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生动·跳动·感动

2021-07-21 15:42何伟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记叙文

何伟

摘 要 很多高中生写记叙文,会大写特写儿时的事情,这种作文套路其实很幼稚,高中生应写复杂的记叙文,设置几个场景,进行片段式描写,编辑成篇。复杂记叙文是记叙文的高级阶段,内容更为丰富。考场记叙文需要语言灵动、细节生动、结构跳动、故事感动,从四个方面着手,才能引人注目。

关键词 记叙文;语言灵动;细节生动;结构跳动;故事感动

很多高中生写记叙文,会大写特写初中、小学时的故事,甚至幼儿园的事情,洋洋洒洒,或四五百字,或六七百字,甚至全篇在写儿时的事情。这种作文套路其实很幼稚,高中生应写复杂的记叙文,设置几个场景,进行片段式描写,编辑成篇。即使要写小学、幼儿园的故事,也只能作为其中一个片段,以百字为宜,形成虚实相生的效果。

古诗词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不仅因为语言精练,也因为诗词中多选取典型情境,让读者身临其境。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小令短小精悍,每句話都有一个典型情境,让读者身临其境,过目难忘。再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全诗共56个字,抓住几个典型情境,一幕幕放电影似的展现于读者面前,展现出多姿多彩、欣欣向荣的春景。设置几个典型情境的诗词,就相当于作文中复杂的记叙文。复杂记叙文是记叙文的高级阶段,内容更丰富。那么考场记叙文如何才能“吸睛”呢?

一、灵动:语言灵动

刘勰《文心雕龙》曰:“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语言灵动,指语言精练隽永,意境清新淡远。汪曾祺说,语言是流动的。语言的美不在于每个字、每句话,而在字与字之间,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字与字之间“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句与句,要互相映带,互相顾盼。一篇作品的语言是一个有机整体,是有内在联系的。正如苏东坡所说“大略如行云流水”,“吾文如万斛泉源”。

考场作文的语言,力求精练简洁,不能拖泥带水。诚如福楼拜所说:“无论你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词语也只有一个。”托尔斯泰也说:“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要是你找到了准确的动词,那你就可以安心地继续写你的句子。”任何一句话,都有一个最适合的形容词,最适合的动词,作文时尽量找到那个最契合的词语。这就是语言的生动。

莱辛说:“让人行动起来,通过动作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因此,语言需要锤炼,文从字顺。写好一篇文章,要写好一个个片段。写好一个个小片段,首先要从写好每一句话开始。在语言上,不要写一些正确的废话;争取写一句是一句,一句顶一句,一句胜过一句。

二、生动:细节生动

力求每一段文字、每一个片段,都是一个生动的画面,这就是故事的生动。好的作者,都是讲故事的高手。故事需要细节。过多的细节,会繁复、絮叨,没有重心,淹没主题;如果没有好的细节,读者就有距离感。

好的细节,经常让读者被带入故事中,进入细节,身临其境。白先勇《细说红楼梦》说:“故事的进展,靠很多很多细节。小说写得好不好?就看你的细节写得好不好,但细节不容易写,要写得有趣,要写得合情理,而且要跟整个主题有密切关系。细节其实都有相当重要的讯息在里头。”构思时,保留最精彩的细节,次要的要进行剪辑。比如一部电影,一般约90分钟,长的约200分钟。但导演拍摄的电影总时长可能有三四个小时,甚至七八个小时不等,拍好后会根据剧情需要,进行重新剪辑。与主题无甚关联、或不大相关的部分会被剪去,留下最精彩的部分。有时剪去的影片比留下的长得多。作文离不开细节,也需要剪辑。

有人分不清记叙与描写、叙述与描写的不同:

①事情发生过程的时间小于书写的时间,即为描写。即很短暂的故事,却要尽量拉长叙述事件的时间,如《红高粱》电影剧本里的抬轿、颠轿,只有一个词语(颠轿),但拍摄电影《红高粱》时,有关“颠轿”的片段,导演张艺谋在电影中延长了“颠轿”的叙事过程,生动、细致入微地再现各种动作形态,前后足足颠了五分钟。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各种细节延长得越久,就会刻画得越深刻。譬如,小说《尤利西斯》,故事发生的时间,前后时长只有18个小时,通常小说家用几页纸或一个章节就写完了,但作者小说里写出了100余万字,再现了各种场景、细节、心理活动。

②事情发生过程的时间与所写时间大约等长,也称为描写。如《项羽本纪》里的虞姬自刎时:“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项羽歌唱哭泣,歌唱时的每一句话都如实写出,包括语言、动作、环境等,即为描写。

③事件发生过程的时间大于书写的时间,为叙述。即用很短的文字书写很长的时间,比如几小时、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发生的事情,几句话就交代结束了,即为叙述。常见的语句如:“十年过去了。”“岁月如梭,光阴似箭。”再如,春秋时代,二百五十多年的时间发生的各种重大事情,《春秋》只写了20000字左右,这种写法,即为叙述。花木兰在外从军十年的事件,《木兰诗》里仅仅用短短20字写出:“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也是叙事。

当然,在写作过程中,如果能够熟练运用叙事、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写出的文章会更加流畅。

三、跳动:节奏跳跃,结构突转

罗马诗人贺拉斯说:“戏剧性的结构故事,从中间叙起。”有关故事的叙述节奏,我们可以借鉴《舌尖上的中国》。

《舌尖上的中国》属于平行逻辑,什么时候观看都能紧跟故事。收音机时代,人们听单田芳评书,常常聚精会神,一听半个小时。现在生活节奏加快,已经不再寄望人们按照过去的线性逻辑听故事。人们的心态和审美期待也发生了变化,很难再静心听半小时的评书了。

如今人们更愿听短故事。讲故事时必须适应这个过程,不能再慢条斯理地讲故事,而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如30分钟),讲出几个完整的故事。这就需要把握好节奏,要琢磨用什么样的节奏讲故事。

词的节奏很好,词也叫长短句,讲究结奏,该舒缓的时候舒缓,该紧凑时紧凑。文章也应如此,写文章不分段,一定没有节奏。不同的故事需要不同的节奏。《舌尖上的中国》的解说词,就舒缓有致,这就是语言的节奏。节奏就是合理布局的能力。在有限的800字内,如果把一个细节讲得特别冗长,那么剩下的故事只能浓缩,导致头重脚轻。生活中讲段子也如此。不会讲段子的人,永远不知段子几个关键的节点。不会讲段子的人,经常把重要的东西忽略不计或者一笔带过,不渲染强调,不重要的细节却讲半天,结果故事失去了趣味。因此,节奏是对好素材的合理布局和分配。

结构突转。时间性方面,“现在——从前——将来(后来)”的转换。空间性方面,“此地——彼地——此地”的跳转。更多时候,是时间与空间的兼而有之。比如李商隐的经典诗歌《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歌的高明之处,不在重复“巴山夜雨”,“巴山夜雨”,虚实不同。高明在于作者视角的来回转换,在时空里来回穿梭。三次时态的变化,表达相聚无期的悲痛。

“君问归期未有期”,从“过去——现在”的转换,暗示分别之久,相聚无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写出“现在时”,从回忆过去,到看着眼前夜雨秋池,写出当时情感泛滥如连绵不绝的夜雨。

“何当共剪西窗烛”,由“现在——将来”的跳跃,想象将来团聚的画面。

“却话巴山夜雨时”,想象“将来团聚——回忆现在”的情境转换,由“未来——现在”的转换,总之,诗人“现在——将来——将来——从前”的不停切换,表达永远失去的痛苦,回不去的过去。

我们还可以再看一下《百年孤独》的开头:“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布恩迪亚上校都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虽然中外表述方式不一样,其本质内涵如出一辙。因此,小说家刘震云说:“我觉得在中国文学史上,包括放在世界范围内,《夜雨寄北》的叙述方式都是绝顶的。从文学结构上讲,这二十八个字是非常伟大的。”

四、感动:情节感人,打动人心

情节,是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表现人物性格形成与发展变化的一系列的生活事件。情节,最好能够波澜起伏。如西班牙经典小说《小癞子》的开头:“我那阵子很富裕,正是运道最好的时候。”开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因此,故事情节具有曲折性,一波三折,才会打动人心。

古龙的经典小说《七种武器》,写了长生剑、孔雀翎、碧玉刀、多情环、霸王枪、离别钩,共七种武器,一件件武器不仅精妙绝伦,更是杀人的致命武器。七种武器并非一般江湖武器,令人闻风丧胆、不可思议,更在于每种武器都有自己的故事情节,每一个故事都能打动人心。再如耶茨的小说集《十一种孤独》,也是如此。

再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故事精彩纷呈,可谓妇孺皆知。在历史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里,这个故事的节奏安排如下:①周幽王为让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台,戏弄了诸侯。②诸侯急忙救驾。③褒姒见了诸侯狼狈相,果然哈哈大笑。④幽王此后又多次点燃烽火,诸侯渐渐不再相信,最后都不来了。⑤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幽王。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史记》里的两处相关记录。一处在《匈奴列传》里,比较简单,它的顺序如下:“周幽王用宠姬褒姒之故,与申侯有隙。申侯怒而与犬戎共攻杀幽王于骊山之下,遂取周之焦获,而居于泾渭之间,侵暴中国。秦襄公救周,于是周平王去丰镐而徙洛邑。”

另一处在《周本纪》里,比较详细,它的顺序如下:“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悦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以不至。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掳褒姒,尽取周赂而去。于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戎寇。”

2012年初,清华大学整理的战国竹简,发现与《东周列国志》的故事大为相左。周幽王进攻太子外公申侯,申侯联合犬戎,最终消灭周幽王。《东周列国志》里流传后世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原来是小说家的虚构编造。但我们更喜欢《东周列国志》的故事叙述,在于它生动形象、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更加吸引人心。

当然,写情节也不是字数越多越好,而要根据主题,恰当取舍,做到详略得当。如古代小说《燕丹子》中有个故事情节,描写太子丹与荆轲的故事:“子甚喜,自以得轲,永无秦忧。后日与轲之东宫,临池而观。軻拾瓦投龟,太子令人奉槃金。轲用抵,抵尽复进。轲曰:‘非为太子爱金也,但臂痛耳。后复共乘千里马。轲曰:‘闻千里马肝美。太子即杀马进肝。暨樊将军得罪于秦,秦求之急,乃来归太子。太子为置酒华阳之台。酒中,太子出美人能琴者。轲曰:‘好手琴者!太子即进之。轲曰:‘但爱其手耳。太子即断其手,盛以玉槃奉之。太子常与轲同案而食,同床而寝。”

而司马迁《刺客列传》里有“荆轲刺秦”的故事,此处情节少了近150字,处理为:“于是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燕丹子》里,主角是太子丹,需要详写;而《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主角是荆轲,有关太子丹的情节就要略写。因此,概述事件,要根据情节需要安排详略,才能一波三折,而不会旁逸斜出,脱离文章主题。

总之,写一篇考场作文时,我们要思考自己的作文亮点体现在哪里?800字的文章里,要琢磨文章的遣词造句、结构布局、故事情节等,明确800字文章的思维、语言、节奏如何表现,这需要一个锤炼的过程。

【作文赏析】

一只孤独的老猫

江苏扬州市弘扬中学 徐川

老猫自从幼时被捡到,在这一带生活了许久。以前它还会逗逗老鼠,现在整日无所事事了。

老猫在这主人家落户,曾看过家中大大小小数不清的吵吵闹闹,那时家里有好几口人,虽不富裕,却也有道不尽的喜乐滋味。如今老猫平日里有主人陪着,还有一些玩具,住在漂亮、宽敞的房中,却感觉格外冷清。

老猫老了,家里的主人也渐渐老了。老猫年轻时脾气不好,主人的大儿子调皮捣蛋,有事没事总在老猫面前瞎晃悠,不时逗弄它,可没少挨猫爪挠。儿子傻不愣登去父亲那里告“黑状”,反被一顿猛训,说他没事找事,有时间不如多学习。倘若恰逢儿子犯了事,父亲免不了直接抄家伙。

人老了,闲着没事干,老头常常带着老猫,找老友下下棋,喝喝茶,侃侃大山。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如今儿子早成家立业了,都有了自己的事业,在千里之外打拼。

老猫平时总跟着主人出去晃荡,今天依然如此。主人牵着老猫,一路慢慢悠悠,又来到那个熟悉的亭子。几周没来,栏杆的油漆又重新刷了好几层。老友早坐在亭子的石凳上等着他:“诶哟喂,老杨啊,又带着你的‘女朋友呀,你可算出来了,这么久不跟你下棋,可真憋得慌。”

老主人给老友的话逗笑了:“你这臭棋篓子,恐怕又被别人杀了个片甲不留吧。”

老友乐呵呵地回敬,常常是半斤八两。两人摆好棋子,默默下着。不一会儿,老友无意瞥向老头的新衣裳:“又换了新行头?又是你儿媳寄来的?”

听老友这么一说,老头嘚瑟起来,刚拿起棋子的手顿了一顿,觉得这衣服越看越顺眼,越看越喜欢,不由心花怒放,并没注意到老友偷偷换掉的那枚棋子。

下完棋,回家吃完饭,老头照例躺在沙发上观看天气预报,这时传来保姆欣喜的声音:“大爷,是小杨的电话!”

老杨一听,“突”的一起身,差点没扭着腰。他顾不上这个,稳稳接过电话,轻咳两声,本想摆出生气的样子,一听到儿子熟悉的声音,还是破了功。

“回来好啊,回来就好!最近你们那儿大暴雨,注意安全,出门别忘了带伞。”

“到时我亮一手,厨艺不减当年!全是你们爱吃的!”

老人放下电话,撒下一些猫粮,喂起老猫来。也许老人老了,最想一家人团团圆圆,好好吃上一顿饭。

老猫忽然想起二十年前刚被捡来时,老杨一家在餐桌上共同吃饭的光景:他们偶尔也有几句拌嘴,在几句面红耳赤的争执中,却也平添了几分快乐、一丝幸福。

【简评】

文章采用寓言体写法,转换视角,通过老猫的视角,前后照应,表现老人的孤独生活。文章具有生活情趣,一些细节描写生动形象,一些口语化的语言,极富特色,表现细微的生活状态。文章的故事好像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可谓雅俗共赏,又让人沉思。

[作者通聯:江苏扬州弘扬中学]

猜你喜欢
记叙文
记叙文写作:节日经历
记叙文阅读专练
翻转,让记叙文更有张力
记叙文精巧谋篇布局师生谈(二)
如何写好记叙文
英语记叙文的写作
活用“三步法”巧写记人的记叙文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初中记叙文阅读解题技巧探讨
记叙文的细节与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