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丽红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技术的高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教育生态的转换和升级。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也面临新的调整和改变,今天的学生更倾向于移动性、互动性、个性化、趣味性以及碎片化的学习模式,泛在学习、网络学习、碎片化学习成为常态[1]。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普及,教育方式不断推陈出新,教学手段日益多样化,信息素养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最初的文献检索课堂,而是在技术的支撑下有了更丰富的教育策略[2]。
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是一种基于信息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能够把遇到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信息需求;能够选择合适的系统和工具,利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找到并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能够对找到的信息进行评价和管理;能够综合利用找到的信息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3]。
信息素养有四个方面的要素
1)信息意识,即人们对信息传播的敏感性和获取的自觉性,遇到问题知晓需要通过获取信息来帮助自己。
2)信息技能,即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技能,掌握和应用获取信息的专业工具与技术,知道去哪里寻找信息并应用什么样的工具与技术去查询信息。
3)信息处理能力,即对获取的信息有鉴别能力、分类处理和存储的技能,鉴别该信息属于哪一类的信息,初步判断其真伪和可能性的价值,以及值不值得去深入研究,并能做分类存储和归纳。
4)信息应用能力。信息应用是基于自己已有知识水平和经验常识,能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通过编辑和再创造生成出新的信息或建构出新的知识,这就是知识的生成。
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现状
1)对信息素养教育认识不足。很多高校对信息素养教育的认识还只停留在信息技能的培养上,忽视了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应用能力的教育。还有些高校认为信息素养教育可有可无,完全不重视信息素养教育,甚至取消信息检索课程的设置,忽略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这种信息素养教育认识的不科学性极大地阻碍了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提升[4]。
2)信息素养教学内容单一。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仅停留在本校的馆藏资源及数据库的检索利用方面,课程内容单调枯燥,缺乏深度广度,缺乏与学生深层次信息需求的对接,滞后于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这种缺乏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对追求个性化服务的学生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3)信息素养教育方式僵化。许多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仍以课堂授课为主,实行的还是教师满堂“教”、学生跟堂“学”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将师生集中起来的传统教学方式客观上受到教学场地、时间等因素的制约,每次容纳的学生数量十分有限,而且对于学生的个体需求缺乏机动性和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学生的受众面[5]。对于高校庞大的受众群体来说,这种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只覆盖了小部分师生。
信息素养对大学生学业、创新能力以及随后的职业表现都有明显影响。目前,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不管在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程度、专业数据库的检索技能等方面,还是学术资源获取水平方面,都亟待改善和提高。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工具和网络新技术,学习先进的教育模式,多渠道、多途径、全方位开展信息素养教育[4]。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结合实际情况,在大学生获取信息行为的变化以及在线教学兴起的双重背景下,借助移动终端和互联网搭建信息素养微学堂,围绕信息素养教育知识体系,尝试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新模式[6]。
设计思路 首先选择课程微网站服务平台,目前市面上可以提供免费服务的微平台服务商有很多,通过对平台模板情况、操作的难易程度、移动终端的兼容性以及市场占有量与定位等方面的测试,结合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微网站的目标定位、内容结构等,最终选择凡科建站作为课程微网站服务运行平台。
平台拟设八大模块,分别是课程简介、如何利用图书馆、文献数据库检索、资源下载技巧、网络搜索方法、个人知识管理、实用小工具、免费网络资源。每个模块都涉及很多知识点,将这八大模块涉及的知识点分别进行细分,形成内容丰富的二级类目,同时录制形式多样的微课教学视频上传至该类目,读者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自主选择在线学习(见图1)。
图1 信息素养微学堂
信息素养微学堂的主要特点
1)主题突出、内容多样。从学生类型、资源特点等角度划分多个主题,信息知识模块化,满足不同层次信息素养学习群体的需求。
2)有利于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微课的学习时间通常只有几分钟,时长较短,而且形式多元,不乏味、不枯燥,不受时间、空间和次数的限制,在各类移动终端设备上均可学习。
3)短小精悍,高效认知。微课视频一般控制在10分钟之内,课程资源容量小,易激发学生对于新事物和新技能的认知[7]。
4)有利于传播分享。通过利于传播的新媒体呈现形式,融入用户社交媒介,便于学生接受、学习与分享,提升信息素养教育的普及率。
内容体系 根据上述设计思路与类目的设置,信息素养微学堂平台内容主要包括七大类,分别是如何利用图书馆、文献数据库检索、资源下载技巧、网络搜索方法、个人知识管理、实用小工具、免费网络资源。具体微课内容见表1。
表1 信息素养微学堂主要微课内容
1)如何利用图书馆模块,包括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利用;
2)文献数据库检索模块,包括中外文数据库的介绍和检索;
3)资源下载技巧模块,包括图书、期刊论文、视频、图片、文本等各种资源的下载技巧;
4)网络搜索方法模块,包括搜索各类型网络资源的方法;
5)个人知识管理模块,包括个人知识的分类和管理以及相关工具的使用;
6)实用小工具模块,包括常用的制作、转换、搜索等工具的介绍;
7)免费网络资源模块,包括各类开放获取资源以及网络免费资源等。
效果及启示 信息素养微学堂模式既节省了图书馆人力、设备、资金等的投入,又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层次和需求[8]。一方面,微媒体平台符合学生信息交流、获取习惯;另一方面,微媒体平台为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精练的单元知识信息,建立精准的知识学习界面,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学习实践,提高平台微课程的利用率,增强授课效果。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结合实际情况,基于微媒体平台搭建信息素养微学堂的探索实践表明:微课程模式不仅可以全面培养学生信息搜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而且通过不断创新,在内容和形式上勇于尝试,微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受众范围,增强了影响力,成为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有益补充[6]。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媒体形态的出现,时刻催促高校不断探索更加灵活和多样的教育模式。基于微媒体平台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重构,不仅可以扩大信息素养教育的影响,而且能够大大提高信息素养教育的效率,使信息素养教育更加人性化、个性化[9]。同时,信息素养教育也将借助新技术真正走近师生,惠及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