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八音会在婚丧仪式中的用乐

2021-07-21 14:56
黄河之声 2021年9期
关键词:八音鼓乐逝者

王 旭

一、五台八音会的历史沿革

五台八音会,古时候称“鼓班子”、“鼓房子”。五十年代初,根据八种古乐器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改名为八音会。现在当地人称为“响打的(方言)”。在旧社会普通老百姓将他们称为“王八戏子吹鼓手”,来形容从事八音会与唱戏群体卑微的社会地位。八音会从古到今一直是承揽祭祀、红火、婚丧、祝寿等民俗仪式中的演出活动,以此谋生。

据史料记载明朝万历年间,与五台东冶相邻的定襄县宏道北社东村的郡马李楠省亲回乡时,带回来了一班专为其家族祭祀、庆典等吹奏的史姓鼓乐。此后皇宫的庆典鼓乐《大得胜》便流传在这一带民间,人们俗称其为“大打”。清朝光绪年间,五台县槐荫村的赵尔瑚(小名成贵)整理编纂了一部大型笙管套曲《八大套》并专供鼓乐班社使用。五台县东冶镇郭根富与他的儿子郭六、孙子郭二将八音鼓乐的演奏推向了顶峰;郭根富曾拜“晋北唢呐王”梁福祥为师,并把大杆子唢呐中的运气、换气、捏孔吹奏技法表现的淋漓尽致,被世人称为第二个“梁福祥”;郭根富儿子郭六十二岁时便成为乐队的“梁柱”,是五台县著名的“第一大杆子唢呐”。1933年,阎锡山次子结婚时请郭六助兴吹奏,婚宴上郭六吹奏了一曲《八板》让参加婚礼的宾客们连连拍手叫好。1957年,郭六的儿子郭二以《五女观灯》演奏人员的身份前往北京演出,他吹奏的《大得胜》、《十二层楼》等名曲在北京城轰动一时。文革十年动乱,五台县八音鼓乐的曲谱不但没有流传下来,连现有乐谱也几乎被损坏。最后在五台县前文化馆馆长孟奋臻先生的带领下收集整理了《八大套》和“大打”鼓乐乐曲,并在2008年将其出版,名为《五台民间吹打乐》。2016年7月底,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对五台传统鼓乐《八大套》进行了评审,田家乐班荣获了《八大套》整套演奏鼓班称号。直到现在,八音会也活跃在五台县各个乡镇村落的民俗节庆仪式中。

二、五台八音会在婚丧仪式中的用乐

几千年以来八音会在五台县这片土地上开出了绚丽之花,它代表的是五台人民群众的心声,歌颂着一代又一代五台人民,是五台县民俗文化的精髓;每逢岁时节庆,八音会总会以它独特的表达方式吹响这片土地。八音会在当地婚丧礼俗中的应用早已成为一种普遍的习俗现象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与婚丧礼俗相互依存、共荣共生。

(一)婚礼仪式中的用乐

五台县的婚事礼仪有订婚、会亲、择吉(出日子)、安鼓、娶亲、回门。其中安鼓、娶亲、回门仪式中需要八音会参加。祁慧民在《仪式音乐与婚姻》中提到:“土族婚礼歌拥有着适应仪式环境、仪式情绪、仪式目的支撑仪式所必需的音乐功能。”①同样在五台县的婚礼仪式中八音鼓乐也拥有着支撑婚礼仪式所需的音乐功能,八音鼓乐以热烈欢快的曲调渲染婚礼仪式喜庆热闹的氛围,表达了人们高兴与喜庆的情感,并引导婚礼仪式顺利完成。下面以五台县泉岩乡郭靖家婚礼调查为例:

时间:2020年9月5日—9月7日

地点:五台县泉岩乡

记录人:王旭 朱惠风

第一天(安鼓)15:30—19:00

嫁娶前一天下午和晚上为了迎接客人感谢亲戚朋友帮忙,主家请八音会来吹奏表示感谢和渲染喜庆热闹的氛围。最初的开场曲为《大安鼓》已失传;现在安鼓的第一首曲子吹《大得胜》。《大得胜》是五台县唢呐吹奏的经典乐曲,吹奏时锣声先起,由慢到快,唢呐再起,鼓声在唢呐尾声中进入,环环紧扣,喜庆热闹的氛围立马被带动起来,以乐曲《促鼓子》收尾。《促鼓子》又叫《绕飞天》,是促进安鼓仪式进行与预祝东家高升的意思。

谱例1

第二天(嫁娶)8:00—12:00

第二天是婚礼仪式中最重要的一天,行礼的环节都在这天完成。早上八点八音会到达东家,先吹十分钟《大得胜》表示安鼓准备娶亲。8点15分左右迎亲队伍出发娶亲,八音会边走边吹,锣鼓铙钹等打击乐器在前,唢呐、笙等吹管乐器在后,吹奏曲目有《迎亲郎》《拜年》《珍珠倒卷帘》。娶亲队伍到达女方家后,八音会在院中坐吹戏曲和二人台曲目,禁吹《大得胜》,表达娘家出嫁女儿有着浓浓的不舍之情。“嫁女儿哭,娶媳妇乐”就是对这一现象的生动描写。娶亲返回路上八音会吹奏热闹红火的《过街》,鼓手们争相向观看的人们炫耀自己的看家本领。《过街》曲调得意癫狂、富有节奏,意在向人们诉说娶亲成功的高兴与欢庆。八音会一直敲锣打鼓回到主家,喜庆热闹的鼓声响彻整个街道。

谱例2

第三天(回门)8:00—12:00

回门仪式娘家要请八音会来吹奏,迎接新人回来。演奏曲目有五台民间吹打乐《大得胜》,清唱晋剧《别窑》王宝钏唱段,流行歌曲《回娘家》等。

谱例3

八音会作为婚礼仪式中的音乐形式支撑了整个仪式过程,将婚仪红火、喜庆、欢乐的氛围渲染、营造的淋漓尽致。此时的八音会与民间礼仪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达到了共荣共生的效果。

(二)丧葬仪式中的用乐

五台地区的丧葬仪式积习相沿,仪式有停尸、入殓、报丧、送行、发引、复三、过七、周年;其中八音会参与的仪式环节是送行和出殡,本文以五台县东冶镇王四父亲丧礼仪式为例进行调查研究:

时间:2020年11月2日—11月3日地点:五台县东冶镇记录人:王旭 朱惠风

第一天(送行)15:30—19:00

送行又称“送夜”,出殡前一天晚上亲朋前来吊唁,烧纸祭奠,请八音会吹奏乐曲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悼。三点半安二、王二红两班八音会开始吹奏安鼓,唢呐1个,笙2个,吹奏乐曲《一句半》,向世人传达逝者驾鹤西去的消息。安鼓后八音会分为内场与外场进行吹奏,内场王二红八音会吹奏笙管套曲《八大套》中的《箴言套》来追悼和祭奠亡灵,以表达亲朋好友对逝者的敬重、怀念和哀悼之情;外场安二八音会吹奏的北路梆子戏曲和流行小曲《青松岭》《东方红》《天堂》等,外场音乐的功能主要是娱人,是主家招待宾客和答谢的一种方式。19点进行送行仪式,逝者子孙手抱遗像、家人亲戚朋友们手拿纸扎与花圈紧跟其后排成长队;八音会在前吹奏,送到五道爷庙前烧纸,磕头后返回家中,送行仪式结束。

谱例4②

第二天(发引)9:00——13:00

发引,一般择日出殡。上午9点开始举行祭奠仪式,逝者子女先祭,后亲戚朋友。八音会坐奏北路和中路戏曲《血手印》、《哭灵堂》,这两首乐曲以倡导孝道、教化子孙孝敬父母为目的。中间穿插演奏民间苦调《光棍哭妻》、《走西口》、《刮野鬼》曲目来营造沉重、悲哀的丧葬氛围。午饭后起棂出殡,逝者下土安葬,八音会则吹奏极度悲伤的《哭皇天》、《哭泣兮》”曲目,乐曲与众亲戚朋友的哭声溶合在一起表达了生者对逝者的思念、哀悼之情和生者对逝者走向天堂、往生极乐的期望。发引路上八音会行奏在前,吹奏《刮野鬼》《一句半》等,主家去坟地,八音会路口停奏,八音会任务完成。

谱例5

谱例6

丧葬仪式中的音乐自古以来就被作为一种沟通人与神的工具,八音会作为音乐最有力的工具被用于沟通阴阳两界。八音会在丧葬仪式上吹奏的乐曲表达了亲朋好友对逝者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生死的感悟。八音会不仅为丧葬仪式渲染情绪,还通过音乐来娱神、安抚亡灵;更教化了人心,倡导了孝道。

三、五台八音会的现状及未来

(一)现状

五台八音会历史悠久,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许多变化,但不管如何变化都与当代的民俗生态环境分不开。

班社方面,现在五台八音会班社的数量与之前相比减少了许多,现存可统计的有二十余班。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县城王世云八音会、东冶镇王二红八音会、安二八音会。这些八音班社的吹奏人员都是临时聘请,互相借用与协调。其中田家岗的田家乐班是家族传承的,其于2016年7月31日在五台八大套演奏专家评审会上荣获“《八大套》整套演奏鼓班”称号,打破了五台县历史上无人能完整演奏《八大套》的局面。除此之外,市场上还有一种八音会组织形式比较自由和散乱,只要是八音会的吹奏人员都能承揽事宴,谁承揽的事宴谁就是班主,所得酬劳由班主按劳分配。与传统的八音会乐班制相比,“谁承揽事宴谁是班主”的形式使八音会吹奏人员更具有自由性与积极性;反之,也使八音会的演奏更趋向于商业化,遗失了八音会传统鼓乐的原汁原味。

乐器和演奏曲目方面,增加了许多乐器和流行音乐。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当代人们的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变化。比如婚礼仪式上人们更喜欢流行歌曲,为了迎合观众的心理八音会在现实生存的大潮流下逐渐增加流行的曲目。二是传统鼓乐的大量失传和现代音乐元素的冲击,使八音会渐渐淘汰旧的八音乐器引入新型的乐器,如电子琴、电子鼓等。

传承方面,现在学习八音会吹奏的人员越来越少,甚至一些八音鼓乐世家都没有传承下来而是选择了其他行业进行发展。原因多为旧时从事八音鼓乐吹奏人员的社会地位低下,封建的观点依然存在;最主要原因是经济收入的不稳定影响了吹奏人员坚持下来的信心,目前学习八音会吹奏的大多是对鼓吹乐有兴趣或真正喜欢的人。

(二)未来

八音鼓乐是优秀的民族瑰宝,它与民俗文化深深的交融在一起;凡是举办婚礼或葬礼都会请八音会吹奏,这是千百年来流传至今的习俗。如果我们现在不重视对它的传承和保护,再鲜活的民族文化遗产都会随着时间的流转而消逝。为了保护和传承八音鼓乐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相关政府文化部门要引起重视并积极引导,建立五台八音会音乐文化保护机制并对传统八音鼓乐进行挖掘、整理、开发和保护。在日常民俗活动中多倡导民间音乐文化建设,积极鼓励八音会参与,设置专业的八音会吹奏比赛来吸引民间八音班社参与并授予奖项与奖金,促进八音鼓乐更专业的发展。

第二,提倡“民间音乐进校园”活动,将八音鼓乐班引入当地中小学校,聘请专业的民间艺人进学校传授教学;提倡“民间传统音乐进入课堂”,使当地学生对八音会有更加深刻地认识与了解。

第三,做好宣传工作。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和互联网时代把八音会这一优秀民间音乐传播到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来认识和了解八音鼓乐。

第四,对于专业吹奏人员来说,要有传承和保护民间音乐的意识,尊重八音会的传统曲目,在商业社会快速发展中坚持传承八音会传统鼓乐的原汁原味。

结 语

五台县八音会作为民间习俗节庆中的音乐载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民间婚丧礼俗中的应用已形成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一种约定俗成的礼俗文化模式。八音会作为婚丧仪式中的音乐载体,贯穿于整个仪式过程。其不仅渲染了各个环节所需的环境氛围,准确地表达着人们在仪式中的情感,而且还起着传导仪式信息、指引仪式环节进行的引导作用。■

注释:

① 祁慧民.仪式音乐与婚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198.

② 王旭.定襄民间音乐与定襄民俗礼仪研究[D].山西大学,2013:63.

猜你喜欢
八音鼓乐逝者
《八音的秘密》
西安鼓乐套词研究
纪念
广西八音传承人庞伟元,奏出乐声里的悲欢离合
爆炸一周后,贝鲁特停下来缅怀逝者
让逝者安息生者慰藉 无锡水警老许16年打捞百余尸体
西安鼓乐亟待“交响”
鼓乐活动中德艺融合教育的实践探索
广西桂南八音班发展现状探究
——以钦州灵山县八音班为例
八音盒有哪“八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