对客观环境的管控措施,主要要求工作负责人对作业区域进行提前勘察,并召集工作班人员召开班前会。但目前的工前会内容主要针对于多发常见的风险描述及管控,缺乏不同站内的不同设备的差别化管控措施,导致现场对作业风险的管控效率不高。为确保现场作业的安全、高效,本文提出了一种作业危险点可视化管理方式,将变电站风险进行差异化管理,更加直观的为现场工作制订有效的安全措施,提升现场作业风险管控效率。
变电检修工作多是在变电站内,由专业检修人员对设备进行日常维修。由于变电检修人员所管辖的变电设备通常涵盖了多个电压等级站内设备,站内设备型号及布置型式大相径庭[6]。面对不同型号的设备,检修人员通常在掌握新设备检修技能的同时,也要“掉转车头”了解老型号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7]。现场作业时,检修人员又要克服高空作业、高温雨雪等环境因素对自己作业的干扰,准确的执行每一个操作步骤[8]。客观上就需要一种针对每一座变电站独有的作业风险点作业前进行分析的方式。
现阶段,班组管控时只形成模板化的作业风险数据库,作业前根据相关作业内容进行调用,虽然数据库会对新增加的作业任务进行及时更新,可数据内容对实际的作业风险缺乏针对性且内容单一,其中的危害分布、特性及产生风险条件大多是通用内容且都为文字表述,较为抽象,作业时对环境安全的判断还需要依赖于经验判断[9]。现有的数据库管控模式对现场作业时的实际风险管控效果不理想。
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检修人员在对变电站内设备进行检修时,需要对检修设备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为了保证现场作业安全有序的进行,就需要建立起一套让检修人员在现场可以实施,并且用之有效的检修流程管理体系,即从接到检修任务开始,到工作完成的全过程进行安全管控[10]。并将抽象的文字表述换为直观的图片或视频表述,提高作业信息的传达效率,有效杜绝作业人员盲目、违章作业的发生。
隐性的作业技能、经验等,用常规文字或者讲述的传达效率不高。利用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将变电站有关的文本和图片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文档,采用文字加图片等直观的形式,形成一套完整的现场风险数据库,涵盖现场检修作业时的每一项风险,将隐性的经验技能通过图片、视频等更为直观全面的将变电站内信息展现给作业人员。即可有效消除因作业人员隐性技能掌握不足,对现场危险点辨识不明确,作业现场时刻出现人员暴露在风险中的情况。
如图1所示,可将某班组所管辖变电站,标记在地图上。分别用不同颜色的定位标区分不同电压等级的变电站,结合下方文字标注,可以快速找到变电站所在位置。变电站的定位标记点,很直观的让班组长在派工前,掌握变电站与驻地间距离,方便预估路上花费时间,从而更为合理的填报工作计划开工、结束时间。
图1 某班组管辖区域变电站分布情况
利用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点击地图上变电站定位标识,可链接到作业风险数据库。作业风险分析结束后就要对站内设备情况进行分析,此时调用设备固有风险,了解设备布置情况,结合相应的设备图片,对此次作业任务做针对性设备风险分析,并在作业前采取积极的防控措施。最后根据地图上变电站所在位置,利用交通风险数据库,对可能发生道路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以某变电站10 kV线路间隔作业为例,在接到作业任务后,班组长首先确定好工作负责人以及工作班成员,在系统内完成派工。召集工作班全体进行出发前交代,此时使用可视化风险管控数据库,在图1地图上找到变电站位置,评估计划作业时间是否充裕。点击变电站定位图标,进入变电站风险数据库,对作业风险数据库内与此次消缺作业相关的风险进行筛选、分析。
同时,还应对站内的设备运行、布置情况进行交代。打开设备固有风险数据库,对该断路器间隔内设备固有风险相应情况进行分析,结合设备风险图片以及此次作业内容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对10 kV某间隔进行作业时,出线侧站外铁塔为同塔架设,带电线路与检修线路电气距离不足时,可能造成人员触电。针对这次线路间隔检修作业相应的防控措施是:
1)作业全过程必须有监护人在现场做好安全管控及工作监护,严防作业人员误碰带电运行设备造成人员触电;
2)在对隔离开关检修检修时应将安全带、吊绳、工具包等板扎牢固,防止被风吹向带电线路,安全距离不足发生触电;
3)拆除引流线时需捆绑固定。
并将固有风险的描述以及预控方法添加在工前、工后会的其它注意事项中,在开工前由工作负责人再次向工作班成员进行强调。
最后使用交通风险数据库,向工作班全体成员强调道路风险。虽然,现阶段驾驶员均为专职,但由于每个班所管辖变电站不同,驾驶员又是经过用车系统统一调配,且每个站的路况均不相同。对于班组管辖内变电站,班组成员比驾驶员更为熟悉道路情况。这时,工作班成员就需要适时提醒驾驶员在特殊路段谨慎驾驶,注意行车安全。
此流程可将作业风险在班组派工阶段就形成良好的预控机制,彻底杜绝因作业现场风险控制直接转嫁现场作业人员,而导致的作业现场风险不可控情况的出现。将变电站内作业风险数据分为作业风险以及设备风险,并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向作业人员提前展现,便于作业人员理解对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提高了风险防控效率,能够有效降低因作业人员对现场设备运行情况不熟悉、设备检修方式不掌握,在作业现场人员出现违章冒险作业的情况。同时,可视化的系统方便操作,各项风险数据一目了然,便于班组执行。结合每次现场工作,对所管辖变电站的作业及设备风险数据进行实时更新,也为班组风险管控效率提供了可量化指标。
变电检修现场存在的危险因素繁多,且作业风险又来源不同。需要全面的对变电检修作业现场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对作业风险分类,建立有针对性的管控机制。
如图2所示,主要针对作业现场风险管控效率不高,作业人员对风险的有效辨识能力因为工作年限、作业经验不足等因素,造成作业现场风险辨识失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系统化的解决方式。在作业开始派工阶段即引入风险管理系统,把作业现场存在的风险使用可视化方式进行管理,检修人员到达现场后可以对照图片对设备固有风险进行现场确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检修班员工在作业现场更好的识别出作业时的风险,有效加强了对现场作业人员被动安全保护。之后,在作业中发现新的设备风险或者作业风险内容,又可以及时添加进入风险库,实现库内数据的动态更新,方便下次作业时的调取。同时也让作业人员主动参与到现场作业安全建设当中,此举可有效提升作业人员主动安全意识,完成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现场作业安全理念的转变。
图2 作业风险管控流程
最后,在完善现场作业流程化管理的同时,还应持续加强现场作业人员的技能培训,使作业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各项变电站内的设备检修方法,从而针对不同情况的设备问题,结合作业过程中涉及的显性设备风险以及隐形人员技能风险特点,采取最为合理、安全的检修方案,针对性的制订出控制措施,保障作业现场的安全与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