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9 日母亲节当天,智联招聘发布《2021年职场妈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报告发现,2021 年的职场妈妈对自身工作表现更具信心。职场妈妈不忘自我提升,在充电学习上分配的时间占比为42.6%,晋升概率比去年有所提升。同时,86.8%的职场妈妈也将时间分配在陪伴孩子和家人上。近期,本刊编辑部邀请了几位不同职业的妈妈,听听她们如何利用在职场上练就的本领和积累的经验,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王轶美 儿童文学作家、亲子阅读推广人
和孩子一起阅读是最幸福的时光
我有两个孩子,要说职业给我教育孩子带来了什么便利,那可能就是相较于其他父母,我能更快捷地接触到一些优质的阅读资源,并结合孩子的兴趣推荐给他们,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
孩子对我的职业有很大兴趣,最近我写了一些科普童话和科普文章,孩子看到杂志后,兴奋地说:“海马的故事是你写的吗?猕猴桃的故事也是你写的吗?我好喜欢这本杂志。”他们会因为这是妈妈写的而感到自豪。孩子还会不经意地说:“我想到一个点子,妈妈你记下来,下次可以写这个故事吗?”然后隔三岔五地提醒我一下:“妈妈,我上次告诉你的故事,你有没有把它写出来?”我创作的《美蔚中英双语有声图画书》,书中故事的原型就是大宝和她的朋友们。那时候我家大宝三岁多,陪伴她的生活给了我很多创作灵感。
不过,我觉得职业和教育孩子没有直接关系,只要孩子能在你的身上看到,你一直很努力地在做这一份工作,很努力地为自己的梦想打拼,他就会受到积极的影响。
我觉得和孩子一起阅读是最幸福的时光。曾经我要翻译一本书,我们家的小宝看到了,非要一起读,最初我还以为三岁不到的孩子不会感兴趣。但出乎意料,他特别喜欢,喜欢听爸爸妈妈和姐姐朗读,还根据书中的画面咿咿呀呀地配文讲故事,最后甚至能从头至尾几乎一字不差地把整本图画书朗读出来,真是奇妙极了!为此,姐姐还写了一篇作文《弟弟,你真了不起》。我没想到三岁不到的孩子竟有这么好的记忆力和爆发力,因此也让我觉得人生有很多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要做的是顺水推舟,但孩子未来会走向哪里,我们无法替他们决定。
●赵莹 天津市西青区乐益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
有了孩子后,才发现自己是最大的受益者
我以前从事酒店业,完全没有接触过教育,没有接触过小孩子。当我进入这行之后,尤其是做教育领域的服务项目,要学很多东西。在有了宝宝之后,我发现自己才是最大的受益者。我们会开展0~3岁儿童感统训练的服务项目,而我的孩子正处于这一阶段。因此,我会将在工作中学到的感统方面的知识,用到自己孩子身上。比如,跟女儿玩触觉球,我会问她:“宝宝,你选择哪一个颜色的球?你是想让妈妈给你推过去,还是抛过去?”以此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再如,讲完一个绘本故事后,我会向她提议:“咱俩把它演出来吧。”她很喜欢玩乐高积木,我们也会一起把绘本或动画片里的场景用积木搭建出来。
另外,在工作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家长用错误的方式对待孩子,这会让我反思自身的教育方式。没有一个孩子在出生时就是坏孩子,一定是背后的家庭和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我自己能不能规避这些问题,这份意识是我特别大的“收益”。
我还会把这种意识传递给孩子爸爸,比如教他在孩子面前做好情绪管理,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以前他不怎么关心我做什么,现在他会跟我开玩笑:“你今天又学了什么要在我身上做实验?”我就用这些“实验”,慢慢地改变他。后来,我在工作中把孩子爸爸一些好的做法分享给其他家庭,这也让他得到了鼓励,建立了自信心,时常跟朋友“炫耀”自己教育孩子的“小心得”。
在参加公益活动方面,虽然孩子现在还比较小,但我会慢慢向她渗透这种意识,跟她说:“你的玩具如果不用了,我们就把它洗干净,留给其他小朋友玩。”孩子现在已经习惯这样做了,在我们家很多东西都是流转的。
●孙璐 天津沁澜心理咨询工作室心理咨询师
心理学让我能够理解我的孩子
我是一位妈妈,同时也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从接触心理学到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个人从中最受益的是我能够理解我的孩子。
我儿子现在上小學三年级,开始出现写作业拖拉的问题。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吃东西,就那点生字词,他非要磨磨蹭蹭拖到晚上九点才开始动笔。他爸爸就很生气,恨不得拎起来揍一顿。因为按照大人的逻辑,就会认为:“明明挺简单的事情,你为什么不好好写,你是不是故意的?你是不是不认真?”往轻了说是习惯问题,往重了说是品质问题,于是就往孩子身上贴各种标签。
出于我的职业经验,我知道在孩子表面的行为背后,一定有其内在的心理运作。于是,我把他爸爸支开,亲自来陪他做作业。起初,我看他一直在抠橡皮,不写作业,我也没和他生气,就看着他在那儿抠橡皮,后来他可能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了,就开始动笔。他休息时,我和他聊天:“刚才,妈妈看到你明明已经开始了,可写了两个字又去玩别的,那时你想到了什么?”刚开始孩子可能说不出来什么,我就以一种好奇的、想要了解他的态度继续问:“我看你刚才的这些动作,感觉你好像也挺难受的,到底是什么感觉?”然后孩子就放下防备开始说:“我一看到要写那么多生字词,就特别不想写。”我问:“那为什么你觉得多就不想写呢?”他说:“一写我就写不好。”我继续问:“你觉得你哪儿写得不好?”他说:“横也不平,竖也不直,我一写爸爸就说我写得不好看。班上的同学写得又好又快,我就是写不好……”是这些心理感受让他焦虑,从而没有办法集中精力写字。
其实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态度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家长看到的只是孩子的行为,诸如拖延、叛逆,甚至撒谎。但家长没有看到的是,在这些不好的行为发生之前,是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亲子关系中的紧张氛围,让孩子产生了负面情绪。孩子还小,他们的心智发展水平还不足以处理自己的焦虑,他们应对焦虑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