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让“神游”成为过去式

2021-07-20 04:24虎帅斌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15期
关键词:神游矫正小学生

虎帅斌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出现各种分心行为,并不是一种突发或偶发事件,而是一种必然的存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有效运用,能够矫正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出现的各种分心行为.本文将从教师、家长和学生三个方面入手,详细论述基于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矫正小学生数学课堂分心行为的一些有效策略.

【关键词】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矫正;小学生;数学课堂分心行为;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运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矫正小学生数学课堂分心行为的实践研究》(GS[2019]GHB1441)研究成果.

或沉浸在与同桌窃窃私语的喜悦之中,或回味着某一项精彩纷呈的课间活动,或猜想着某本课外书籍中主人公的言行举止……这一切都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神游”的一些具体表现形式.“神游”,说到底,就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频繁出现分心现象.显然,无论是从发展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实际需求来看,还是从建构高效课堂的美好愿景来看,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神游”,频繁“分心”,都是极为不利的.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是我国心理学家独创的一门心理干预技术,并且被一些心理医生广泛运用到临床,专门治疗一些学生上课分心的心理问题.从大量的临床经验来看,元认知(该技术)在治疗学生上课分心的心理问题方面的确能够起到巨大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从教师、家长和学生三个角度入手,有效矫正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分心行为.

一、教师提前干预

在利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矫正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分心行为的过程中,作为教师一定要努力做到“未雨绸缪”,即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要有充分的预见性,要以教材教学内容为焦点,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参照,充分预见学生出现分心行为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依据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选择有效的提前干预方法.

(一)查清原因,明确提前干预方向

为了明确提前干预小学生课堂分心行为的方向,小学数学教师要通过研读文献、问卷调查或个别访谈等途径,详细了解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出现课堂分心行为的根本原因.唯有找准了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出现分心现象的根本原因,小学数学教师才能够“对症下药”,才能够“防患于未然”,从根本上解决小学生在课堂中的各种分心现象.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认为学生课堂分心是条件性情绪反应,是学生不容易观察也不能自控的.该技术认为分心起源于情境,情境引起情绪,情绪引起行为,即S—E—R.小学生的课堂“神游”是大脑中某些情境引起某种情绪,这种情绪引起分心行为.比如,某学生在上数学课前想起语文家庭作业没有做完,想起语文老师会批评自己(S),马上引起焦虑的情绪(E),这时候该学生就转过身问同桌语文家庭作业是否完成,出现交头接耳的行为(R).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找准了学生课堂分心的原因,就能有效地干预学生的课堂分心行为.从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视角来看,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出现分心行为的根本原因是潜意识情绪引起的,表现为他们对各种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不来电”,不感兴趣.因此,为了有效防止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出现分心行为,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在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活动形式的选择方面多花些心思,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通过丰富教学活动的内容与优化教学活动的形式,小学数学教师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给每一名学生打好预防针,有效避免他们在课堂中出现分心现象.

(二)查找理论,选择提前干预方法

事实上,学生之所以会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出现各种分心行为,主要是因为外界条件性刺激与负性条件性情绪反应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依据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理论,干预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各种分心行为,应该从认知调整和肌肉放松训练两个方面着手,进行情感组织者输入和心理暗示学习.例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创设了游乐场中各种游乐设施的教学情景,诸如旋转木马、升降小青蛙、空中飛椅等.在这种情形下,学生极有可能出现“神游”现象,如回味在游乐场玩耍的快乐情景.对此,笔者利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进行了提前干预,课前就让学生做放松训练,给学生大脑输入上课要专心听讲的程序,正确认识数学老师讲有趣的情境是为了让自己理解知识,通过趣化教学情景,将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形象逼真的教学情景中.

因此,从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理论的角度来看,为了有效避免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出现各种分心行为,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切断”外界条件性刺激与负性条件性情绪反应之间的联系.

二、家长配合干预

在教育之路上,教师并不是“孤军作战”,而是在于家长“协同作战”.因此,在矫正学生的课堂分心行为方面,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唯有教师与家长“并肩作战”,才能够逐渐“根除”学生的各种分心行为.

(一)积极配合教师提前干预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在利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理论矫正小学生数学课堂中的分心行为方面同样适用.笔者利用家长会、家访等活动将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教给家长,家长经常积极主动地采取该技术,配合教师提前干预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各种分心行为.

前面提到,小学生之所以会在数学课堂中出现各种分心行为,其根本原因是外界条件性刺激与负性条件性情绪反应之间的联系.因此,作为家长,为了有效避免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出现分心行为,应该在家中经常性地向学生输入一些正面的、正确的、积极的情绪反应.例如,在做一些解决问题类题目时,因为这些题目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所以这些联想丰富的学生总是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自己的现实生活,更有甚者会对此加以评论,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等.

对于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这种分心现象,家长采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积极地、正面地、正确地引导学生上课专心听讲,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积极培养学生自我干预

从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理论来看,根除分心行为关键还在于学生自己.唯有当学生对分心行为产生了“抗体”,他们才能够产生一种自我干预的内生力量,才能够在出现各种分心“苗头”时自主“关闭”分心念头.当然,学生的这种自我干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学生家长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我干预能力.

比如,当学生在家中做游戏、看电视、看书、做作业时,总是会出现一些分心行为.对此,学生家长绝对不能轻视,更不能无视.相反,家长应该要高度重视学生在做游戏、看电视、看书和做作业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分心行为,及时摁下“暂停键”.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良好的自我干预能力.如此一来,学生在小学课堂中出现分心行为的概率就会明显下降.

三、学生自我干预

无论是教师提前干预,还是家长配合干预,都属于“外在力量”的干预.尽管这种源自“外在力量”的干预也比较有效,但是从长远来看,“外在力量”干预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产生“内生力量”.唯有让学生产生了“内生力量”,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各种“神游”现象才会销声匿迹.窃以为,学生自我干预主要包括事前自我干预和事后自我干预.

(一)事前自我干预

事前自我干预,是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当学生出现分心行为之前,学生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杜绝各种分心行为的出现.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事前自我干预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与实施及时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时,要尤为注重学生事前自我干预能力的培养.

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每一项教学活动之前均设计一个“明确目标”或“要求呈现”环节.例如,在引领学生自主探究例题时,教师可以呈现这样一条要求:在自主探究例题时,注意力集中、探究认真的学生将会得到一颗“上课专注星”.当然,为了确保课堂教学评价的连续性与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班级优化大师”等信息化软件,对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教师就可以通过“班级优化大师”将“上课专注星”及时奖励给学生.当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各种“星”累计达到一定的数量之后,教师可以奖励给他们一些小礼品等.

由此可见,归因于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与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事前自我干预能力,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中的分心行为就会不复存在,而代之以专心致志的探究.

(二)事后自我干预

正所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当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出现分心行为时,教师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河东狮吼”,而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事后干预.不仅如此,对于学生各种分心行为的事后干预,重点还是要以学生的自我干预为主.通过让学生经常性地进行事后自我干预,他们不仅能够更为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中出现分心行为的主要原因,还能够清晰地认識到这种分心行为对学习效果产生的严重影响.如此一来,学生基于元认知自我干预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各种分心行为的主动性就会更强,效果也会更加显著.

比如,面对一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出现分心行为的学生,教师要在课后专门为他们布置一些特殊的“家庭作业”,即让他们写一篇课堂反思.当然,为了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不应该对学生的课堂反思提出字数限制.只要学生能够言简意赅地说清楚自己在课堂中出现分心行为的前因后果即可.对于学生的这项“特殊作业”,小学数学教师也一定要认真批阅.通过批阅小学生的这项“特殊作业”,教师既要让学生认识到课堂分心行为的种种弊端,还要让学生掌握预防课堂发生分心行为的有效举措等.由此,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也会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事后自我干预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出现各种分心行为,并不是一种突发或偶发事件,而是一种必然的存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有效运用,能够矫正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出现的各种分心行为,能够让小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课,专心致志地练习.因此,元认知能够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各种“神游”现象成为过去式.

【参考文献】

[1]方颖,王继锋.元认知心理技术在小学生注意力训练中的实施策略[J].江苏教育,2017(11):16-17,20.

[2]石婧.例谈高中生学习数学分心的诊断与元认知技术干预[J].辽宁教育,2017(04):39-42.

猜你喜欢
神游矫正小学生
自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召唤与留白——读李元洛先生《诗国神游》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黄鹤楼
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美
我是小学生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
改良横切法内眦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术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