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新烈
(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11)
档案馆建筑是档案事业发展中的产物,一个城市历史文化记忆的缩影,它的建筑风格既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建立在后现代主义的语境之下,具备整体性、创造性、关怀性;更要传承城市本土文化的特色及历史变迁的轨迹,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完美地结合交融在一起。如何在档案馆建筑设计和建设中体现出地域性,做到建筑和当地的自然、人文、经济等要素的协调共生,就是建筑师在设计中重点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以南宁市国家档案馆为例,分析其设计实践。
档案事业已经具备悠久的历史,在周代就有天府作为档案机构,后面汉代有石渠阁、唐代甲库、宋代架格库、明清皇史康等[1]。建国之后,中央和地方都建立档案馆,用来收集与管理档案。档案馆需要负责档案的相关工作,包括接收、征集、管理、利用等等,是各种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中心。
档案馆建筑逐渐成为各级地方政府档案事业的主体。当前各种档案信息数量不断增加,对于完备的电子档案库建设的需求提高,各地档案馆的建设也逐渐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在设计过程中需从自身的实际的需求,以建筑空间及当地的地域性着手,充分吸收地域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建筑的地域性是指建筑和所在地方的相关要素的特点关联,包括文化环境、自然条件、社会结构以及经济形态。地域性建筑的基本特征就是对当地自然条件的回应;利用当地材料、建造技术以及能源;吸收涵盖当地建筑形式在内的建筑文化成就;具备其他地域所不具备的独特、显著的经济性[2]。
建筑地域性是现代主义的特点之一,在现代主义建筑中,坚持理性以及功能主义,全面的利用各种现代科技成果,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当前现代主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注重生态、环境、建筑的地域性以及场所性,将时代性和地域性进行结合,就是现代建筑设计的主要发展趋势[3]。
在档案馆中,库房面积占据建筑总面积的比重较大,通常都超过了1/2,要更好地保管档案,在设计库房时就需要符合当地的气候环境,实现因地制宜。因为档案馆保管以及收集的都是所在地的信息资源,这也让建筑内在气质体现出地方特色。
另外,档案馆建筑需处理好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与体现时代精神之间的关系,建设一座既能体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地域特色,又能展现时代精神的大型现代档案馆建筑,根据“建筑的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的现代建筑创作原则,充分吸收地域优秀传统文化,融汇地域性建筑。
南宁市国家档案馆属于市级档案馆,按省级三类建设,为甲级档案馆;作为地方综合国家档案馆,是保管党和国家重要档案的档案馆和基地。
南宁市国家档案馆坐落在邕城南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也是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和睦相处的现代化城市。作为岭南地区,南宁也深受岭南建筑的影响。在整个设计中我们一直在寻求档案馆本身的特性及地域特点,力求设计出传统意蕴,现代建造,端庄稳重而不失灵气的文化建筑,让其变成深受市民喜爱的重要文化场所。
石室金匮是我国历史上皇家档案收藏的一个经典形制。这种建筑形态具有长远的历史,体现出富丽堂皇的特征,并且在当前的建筑设计中也得到了继承(如图1(A)所示)。
建筑以使用功能为标准进行划分,主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外盒”,另一部分就是“内核”。浅灰色“外盒”部分中包括多个组成部分,如内部技术用房区、对外服务区、库房区等等,利用传统中国建筑中的基本元素营造出“石室”式体量;“内核”是玻璃体,主要包括中庭和花园等相关的公共空间,使用玻璃材质和抽象广西传统建筑的手法,影射多重意味的珍宝,闪现内在的“金贵”。外框和内核二者穿插重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体现出良好的历史文化氛围,端庄稳重而的同时,又不失灵气。
档案馆建筑对内对外流线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对在地性的思考在本设计中有两个方面:对项目所在地域特征的表达;对建设基地周边环境的回应。于是在设计中采用不同的出入口及垂直交通,以解决交通流线问题,防止交叉干扰问题。
对于建筑的肌理逻辑,灵感来自竹简的抽象形式,设置的遮阳百叶,角度不一,好似竹简,通过对建筑细部进行简化,以及重组,营造浓厚的书卷气息,与现代文化建筑的形式意境相适应。
在建筑底部的骑楼设计,刻有广西各民族浮雕的柱子以及竖向玻璃窗,虚化的形式契合民居吊脚楼的意象,体现出地域性特征。将当地传统建筑中的庭院空间作为范本,用绿化中庭组织建筑的各个功能区域(如图1(B)所示)。
图1 空间造型
现代档案馆已经从保存档案文献的“保密机构”转变为公民享有档案公共信息资源的信息中心,服务民众,提高民众化素质等要求使档案馆从封闭走向开放。在同一时代,文化特征的差异性应强调地域性;而在同一地域,文化差异性应强调时代性。建筑的艺术特征与功能随时空变迁而变化,设计中应反映这几个方面的特征。
设计坚持设计与建造的当代性,采用当代技术成熟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造价经济。主要使用陶板、玻璃、金属等现代材料,采用标准化模块设计,减少现场消耗的同时节约建筑造价。项目在中庭设计通过使用钢管桁架结构作为支撑,更好地支撑玻璃屋盖,以解决大跨度的玻璃屋顶难题。中庭自然成为光的容器,让使用者更好地感受光影的变化,感知时间的改变。
自古有以竹简刻字记录文字及历史,今提取抽象与肌理为建筑元素,体现档案馆作为保藏和开发人类记忆的重要场所的意义。侧面竹简式遮阳的现代设计运用,隐含档案馆文化的历史厚重感与现代开放文化的结合。
南宁市国家档案馆作为南宁市五象新区的重要建筑,在创新与继承地域建筑风格中进行一些探索。设计将库房及其相关技术用房功能的功能体块进行堆叠,产生外部形体如巨石般稳固的形象。百叶及陶板外墙的表面肌理暗喻了古代记录历史的竹简。借取岭南建筑色彩以灰、白为主的色调。通过对材料的质感、色调的选择及多种材肌理之间的搭配,形成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视觉效果,来表达南宁地域建筑文化的层次感、多义性。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当前各种现代化技术在档案工作中得到有效的运用,比如计算机技术、微缩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等,档案工作的管理模式也发生了转变,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朝着现代化发展,自然对档案工作的条件以及环境提出新的要求。
南宁属于亚热带气候,夏热冬暖,常年雨水丰沛,潮湿炎热。岭南传统建筑在长期的发展中,积累丰富的适应自然环境的历史经验。建筑传承岭南建筑地域特征元素,迎合当地的地域气候,在首层周围设计骑楼及空中花园,不仅能够改善建筑热环境,还能够提供良好的绿色空间环境。
以绿色节能作为设计指导,结合档案库房的特殊要求,进行系统化生态设计。库房尤其是对温度和湿度等有特殊的要求。因此,设计过程中取消了常规的回廊设计,采用了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80厚保温材料+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复合保温墙体。复合保温墙体在南宁市国家档案馆的应用,在节约能耗、使用面积、工程造价得到了较大改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本项目通过传承与创新,在地域特征、建筑空间、技术措施等一系列手法,创造节能、环保、舒适的地域性新型档案馆建筑。
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自然条件以及社会环境,这也决定建筑的地域性特征,带有地域性的建筑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维持着建筑文化的多样性。南宁市国家档案馆的设计就是希望一个现代建筑可以体现出对地域环境的尊重,试着从不同的方面,体现出地域性属性,让档案馆建筑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实现现代内容和传统地域特色的和谐统一,希望可以给现代建筑设计的地域性特征表达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