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德华
岁月悠悠,温暖如歌。不知不觉我已在幼教岗位上工作33个年头,经历了幼儿园几易搬迁,人事几经更迭,从姐姐老师,到园长奶奶;从一所园到五所园;从一线教师,到现在的园长。一路走来,我在徘徊中选择坚守,在实干中投入真情,在创新中实现蜕变。集团化办园的探索、管理梯队的搭建、办园内涵的提升、一园一品的打造……如数家珍的那些故事,我源自内心的感慨“幼儿园,想说爱你不容易”。
一、坚守,源自教育人的初心
1988年,在丹桂飘香的季节里,我走进了幼儿园。从此,我便多了一个名字“城幼人”。职业之初的我,满怀热情,激情四射,每天和孩子们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家长信任的目光,现在回忆起来还有几分甜蜜!
1999年,幼儿园原址重建,学校搬至附近羽毛球厂过渡,部分公办园改制变卖的消息不胫而走,教师队伍开始有了些不稳定,园长、部分教师陆续调离,我也有了思想上的波动。
结束了两年的过渡,幼儿园重回城堡式的新园。2001年5月24日,是我职业生涯中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组织上任命我为城关幼儿园园长、党支部书记。我的内心忐忑不安:从教师到园长,这是怎样的一个跨度。随后,仅有4天的时间就是新园落成典礼,对一个没有管理经验的新园长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考验,容不得我犹豫彷徨,有丝毫懈怠,我几乎不分昼夜的思考忙碌,唯恐漏掉一个细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我的第一次挑战。我清楚地知道前方的幼教路满是泥泞和坎坷,只有暗自给自己鼓劲,既然组织信任我,再大的风雨也要往前冲。那一年的暑假过后,我提前安排好新学期的人员配备,可又有几位教师调离,又是一次心灵的阵痛和无法挽回的不舍,但我依然坚定笃行,初心不改。
二、引领,凝聚团队的力量
2003年,幼儿园成功地创建市级一类园,2008年被评为省家教名校。2010年,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学前教育如沐春风,城关幼儿园再次异地重建搬迁新园,乘着学前教育改革的幸福列车,城关幼儿园率先步入集团化办园的轨道,城幼发展的时间轴上镌刻了每一段成长的足迹。
集团化办园,多园联动,没有可参照的管理模式,如何奏出和谐奋进的乐章?我们在实践中大胆尝试,不断调整梳理管理网络,实行内部管理、教师队伍、教育科研、资源融合、考核评价“五个”一体化的管理模式。集团总园示范引领,以课题为抓手,率先打造新亮点,挖掘夫子庙的传统元素,传承民间文化,开发有持久生命力的园本课程。集团各园将园所特有文化资源、环境优势与幼儿成长结合起来,提炼特色,构建了自己的一园一品。集团化办园连续四年获得芜湖市集团化办学评估考核优秀等级,先后接待省内外幼教同行观摩学习。我主持的市级课题《基于木工坊,开发共建园园本课程的行动研究》获得市优秀课题结题。课题组老师设计的课例在全省获奖,论文在国家期刊发表,自制教玩具《小鲁班积木》获得全国第四届幼儿园教师自制教玩具比赛一等奖,原创《一种拼插积木》申请获批国家新型实用专利发明。2013年,幼儿园被评为安徽省幼教先进集体,2014年幼儿园实现了从市一类园到省一类园的新跨越。
三、辐射,优质资源的共享
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梁漱溟用“文化是社会过日子的方式”来诠释校园文化,通俗易懂。20年的园长经历,我和老师们用心经营着城幼人过日子的方式,不断地丰富、传承、创新园所文化。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多年的办园积淀,城幼这片肥沃土壤滋养了一批又一批执着的幼教领航人:市名园长工作室主持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繁昌区名园长工作室主持人、学前研训项目包主持人,她们以开放的胸怀,抱团研修,共同成长。我园以特色创新,开展跨区跨园联动研修,引领辐射,资源共享,助力繁昌学前教育的新發展。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城幼大家庭的呵护下,我也慢慢地成长起来,先后参加芜湖市学前名师报告会,向全市幼教同仁分享《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被聘为国培讲师,芜湖市名园长工作室主持人,全国第十一届宋庆龄幼儿园教育提名奖……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欣喜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随着集团化办园规模的不断扩大,总园骨干力量的稀释,大批年轻教师的加入,集团优质均衡办园面临着新的挑战。
三十年逐梦前行,不负韶华,继续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起点、优质、有品质的学前教育,任重而道远,我的内心依然感慨:幼儿园,想说爱你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