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亦孜
作文在语文高考试卷中分值高达60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作文命题以“立德树人”为基本导向,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作为新高考风向标的2021年高三新高考八省大联考,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考查倾向为语文教学的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八省大联考作文题令人眼前一亮,从内容上看,以“抗美援朝”为背景,以“铭记历史,迎接挑战”为主题的作文宜采用宏大叙事框架,应该立足于家国情怀,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不局限在抒发个人际遇所带来的喜怒哀乐,应将“小我”融入“大我”。从跨学科角度看,这道题打破了学科间的壁垒,充分体现了对文科综合能力的考查。这里的综合能力指的是对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如果缺乏史学素养,在审题这一关可能就会出现常识性错误,造成非常严重的失分。
从语文四大核心素养上看,新高考背景下的作文命题导向不只是考查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而是形成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位一体的综合考查目标的新格局。文从字顺、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和病句是作文的基本要求,更进一步的要求是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与观点,在字里行间展现自己的阅读积累,体现出自己的审美情趣,做到不落俗套,不人云亦云,独树一帜、文采斐然,这样的的文章更抓人眼球。题干的要求提示也注重“情境化”,通过设计新颖的问题情境,将学科内容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学习生活中。新高考背景下的作文命题与之前的作文命题差异,决定了教师要对教学计划做出相应的调整。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对作文的要求是这样的:“自主写作,自由表达,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书面表达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能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学业质量水平中的水平四是高校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其中也提到了“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表达的目的、要求,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从字顺、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中涉及了一系列与作文有关的教学与评价内容,对于新加入使用全国卷的地区来说,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和节奏,有针对性地对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这三种文体展开作文训练至关重要,吃透课标和考试大纲,能为教师的作文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文课相较其他课文新授课虽然比较注重实践和操作,但是同样需要教师深入细致地备课,做好理论方面的储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习作训练的流程大致分为课前给学生限定时间,模拟考场标准化场景,学生独立构思完成习作;教师课后依据评分标准批改及其依据立意、语言进行评分;作文课上教师对班级同学整体的作文质量情况进行总结并且分享优秀习作,或者与学生进行个性化交流。纵览这一环节,似乎老师参与的不多,起到的作用不大,但是如何使一周两节的作文课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值得我们思考。关键是带领学生再次审题,明确正确立意的范围,指出某些偏题指向的错误之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平时应认真研究真题和模拟题,把握作文命题的大趋势,多方参阅各种资料,不同的老师之间应该经常就作文教学方法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力求把握命题走向,准确把握作文教学的重难点。
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采用“读写结合”的策略提高语文作文水平。“读写结合”的目的是通过写来表达对所读内容的理解、思考和评论,不是死记硬背好词好句,而是能灵活运用平时积累的素材。“读写结合”的方式可以很多元:分章节写概要、读书笔记、调查报告、文学评论、学术性小论文等等。教师可以定期布置“读写结合”的周记任务,鼓励学生高效地扩充自己的阅读积累量。在讲解古诗词、文言文等文本时,老师鼓励学生在原文基础上用白话文,有能力的同学也可以用文言文进行扩写,展现诗词或文言文中塑造的情景。老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尝试写一写文学短评,很多小说中的人物都不是扁平式的,针对人物形象进行评价,可以探究其性格与思想的复杂性,从而提升学生的思辨性。
语文老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面,教科书和教参不应该成为语文老师唯一案边书,语文老师应该涉猎广泛,散文、小说、戏剧、诗歌这些经典固然不可丢弃,对时事的了解也非常重要,这在讲解作文时特别是在引述论点论据时能做到对相应话题进行延伸、扩充,不会“书到用时方恨少”,在评卷时不会因为自己匮乏的积累而影响评分的客观性,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并且保持教学理念的先进性及自己的权威性。
于永正老师在《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中曾明确表明自己始终写下水文,建议语文老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写“下水文”。他说:“我是叶圣陶先生倡导的写下水文的忠实实践者。”这使我想起我中学阶段的某位年轻语文老师,曾在高考语文中斩获作文高分。她经常写我们模考或者平时练习的作文,并附在学生优秀作文讲义的最后,供学生参考。这样的做法,我相信可以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同时可以让老师“身份互换”,了解学生可能会犯的审题错误,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也能帮助学生完善自己文章的修改,让作文教学事半功倍,不只是空洞的概念灌输,也不是局限于简单的一句“想写好作文,多读书啊”。
新高考背景下的作文题型的变化对考生和高三老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如何在短时间内运筹帷幄地迎接挑战,值得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学一线教师付出努力拟定对策,从而能够从容不迫地“以不变应万变”。吃透课标及其考试大纲是前提,扩充阅读知识面是武器,夯实基础,提高能力是万能定律,所以成为“研究型教师”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