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文物保护工作体系的日渐完善,文物保护在传播主流文化和提高中华文明影响力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各地方博物馆虽然加强了文物保护工作,但是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本文从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职责出发,分析地方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总结地方博物馆文物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践工作经验提出文物保护建议,以达到全面提高文物保护质量,提升地方博物馆文物保护合理性,促进文物得到深化保护的效果。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措施;优化方法
文物是传承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通过文物保护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面貌,提高文物管理工作的水平。当前地方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新时期还要优化文物保护的技术与设备,创新文物保护工作的方式方法,实现提高文物保护有效性、促进文物保护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地方博物馆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措施。
一、强化地方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意义
(一)实现文化强国战略
文物保护是提高国家软实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可以充分发挥文物的宣传、教育、引导作用,有助于我国人民更充分地了解历史,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我国人民实现民族文化认同,以文物为载体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我国文化抵御西方文化侵蚀的能力。尤其在我国大力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可以促使人们了解历史文化信息,深刻地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提升我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我国文化的竞争优势,发扬民族文化魅力。
(二)保护人类文化遗产
文化是民族得以存在和传承的基石,各类文物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了解民族历史、解析特定民族文化内涵、传承民族民俗风貌的重要载体。只有高度重视,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深刻挖掘展示文物的历史文化信息,才能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增强国家文化的软实力。博物馆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的展览展示,举办各类专题讲座,向参观者传递民族精神,从而达到促进中华文化传承、解析历史文化现象、提高历史文化影响力的效果。
(三)满足精神文化需求
文物保护工作不仅要保证文物安全,还要承担优秀文物文化的传承使命。博物馆应当定期组织开展文物保护专题研究工作,积极引导人们欣赏文物,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文物保护可以起到弘扬传统文化的效果,拉近人们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对文物审美的、历史的价值起到引导作用。特别是在人们提升精神素养需求增长的当下,提高文物保护工作质量,发挥文物的展示价值,可以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这对于传播历史文化、全面发挥地方博物馆的教育引导作用、提高群众文化素养能起到奠定基础的作用。
二、地方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
虽然我国地方博物馆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但是文物保护工作的体系尚不健全,文物保护实践有待进一步创新。我国博物馆缺乏安全保障应急团队,难以有效应对突发状况,相关部门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配合不够默契。一方面,缺乏文物保护的应急演练,未能制定详细、有效和符合实际的文物保护抢险救援预案,不能有效应对突发状况,缺少多方面的联动机制,因此影响了文物保护的质量。另一方面,地方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队伍的能力素质有限,普遍缺少强有力的安保队伍,缺少专业的信息化监管系统与智能化管理设备。在现实中,我国地方博物馆的组织结构相对松散,软硬件条件设施水平相对有限,安保工作水平难以充分提高。缺少信息化文物保护工作手段,不能运用智能化的方式方法提高地方博物馆工作的效率。地方博物馆缺乏招收安保人员的正规渠道,现有人员不具备安全防控技能,缺乏应急处理的综合能力,因此,文物保护工作难以稳定有序推进。
(二)缺少专业技术人才
文物保护工作的专业性较强,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要求文物保护人员适应不同类型文物的保护操作实践。目前,地方博物馆配置的文物保护人员数量与水平有限,现有人员不熟悉现代化文物保护工作方法,不少地方博物馆仅具有文物看护的能力,不具备文物保养与文物修复的能力,现有人力资源水平不满足文物保护的需要,不利于文物保护工作的快速發展。目前,地方博物馆的文物保护人员存在老龄化现象,精壮人才缺失,存在青黄不接的情况,这给文物保护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博物馆应当对文物保护人才进行挖掘,加强现有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还要解决文物保护人才培训不足的问题,拓展文物保护人才的成长路径,基于多种方式不断强化文物保护工作队伍的建设工作。
(三)规章制度有待完善
新时代的文物保护工作的专业性、规范性较强,需要安排既定的操作程序,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有些地方博物馆缺乏文物保护工作细则,规章制度还不健全,保护工作制度相对欠缺,缺乏有效的日常管理、安全保障、宣传教育等防控措施。由于保护工作的规范性不足,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组织管理体系混乱,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碍。目前,地方博物馆未能根据实际馆藏情况制定具体的文物保护规章制度,文物保护的标准化水平较低,工作人员缺乏强有力的文物保护工作标准,文物保护的保障能力不强。一方面,缺乏对文物保护人员的约束机制,不能以有效的制度处理失当行为。另一方面,未能强化文物保护的细节管理,不能基于实际情况修订文物保护制度,实践存在一定的阻碍,无法形成科学的体系,文物保护未能实施合理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深度管理,因此影响了工作的整体质量水平。
三、强化地方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策略
(一)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养
文物保护工作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随着相关文物保护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有一批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相关工作。地方博物馆不能充分进行文物保护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因此,应当大力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提高专业人才配置的均衡性,满足人才建设需要。加大对文物保护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注重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积极围绕地方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需要组织专业培训活动,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文物保护人员的专业性。如开展专题讲座、组织专家讲学活动,鼓励文物保护工作人员进行脱产学习深造,提高文物保护的整体水平。加强思想宣传教育工作,促使工作人员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紧迫性,增强责任意识、法制意识与创新意识。积极进行业务能力考评,鼓励文物保护人员持续进行专业技术方面的创新,达到创新管理的目标。
(二)加强基础设施设备建设
新时代的文物保护工作还要优化技术手段,促进设施设备的积极更新,依托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文物保护水平。文物保护工作还要与时俱进,突出文物保护工作的科学化、智能化、时效化特征。加强新型技术的引进与应用是文物保护升级的前提,是保证文物质量的重要要求。首先,地方博物馆应当突破文物保护工作传统思想的限制,强调根据文物保护法规和有关展柜、仓库、监控、温湿度控制等实际环境和管理要求,完善文物保护工作环境,大力引进专业技术设备进行文物保护。其次,文物资源普遍具有久远的历史,文物的材质较为脆弱,保护人员应当使用特定的材料进行封存,避免文物被阳光直射,有效减缓文物的老龄化速度。发挥智能化设施设备的作用,基于自动控制设备保证环境适宜性。例如,引进主动与被动火灾防控设备,通过大数据技术设备对文物保存环境进行预判分析,通过智能化感应设备对现场的温湿度进行调节。博物馆还要依托智能化的设备对安全防控人员进行监督,通过计算机控制门禁设备,实现出入数据信息全登记,有效监管博物馆建设。
(三)完善文物保护管理制度
现代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专业性较强,需要采用规范化、法制化与标准化的工作方式,强调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增强文物保护的有效性。制定完善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制度,可以有效地防止潜在风险因素对文物的破坏,有助于防止水灾、火险隐患或者观众损毁文物等风险,防止文物遭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损坏。新时代,地方博物馆还要根据文物保护法规、知名博物馆的文物保护方法以及文物保护的技术标准要求修订文物保护工作制度,明确文物保护工作要点,推动文物保护的科学化发展。例如,政府部门及时出台文物保护管理办法和条例,从国家层面加强文物保护、陈列等工作的基本要求,基于专业标准提高文物保护的整体质量水平。地方博物馆管理人员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文物保护的责任分工,细化文物保护工作的具体要求,提高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做到文物保护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发挥文物保护制度法规的监督、指导与强化作用。新时代地方博物馆文物保护制度应当体现奖惩机制的重要价值,强调细化文物保护人员的绩效考核,了解文物保护工作中的短板,针对性地提高文物保护有效性。还要完善文物保护管理制度,细化文物保护的责任制,确保各岗位人员工作的有效性,从而保障文物安全,达到全面提高文物保护质量的目标。
(四)制定文物保护工作方案
为了保证文物保护工作的科学性,促进文物保护工作的有序实施,发挥现有文物保护设施设备和各类资源的积极作用,还要拟定文物保护工作方案,确定保护工作要点,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针对性。首先,明确文物保护工作要点,加强文物保护调研,了解以往文物保护工作得失,根据现有文物数量、质量、特点与场地条件编写文物保护工作方案,积极努力以获得财政资金的支持,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整体有效性。其次,针对被损坏文物和常年展出的文物采用针对性的保护方法,应当运用专业技术设备对文物进行分析,了解文物保护工作的要点,建立科学的文物保护修订方案,对文物修复的材料、技术与手段进行更新,提高文物保护的整体有效性。新时代的文物保护工作方案还要引进信息化方式,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文物保護方案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不断提高文物修复的质量,积极引进新型文物保护工作技术方法,确保文物保护方法的有效性,提高文物保护的效率,促进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完成。
(五)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工作
为了提高地方博物馆文物保护的效能,解决传统文物保护问题,促进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还要采用多种宣传方式,不断提高这项工作的社会影响力。首先,博物馆讲解员应当掌握文物保护的基本常识,讲解人员应当承担文物保护的使命,积极讲解文化遗产、历史知识与地方文化,激发人们参与文物保护的主动意识。其次,组织开展文物保护的专题展览与成果展示活动。例如,在节庆假日或主题纪念日展示一批特殊文物,通过文物达到传递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效果,促使人们更加关心爱护文物,认识文物在传承历史中的重要价值。最后,将博物馆与地方特色民族民俗文化节日建设结合起来,借助文物实现古今中外的历史对比,让受众更加熟知文物的历史价值。新时代的文物保护工作还要激发受众的参与热情,采用信息化的方式展示地方博物馆文物魅力,推动个性化发展,全面提高工作质量,提升社会影响力。
四、结论
文物是历史信息的主要载体,文物保护是地方博物馆的重要使命,是发挥博物馆育人功能的基础。我国各级地方博物馆应当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方案,完善工作制度,积极履行国家文物保护法规。各级地方博物馆还要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养,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捋顺文物保护工作机制,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专业性,细化工作实践,保护发挥地方博物馆的文化传承价值。
作者简介
杜勇,1980年6月生,男,汉族,山东德州人,本科,馆员,德州市苏禄王墓博物馆副馆长,研究方向为文物保护与文物绘图、拓片、文物摄影。
参考文献
[1]倪炎.馆藏铁质文物保护修复[J].首都博物馆论丛,2019(1):448-454.
[2]索经令.博物馆展览光环境的营造探讨[J].首都博物馆论丛,2019(00):491-494.
[3]王德蓉.博物馆藏品科学保护的传承与创新[J].中国民族博览,2019(14):207-208,211.
[4]王柏婷.谈谈纸制品文物的保护和利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21):63-65.
[5]李艳阳.博物馆文物保护及管理方法探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20):113-115.
[6]周荣.关于地方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思考研究[J].参花,2019(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