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力量共筑现代水生态环境治理新体系
—以成都高新区为例

2021-07-20 07:42刘耀源罗丽潇刘义
中华环境 2021年6期
关键词:河湖河长高新区

文 刘耀源 罗丽潇 刘义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部署,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相关要求。

成都高新区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全国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境内水系渠道纵横交错、水网发达,拥有河道30条,总长约160公里,流域面积130平方公里,设置五级河长共124名。通过发动社会多元力量参与治水,共筑成都高新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水生态环境治理新体系。

五级河长巡河履职,发挥引领作用

成都高新区设立了总河长领导下“两级政党、五级管理”的“5+1”河长管理体系,同时引入社会多元力量参与,构建新的“5+1+N”河长治水管理体系。其中“5”:即区、园区、职能部门、街道、社区;“1”:即河道专业管护公司;“N”:即多元河长,如第三方民间公益组织、专家技术河长、公众民间河长、企业河长等。制定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的治河政策。通过五级河长巡河履职,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河长制”工作。2020年,高新五级河长共巡河8533次,解决河道问题总数155个,开展2次河长制培训,培训200余人次;更新完成164块河长公示牌信息,确保群众问题反映渠道畅通。

市政管网排查及病害整治。完成80%的区内市政排水管网普查和空洞检测工作,治理下河排污口25处,完成污水管网病害整治约800米,有效解决由于管网渗漏等原因造成的污水外溢和排水不畅等问题。

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配合成都市水务局和成都环境集团,推进30万吨/日的中和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和进厂污水干管施工以及洗瓦堰4万吨/日应急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高新南区污水溢流应急项目、基本完成高新西区污水厂提标改造工程,启动第二污水厂、骑龙净水厂和骑龙净水厂配套工程建设工作。

违法行为处罚。查处96起乱倾倒、乱排放餐厨垃圾、废水废渣等违法行为,罚款62260元;立案查处109件占道擦车、污水外溢违法行为案件,罚款69700元;行政处罚10件企业违法排污案件,处罚金额334万元。

■ 采访市民收集意见

宜居水岸建设。完成区内清水河无障碍段、栏杆堰无障碍段、老白杨沟河道改造工程,启动马河河道贯通整治工程和沱江河两岸整治提升工程,区内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专业力量介入,保障水清岸绿

引入河道专业巡查与管护公司。坚持政府督导、市场运作、齐抓共管的方针,充分发挥河道管护公司人员、技术、设备等专业优势,常态实施清污行动。

坚持智慧治水。针对高新区内30条河道进行科技智慧管理,搭建集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企业排污和环境风险监管于一体的环保水务智慧监管系统,建设共建、共享、共治的智慧监管统一平台,全面推行无人机智慧化巡河及河道实时在线监管和预警处理系统,有效提升河湖保护监管能力。

社会多元力量协同,共织护河一张网

发挥民间环保公益组织第三方公正立场,引进绿氧生态环境保护中心辅助河长办开展巡河工作、成为政府的“耳和眼”,发现政府未能发现的河湖问题,协同交办河湖问题,一起督促河湖问题整改,见证河湖问题整改成效。

同时,以群众对治河满意度为标杆,由专家河长、民间环保公益组织、民间河长等社会力量组成第三方评估单位,对高新区河湖治理成效进行第三方评估,提供第三方评估报告,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优,为上级河长与部门考核下级河长与部门提供参考与借鉴。同时以官民河长共同“清零”行动的方式开展高新区河湖治理成效“后评估”,辅助行政河长共同治河,对已列入河长制工作台账的河湖问题全部进行“清零”,确保已经发现的河湖问题确实得到整改,进一步落实成都市基层河长“多走一公里”相关规定。

最后以访谈交流的方式,汲取基层河长、民间河长、社会群众等对高新区河湖治理的建议和意见,形成访谈纪录片,推进河长制管理工作走向“精细化”与“可视化”,促进河长制长效发展,提升河长制整体管控成效。

发挥民间河长“协治”作用

高新区民间河长扮演“监督员”“巡查员”“评论员”“宣传员”四员身份,充分发挥民间河长在监督河长履职、宣传治河政策、收集反映民意、搭建沟通桥梁、跨区协调解决河湖问题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作为“巡查员”,民间河长积极巡河履职,做好“基本”工作。截至2021年5月,22名民间河长现场调研247次,巡查时长638小时,1432.29公里,共计发现235处河湖问题,将河湖问题及时反馈给官方河长,同时为提高河湖问题处理效率和整改率,健全了巡查范围→频率→内容→处置→记录的基本流程,建立了清单制定→清单分解→清单销号的问题处理机制,促进推动解决224处河湖问题。

作为“监督员”,民间河长巡河履职过程中对破坏河流生态问题和水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监督,及时劝导制止,并向政府部门反映违法行为。此外,民间河长还积极加入“清零”行动,现场与行政河长探讨问题点位情况,发挥监督作用,促进涉河问题整改。

作为“评论员”,民间河长积极参加官民河长交流会和流域治理交流会,就四乱、水生态破坏等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对河湖保护工作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与意见,为河长制工作建言献策。

作为“宣传员”,民间河长参加河长制宣传工作,积极参加河长制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单位、进机关活动,与党员护水队、基层河长、“河小青”分发河长制宣传资料,向社会大众普及河长制知识,并将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汇报给河长制办公室。

■ 实地调研

■ 治污设施诊断现场

高新区民间河长还在巡河履职过程中积极反馈区县交界河湖问题、积极参与锦江等流域交流会,与其他各区县民间河长、官方河长相互交流,了解各区县治理措施、治理动态,形成“民间跨区跨界跨流域联动”局面,助推解决河湖交界问题。

聘请“智囊团”释难解疑

聘请“水环境治理、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专家作为高新区“专家河长”,定期对区内河湖存在的“老大难”问题进行现场问诊,出谋划策。

为更好发挥专家河长的职能,根据每位专家河长擅长领域以及高新区实际情况,让专家河长分别在高新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维、湿地建设和运维、城市配套雨污管网建设与运维、高新南区锦江流域治理、高新西区幸福河湖建设5个方面遇到的疑难杂症进行释疑解惑,提供智囊支持。

开展流域跨界诊断。在2020年武侯区专家河长(兼任高新区专家河长)对高攀河上游武侯段水质、污水排放等河道总体情况摸排和诊断的基础上,高新区河长办与高新区专家河长对高攀河下游高新段全线开展了摸排和诊断,形成高攀河上下游系统治理的局面。

开展入河排污口诊断。近年来,由于城市发展排水户激增和污水管网带压,在污水处理厂处理效能不够时,就会导致部分污水回流通过雨水管网直排锦江(成都的母亲河),且呈现出持续性、间断性的现状。高新区河长办、专家河长和绿氧生态环境保护中心一起就锦江沿线污水下河的问题进行了排查和诊断。专家河长勘察了污水来源和当前治污措施,提出了合理设置临时污水设施的建议。

开展治污设施诊断。成都高新区肖家河中水湿地被评为国家污染减排试点示范项目,具有成都市区共建水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工程项目、中水综合利用和市民休闲游玩公园等“多重IP”。作为污水处理厂尾端中水的处理工程,肖家河中水湿地具有较重的环保功能属性。随着建成运维年限增加,湿地出现了些许效能下降等问题。高新区河长办、专家河长和绿氧生态环境保护中心针对肖家河中水湿地生境破坏(如湿地植物长势不好、植物衰败死亡等)等问题进行了现场勘察。专家河长指出湿地植物长势不好甚至衰败,可能是由于遭受病虫害、运行时间过久且未维护、湿地来水中断或暂停了几个月等系列原因造成的,正在研究解决办法。

■ 河湖保护交流论坛

营造全民参与的“共治护河氛围”

积极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发动群众开展爱水护河行动;将河长制不定期在学校与社区开展宣传,引导学生和社区居民爱水护河;设立“洋河长”,形成国际护水氛围;将区内的污水处理厂等环保污染设施向公众开放,缓解“邻避效应”,促进水资源综合安全利用;发动企业自发落实主体责任,杜绝污水下河,让河长制主动走进企业本身和企业职工,推行“企业河长”,让大量“旁观者”变身为“参与者”和“监督者”。

同时为了加强流域跨地区、跨流域综合保护,积极召开多元力量参与的河湖保护交流论坛,引导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幸福河湖,营造“全民共治”的良好治水氛围。

猜你喜欢
河湖河长高新区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加强河湖保护治理 改善河湖生态环境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遂宁高新区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河长制推行中法律问题探讨
山西省省内主要河流河长调整公示
从法律视角看“河长制”对水污染防治的作用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