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飞行器烟幕干扰遮蔽消光特性研究 *

2021-07-21 02:47:50张磊
现代防御技术 2021年3期
关键词:烟幕辐射强度波段

张磊

(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94)

0 引言

烟幕遮蔽是众多隐身技术中的一种,已有数十年的军事应用历史。目前,红外烟幕广泛应用于大气层内对红外制导及红外侦察设备的干扰,对于太空飞行器,烟幕遮蔽也是有效的隐身手段之一。太空飞行器的红外辐射主要来自温度引起的自发热辐射,在空间中释放烟幕,可以在其周围形成一定浓度的粒子层,并且与飞行器伴飞较长时间。在此期间,飞行器的红外辐射需要穿过粒子层才能被探测,由于粒子层具有对红外光的吸收和散射能力,飞行器可被探测到的能量将减少,以达到隐身的效果[1-5]。

由于太空飞行器载荷有限,烟幕的抛撒方式、粒子的种类和浓度、粒子在空间中的扩散情况都对其红外隐身效果有巨大影响。本文通过建立光线穿过粒子层的辐射传输模型,分析不同扩散情况、不同粒子,不同浓度下烟幕在不同波段的遮蔽效果,为烟幕遮蔽技术的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1 基于MIE散射的烟幕消光理论模型

1.1 MIE散射理论

球形粒子的消光因子Qe,散射因子Qs,吸收因子Qa根据MIE散射理论得到[6-9]:

(1)

(2)

Qa(m,χ)=Qe-Qa,

(3)

式中:m为粒子复折射率,m=n-ik,n为折射指数,k为吸收指数;χ为尺度参数;an,bn为MIE散射系数。

散射相函数Φ采用线性各向异性相函数

Φ(Θ)=1+A1(cosΘ),

(4)

式中:A1=1。

烟幕是具有一定厚度、一定浓度的粒子系,这里采用独立散射假设计算粒子系辐射参数。

(5)

(6)

(7)

式中:β为消光系数;σs为散射系数;k为吸收系数;Ni为粒径Di的粒子数密度,单位为m-3;Ce,i,Cs,i,Ca,i分别表示粒径为Di的单粒子的消光截面、散射截面和吸收截面。

1.2 粒子系辐射传输计算

粒子属于吸收、发射、散射性介质,其辐射传输方程为

(8)

式中:Iη为光谱辐射强度;s为传输距离;η为波数,Ib,η为光谱黑体辐射强度;Ωi为第i个立体角。方程采用有限体积法进行离散,共轭梯度法求解离散的辐射传输方程。

1.3 计算结果验证

本文对单粒子辐射特性参数进行计算,并与文献[10]中的结果进行对比,如图1,2所示。其中粒子尺度χ=1,图1为散射因子1a)为文献结果,1b)为本文计算结果;图2为吸收因子2a)为文献结果,2b)为本文计算结果。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的结果吻合良好。

图1 粒子散射因子Fig.1 Particle scattering factor

图2 粒子吸收因子Fig.2 Particle absorption factor

2 烟幕红外遮蔽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根据典型烟幕抛撒状态,设定太空飞行器周围均匀散布着一个烟幕层[11-12],烟幕层呈球状,厚度为1 m,烟幕层距飞行器40 m。如图3所示烟幕半球截面示意图。

图3 烟幕系统建模示意图Fig.3 Diagram of smoke modeling

烟幕层中粒子的复折射率为1+1i,数密度为1e12 m-3,粒子的直径为1 μm,粒子自身的温度为均匀的200 K[13-15]。在这种条件下,基于上述理论模型,计算了飞行器和烟幕层总的辐射辐射强度,表1给出了烟幕遮蔽前后飞行器辐射强度对比。

表1 烟幕遮蔽前后弹头辐射强度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radiation intensity withand without smoke

可以看出,经过烟雾的遮蔽,飞行器在中波红外的辐射急剧减小,说明烟幕在中波红外波段具有较强的红外隐身能力。

烟幕从太空飞行器抛撒出来后会向空间不断扩散,为了研究扩散过程对烟幕消光特性的影响,分析了烟幕抛撒过程中,不同时刻的辐射强度,设定烟幕按均匀速度向空间均匀扩散,烟幕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图4给出了3~5 μm波段弹头辐射强度随扩散距离的变化。弹头及烟幕总体的红外辐射都随扩散距离的增加而增大。这是因为随着扩散的增加,烟幕的密度下降,消光能力下降,而随着烟幕投影面积的增加其自发辐射能量的比重在增加。

图4 3~5 μm波段弹头辐射强度随扩散距离的变化Fig.4 Variation of radiation intensity of warhead with diffusion distance in 3~5 μm

粒子光学属性、粒径、烟幕厚度、烟幕密度等参数是影响烟幕隐身效果的主要因素,下面分析这些参数对目标中波红外的隐身效果的影响。

2.1 复折射率对烟幕遮蔽效果影响分析

复折射率是粒子自身的光学性质,其中复折射率的实部(折射指数n)影响粒子的散射能力,复折射率的虚部(吸收指数k)反应粒子的吸收能力。总体辐射强度是综合粒子复折射率、粒子尺度、浓度的复杂函数如图5所示,粒子的折射指数对总体辐射的影响并不大。而吸收指数对总体辐射强度有较大影响,并且影响并不是线性的,根据粗略计算,辐射的最大值出现在k=1附近。

图5 3~5 μm波段辐射随复折射率的变化规律Fig.5 Variation of radiation with complex refractive index in 3~5 μm

2.2 粒径对烟幕遮蔽效果影响分析

图6给出了辐射随粒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总辐射随粒径的变化规律较为复杂,在0.1~10 μm的范围内,在粒径等于1 μm左右时具有最佳隐身效果,之后随着粒径的增加隐身效果有少许下降,但在粒径<1 μm时,隐身效果骤减。另外,在中波红外隐身效果最佳的粒径尺度是会随着粒子光学性质(复折射率)而发生变化的。

图6 3~5 μm波段辐射随粒径的变化规律Fig.6 Variation of radiation with particle size in 3~5 μm

2.3 粒子数密度对烟幕遮蔽效果影响分析

图7给出了辐射随粒子数密度的变化规律,随着烟幕中粒子数密度的增大,烟幕吸收散射的衰减作用就越强。但当粒子数密度达到一定数量时,烟幕粒子的隐身能力将不会变化。

图7 3~5 μm波段辐射随粒子数密度的变化规律Fig.7 Variation of radiation with particle number density in 3~5 μm

2.4 烟幕厚度对烟幕遮蔽效果影响分析

图8为辐射随烟幕厚度的变化规律,烟幕的隐身能力,在确定的边界条件下,对烟幕层的厚度并不敏感。随着厚度的增加弹头和烟幕的总体辐射强度略有增大,但变化较小。

图8 3~5 μm波段辐射随烟幕厚度的变化规律Fig.8 Variation of radiation with smoke thickness in 3~5 μm

3 结论

在本文中,基于MIE散射理论求解粒子系辐射传输模型,针对太空飞行器被烟幕包裹的场景进行了初步辐射计算。基于这些理论分析,在设定条件下,得到了以下几点初步结论:

(1) 在特定的波段内,烟幕对太空飞行器能够起到较大隐身作用。在本文设定的边界条件中,烟幕在3~5 μm波段红外隐身效果较好,在最好的情况下,90%的飞行器自发辐射都无法穿过烟幕层。

(2) 烟幕抛撒出来之后,随着扩散进行,烟幕的隐身效能呈下降趋势,因此烟幕内维持多久的隐身效能取决于烟幕扩散的速度,也就是烟幕抛撒的技术。

(3) 按照初步计算,粒子的折射指数对烟幕隐身效果影响较小,吸收指数对烟幕隐身效果影响较大。通常粒子的折射指数比较稳定,吸收指数随相态变化而变化,可以通过改变粒子的相态改变吸收指数,已达到较好的效果。

(4) 粒子的尺度对隐身效果影响较大。烟幕光学性质会影响最佳粒径的选择,因此在选择粒径和烟幕材料是要结合考虑。

(5) 烟幕的密度存在饱和值,超出饱和值后隐身效果不会增加;烟幕厚度对隐身效果没有明显改善;因此考虑飞行器载荷限制,理论上应该存在最佳的烟幕抛洒量。

猜你喜欢
烟幕辐射强度波段
春日暖阳
烟幕遮蔽载荷的性能测试
烟幕干扰对红外成像导引头命中概率影响
激光与红外(2021年3期)2021-04-07 12:22:08
氧气A(O,O)波段气辉体发射率和临边辐射强度模拟与分析
M87的多波段辐射过程及其能谱拟合
基于模拟太阳辐射强度对自然循环式PV/T系统的实验研究
日常维护对L 波段雷达的重要性
西藏科技(2015年4期)2015-09-26 12:12:58
红外地球敏感器辐射强度在轨数据分析*
L波段雷达磁控管的使用与维护
河南科技(2014年18期)2014-02-27 14:14:53
战场上的魔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