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粒沙。
我住在海边,终日看着潮涨潮落。涨潮时,海浪浸没过我和我的同伴,海风裹挟着我的身体,使得我在索然无味的生活里获得了一丝慰藉。退潮时,阳光照在我身上,暖烘烘的,海浪也结束了一场壮观的演出,跌撞着退离我的视线。①
我待在这里,不知道还要待多久。每天清晨看着太阳从东边升起,傍晚又陪着远道而来的海鸥啄食面包屑,再目送他们离开。他们带着欢乐与喜悦飞向远方,这小小的一次远航,却能让不时仰望天空的人们发出低低地惊呼。我是人们踮脚观看美景的千万沙粒中的一粒,我想我是平凡的,至少我没有海鸥那么伟大。②
每到夏天,海边总是人头攒动。那天,我像往常一样悠闲地吹着海风,突然被一片阴影笼罩,抬头一看,是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天上挂着大太阳,他的脸上早已流了不少汗,他弯下腰捧起我和我的同伴,看着他来来回回好几趟,我才明白原来他是在堆一座沙滩城堡。我被堆砌在最外侧,仿佛下一秒就要滑落下去,他好像也注意到我,时不时就过来加固一下。终于,小男孩移开双手松开了我,我立在塔尖,一点儿也不敢放松。海风徐徐地吹着,而我身下的沙子也开始缓慢陷落。“咔嚓”“咔嚓”手机的拍照声不时传来,我“哗啦”一个趔趄,脸重重地埋在了沙里。待我重新翻过身子爬起来,小男孩和家人已经走远了。我看着他离开的背影,不免有些失落,但想到刚才我也算是被定格在了别人的美好时刻里,内心又感到无比自豪。③
之后又过了很多天,海边来了一大群人。他们身着干净整洁的工作服,时不时用手指点着,像是在规划着什么,看了很久才离开。等潮快要退去的时候,他们又折回来了,把我和同伴们装进麻袋里运走,一路上晃晃悠悠地。“我们被带上车了,”一个同伴的声音打破了长久的宁静,“也不知道会带我们去哪儿?”我们因为车厢的颠簸而不断跳动着。到站了,我们被抬下车,空气中渐渐飘来化学试剂刺鼻的气味。④
突然有一天,我们所在的实验室传来嘈杂声,我隐约感觉到周围的温度在升高。在几声惊呼中,我透过麻袋的细小缝隙瞧见外面起了大火,害怕地和同伴们抱成一团。有人朝我们走来,我感觉身下一空,随后麻袋口大开,新鲜空气扑面而来,我大口呼吸着。然而下一秒,火焰灼烧着我的全身,我在浓烈的火焰中努力睁开眼,发现伙伴们早已烧成炭黑。我没能坚持多久,终于还是闭了眼,在熊熊火焰中化为黑色灰烬飘向天际。⑤
我是一粒沙,我被人类从海边带到实验室,从以前的悠闲自在到如今为扑灭大火而壮烈牺牲。但我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想要别人赞颂我,赞颂我是一粒不平凡的沙。
升格指导
本文写作角度新颖,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以一粒沙子的身份来阐述自己平凡的一生和不平凡的使命,想象合理丰富,突破了常规的写作套路,令人眼前一亮。不过,原作中也有几处明显问题:
1.主题不够明显。
虽然考生在结尾处揭示了自己从一粒平凡的沙子变成救火牺牲的英雄之沙,以平凡的身份完成了不平凡的使命,但縱观全文,主题凸显的力度不够,升格时可以进行多次点题,突出主题。
2.叙事不够精简。
前文在叙述“我”的平凡生活时,内容冗杂,使作文的表达显得分散。升格时应精简情节,对与主题联系不紧密的内容进行删改。
3.前后对比不够突出。
前文用大量笔墨写出“我”的平凡生活与后文写“我”的不平凡贡献,二者之间没有形成强烈反差,升格时应在结尾处点明对比,升华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