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村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 建立绿色生态文明学校和乡村

2021-07-20 04:41杨贵平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绿色生态乡土学习者

杨贵平

1992年,178个国家的国家元首及代表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21世纪议程》,会议充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绝不只是经济增长,而是要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其中环境责任、社会公平、经济活跃、文化多样性四者相互关联、不可分割,在社会发展和改善生活质量中协同发挥作用。

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人类仍然面临环境问题、气候变化、食物安全、生物多样性、贫富差距扩大等多方面的危机。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去几十年,许多国家仍将经济增长作为发展的最重要指标,这种仅用GDP来衡量单方面高增长和高消费的模式不但没有真正消除贫困,反而带来一系列问题,阻碍了本世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能走老路,而是要有进行系统性改变。

联合国将2005年~2014年定为“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强调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教育以提高教育质量,自此以后,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SD)成为国际共识。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明确了2030年要实现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而推动这些目标实现的最重要的工具就是教育,要赋予教育完成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使命,靠教育传递给人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每个人都要了解可持续发展议题,并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重要的一环。

2010年,我国政府明确提出“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融入到教育整体发展中,幫助受教育者形成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科学知识、学习能力和生活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而加强劳动教育,鼓励学习者参与劳动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劳动品质,了解并建设家乡等都是和可持续发展教育最好的结合点。

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在农村地区的挑战

当前,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推进速度仍待提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1年在其关于推行ESD的进展报告中指出:45%的国家教育文件很少甚至没有关于环境的议题,1/3的老师表示没有受到过任何有关环境议题的培训;目前很多国家尚未将ESD纳入主流教育,存在缺乏全国性政策、没有足够经费、缺乏相关的教师培训课程,以及缺少对于学习者参与ESD课程的评估等问题。此外,可持续发展教育也面临其提倡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与主流相矛盾的挑战,包括提倡节省、节约和促进消费、增加生产的矛盾,课程内容和实际生活难结合,教育理念侧重学科成绩和以老师为中心而对人的全面发展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方式缺少关注等。

在中国农村学校教育中,有关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也存在类似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校课程单方面偏重学科知识,缺乏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文化相关的课程,以致学生不能通过学校的教育了解和关心自己的家乡;教师的评审和学生学科考试成绩挂钩,教学工作重点在于考学,缺少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撤点并校”后,学生很小就住校,离开父母、乡村,家乡认同感淡薄。

另外,农村的成人教育中也欠缺与环境保护、乡土文化传承等可持续发展相关议题的短期培训,乡村里和乡村环境、文化、生产生活相关的书籍、视频不足,电视节目大都未能与农村生活结合,消费文化深深影响着农村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创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社会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眼下,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全球、在中国,尤其是在农村的正式教育、非正式教育、终身学习范畴中都亟需得到快速提升,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任务不仅必要而且紧迫。

如何在农村推动可持续发展教育

促进可持续发展,教育是最有力的工具,但教育需要有新的方向、内容和方式:一来,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是培养每一个人对于可持续发展领域重要议题的知识、态度和技能,培养学习者的社会责任,使他们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中来;二来,教育的内容要和学习者生活、生产的环境相结合,以学习者为中心,使其关心了解生活的乡村或者社区;三来,培养学习者的批判思维和系统性思维,使其能够辨识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四来,要进行终身学习,做到在学校教育、成人教育、正式教育、非正式教育、非正规教育中倡导随时学习。

中国滋根乡村教育与发展促进会近三十年来扎根农村,从2010年开始,由支持偏远贫困农村教育扶贫项目,转向重点推动将可持续发展教育融入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及成人教育中。对于在农村学校和乡村教育中融入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中国滋根总结出两条关键经验:在可持续发展教育框架下,开发多层次培训课程;建立绿色生态文明学校和乡村,作为可持续发展教育进课堂、留村寨的试点示范基地。

一、因材施教,开发多层次培训课程

要推动可持续发展教育进课堂、留村寨,首先需要针对学校、乡村的不同对象,开发系列培训课程。

例如,针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乡村教师以及乡村成人教育工作者、村两委领导、乡村带头人等群体,中国滋根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开发了基础性、系统性的系列培训课程:“共创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教师培训”及“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人才培训”。课程内容包括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环境教育、乡土文化传承创新、性别教育、劳动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学校、家庭和乡村合作”、乡村经济、乡村治理等。课程多采用参与式,和学习者的生活环境文化紧密结合。2016年至今,中国滋根已在多个省和县市开展推广培训,超过3000名一线老师和500名成人教育工作者通过培训,对可持续发展教育有了基础性认识,他们未来将成为推进乡村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中坚骨干力量。

针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以及居住在乡村的不同群体(包括妇女、老年人、留乡创业人员、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等),中国滋根和受过培训的一线乡村教师与乡村成人教育专业人员共同设计和编写了“可持续发展教育进课堂”“可持续发展教育进村寨”乡土教材,旨在对学习者进行生产、生活、环境及文化相关的技能性培训。其中,对学生的课程包括环境保护类、乡土文化传承类等内容;对村民的课程包括如何成立农民合作社、妇女生殖健康培训、手工艺培训、生态种植培训、中医保健培训等丰富且契合乡村生产生活实际的学习内容。这些课程与学习者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励他们参与本社区、本乡村的可持续发展,立足本土并放眼世界。

二、以绿色生态文明学校、乡村为落脚点

建立绿色生态文明学校的目的是为将可持续发展教育融入乡村学校教育并发挥试点示范作用。

绿色生态文明学校模式可以促进多方的改变。第一是老师的改变,老师们通过参加培训,可以将环境教育、乡土文化传承创新、性别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实践等相关知识、态度、技能融入到日常教学之中,设计成教学教案作为“可持续发展进课堂”的乡土教材;第二是学生的改变,学生在老师们编写的乡土教材以及有关课程中接收到了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知识,并落实到行动上;第三是家长的改变,家长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学校组织的环保、乡土文化等活动当中,在受孩子影响而逐渐认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同时,也会对学校工作更加理解与支持;第四是学校自身的改变,参与试点项目的学校建立绿色生态文明学校推动小组,设立相适应的制度并落实到位,例如安装节能环保的设施、没有污染源、有学生可以参与种植管护的农田、劳动基地收获的成果可以补充学生的三餐,真正体现节约、循环的经济模式。

绿色生态文明村则是要在绿色生态文明学校的基础上,将可持发展教育贯穿乡村成人教育中,建设终身学习的乡村。绿色生态文明村的内涵,其一是乡村经济,即增加就业收入,重点是在促进环保、文化传承创新推广、多渠道学习机会、性别平等方面,例如生态农业、乡村手艺、休闲旅游、合作经济等;其二是乡村环境,即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空气、土地、水等自然资源,污染处理等,例如农林混种、稻田养鱼、节柴灶、沼气池、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其三是乡土文化传承创新推广,即文化促进乡村经济,丰富教育内容,促进环境保护及医疗健康等;其四是建立学习型乡村,即丰富终身学习的机制,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在确保乡村有学校教育的同时,针对不同群体组织短期培训的非正规教育,以及随时随地的非正式教育;其五是乡村治理,即公开透明、负责参与,根据不同对象和需要成立合作机制,开展自我服务,促进参与乡村社区公共事务;其六是可持续发展人才培训与行动计划,即培养乡村骨干设计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方案,并且实施行动。

2016 年至今,中國滋根已经支持 12 个省自治区 20 个区县建设了 100 所绿色生态文明学校,惠及近 5000 余名乡村教师、150000 名乡村学生。2018 年 ~2020 年,中国滋根还支持河北、贵州、浙江等3 个省 5 个县的 9 个村庄开启绿色生态文明村试点项目,平均每年超过 10000 名村民从中受益。

中国滋根的理念多来自基于联合国的国际共识,同时也深深扎根于中华文化和中国经验。推进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教育,要将国际视野与中国经验进行融合,让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落地生根,依托并服务于中国的基础教育、成人教育,弥补并满足乡村教育发展的基本需要,提升乡村教育的质量和内涵。

如果没有政府、教育部门以及更多社会力量的积极行动,民间组织自身的影响力会很有限。未来,我们希望更多人能够参与到促进中国乡村教育和发展的工作之中,响应国际共识和国家政策,与专业团队密切合作,开发并提供可持续发展教育相关的培训课程;在地方与有关政府单位开展合作共建,重点培养当地人对可持续发展重要领域的基本知识、态度和技能;依靠教师、学生、村庄带头人和当地民众建设绿色生态文明学校和绿色生态文明村,使其成为环境保护的卫士、乡土文化传承的种子,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让中国的未来更公平、更和谐、更可持续。

猜你喜欢
绿色生态乡土学习者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融合绿色生态理念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设计研究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绿色生态发展:破解德育低效难题之路
乡土分外妖娆
构建绿色生态德育课堂的研究
最后的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