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规划视角浅谈如何加强宜昌城区“人口集聚”

2021-07-20 05:56姚安立高浩武
建材与装饰 2021年21期
关键词:宜昌城区人口

王 琴,姚安立,高浩武

(宜昌市地理信息和规划编制研究中心,湖北宜昌 443000)

当前是城镇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阶段,城镇化领域的发展思想主要围绕人民的中心地位,具体表现在新型城镇化战略方面,即围绕人的城镇化,促进质量的提升。现基于规划视角浅谈如何引导城区集聚更多人口,加快建设“三城五中心”。

1 城区人口现状情况

人口总量方面,根据湖北统计年鉴和宜昌统计年鉴,2015—2019年,宜昌城区常住人口、城镇人口及城镇化率均逐年缓慢增加,户籍人口整体下降,净流入人口逐年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存在一定波动,如表1所示。

表1 2015—2019年宜昌城区及湖北省人口有关情况

人口分布方面,西陵区仍是目前城市中活动密度最高之地,复合了商业、行政、休闲、文化等多种功能,集聚了最密集的人口,而点军区、猇亭区人口总量明显较西陵区、伍家岗区等小。

人口素质结构方面,据近年省内相关数据资料显示,宜昌市常住人口中受高等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人数占比在省内各地市中除武汉外名列前茅,有一定优势,但与武汉存在较大差距。

2 存在的问题

目前城区人口集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人口城镇化水平虽高于省内平均水平,但城区人口年增长率趋于平稳,增长动力稍显不足;②人口老龄化严重,老年人口占比在全省居高位,且老年人口占比持续上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持续增加;③人口增长方向与用地投放不匹配,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城市用地空间由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变,“双中心、多组团”的规划空间结构特征初现,但人口增长方向未与用地空间相匹配,表现出职住不平衡特征。

3 基于自然资源规划视角的城区人口吸纳策略

3.1 竞争力——夯实宜昌区域职能

目前,宜昌区域职能特征偏弱,存在“三峡”世界品牌借力不足、区域协同发展和辐射腹地能力不足、区域综合交通网络统筹不足等问题,导致现阶段宜昌对周边人口吸引能力仍有待提升。宜昌需深入夯实以下的城区职能,如省域副中心、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城市及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等,从而增强区域辐射带动能力,积极承接人口转移机遇。

(1)更广度地对外开放,建设世界水电名城。以宜昌为节点打通水陆对外开放大通道,主动链接“一带一路”,深度借力三峡品牌,打造长江三峡旅游圈,构筑宜昌—区域旅游营运枢纽,与西安、武汉、重庆、长沙等城市共同构建国际旅游共同体;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推动宜昌工业产品“走出去”,借助三峡大坝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将国际大事件“引进来”,推动内陆城市国际化。

(2)更进一步的区域协同,围绕长江经济带,创建区域中心城市,更新“汉宜”共同体;促使区域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使其由“宜荆荆恩”逐渐转变和发展为“宜昌大都市圈”,并在张家界、荆州、恩施、襄阳的协助下,提升协同发展的质量。

(3)更全面的交通体系,对“一高两港”区域的交通网络进行更新和整合。进一步优化直接联通的高铁网络,并以区域为中心,创建航空枢纽及旅游机场,整合白洋港和茅坪港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加强与枝江站铁水联动,打造国际货运平台。

3.2 创造力——激发城市产业活力

随着宜昌尤其是城区的城市加快了转型步伐并调整了产业结构,不断转换新旧动能、构建汉宜创新共同体等手段大力促进产业的转化和创新发展,产业的大力发展,能促进人口聚集,建设区域性先进制造业中心、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

(1)产业发展“三回归”和“三融入”。总体来说,城区要做到三个回归:科技回归、人才回归、服务回归;三个融入:融入到国内大循环的产业链、价值链与供应链;国际大循环新型的消费领域;一带一路以及基建出海新兴市场中去。通过产业升级和资本转移带来人口的提升。

(2)提升城区大制造产业。为城区大制造业发展提质增效,依托传统主导产业,加强对科技的进一步创新,构建以“新材料科技+大装备”“新生物技术+大健康”“新能源科技+大环保”为支柱的“三新三大”科技制造产业簇群。

(3)培育城区现代服务业。创新升级城区现代服务业,构建外向、智慧的服务产业体系,特别是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贯穿在物流供应链、国际交往、数字经济等领域,同时积极发展科教、康养、旅游等领域,助推创新“宜昌服务”。

3.3 吸引力——构筑城市宜人空间

除收入因素、发展与提升空间外,创建的宜居、宜培养人才的优美环境氛围逐渐吸引周边人口特别是高端人才落户,加快建设区域性科教创新中心。

(1)打造职住平衡的空间布局。有关研究表明宜昌城区居民平均通勤距离5~6km,相当于大城市的出行距离的长度。城区职住通勤集中向西陵区联系,各区的自平衡度都不高。未来城区应重点盘活各组团内部产城空间布局体系,关注组团内循环效率,以匹配就业为重点引导新增住宅在产业集中地区重点投放。

(2)供给多样化的住房产品。临近就业中心增加中小户型住宅或单身宿舍,提供适合就业群体的相对低成本或过渡型住房选择;开展城中村改造“回头看”行动,保留基础设施和配套条件尚可的老社区,通过密度疏解和社区更新等方式,改造为适合初创人群的低成本生活空间;促进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并在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方面,提高社会资本的参与积极性。

(3)提供优质共享的公共服务。按照人性化需求,建设步行10min生活圈,均等化布局日常消费、教育、医疗、养老、运动、文化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此外,还需大力扩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使其具有相对较高的覆盖面,并使每一位持有居住证的居民,均能够享受到公共服务设施的便利,并在公共服务体系中纳入随迁家属,特别是随迁老人及随迁子女享受医疗卫生服务权利和义务教育权利。

3.4 感染力——塑造城市品质环境

宜昌山水资源禀赋优势显著,通过改善城市空间品质、塑造理想居住环境、彰显城市特色,可促使城市具有越来越大的感染力,从而加快建设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

(1)延续绿色优质的生态本底。对“两脉青山、一江五水”的自然格局进行加固,以生态保护为目的,加强管理和控制生态环境,促使自然生态格局更具稳定性。依据美国国家公园标准,展开对包含三峡、五峰、兴山在内的国家公园的建设,效仿上海崇明岛,来加强对百里洲国家生态岛的创新建设,促使创建的生态工程更具世界影响力。

(2)塑造特色彰显的城市风貌。对长江经济带区域进行优化和加强,注重其发展更富高质量、高品质和绿色化;挖潜世界级资源的价值,加强对长江两岸的建设,改善两岸的风景,使左岸和右岸分别呈现出都市特点和风景特色,促使主城滨江实现贯通开放,形成富有宜昌特色的城市风貌。

(3)挖掘多元活力的人文生活。让城市回归人的生活,通过遇见风景的魅力圈、遇见人文的文化圈、遇见活力的运动圈、遇见多彩的生活圈的建设,绘制市域风景魅力地区和城区活力地图,为不同的人群提供多样化的生活方式。

4 政策建议

4.1 保持人口科学增长,促进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①自2016年放开二胎政策以来,宜昌市新生人口有一定的增长,但逐渐显现放缓态势,需认真分析总结其原因,及时出台政策制度积人口科学增长;②加强对人才资源的进一步引进,依据汉宜创新共同体,构筑“流动实验室”、采用“技术顾问”等方式,促进区域之间的技术与知识交流,构建“候鸟式”创新人才池;在资金和政策方面,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和扶持,并借助多种方式,如政府公益培训、联合培训、订单式教育、委托培养等,来提升新型产业工人的知识素养和专业技能,使其更适应于当前的生产体系。

4.2 用足用活土地政策,实施产业

①从产业用地优先保障、加快供地机制、创新供地方式、优化供地服务等方面加强改革,推行产业化发展,并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人口增加;②推进集体土地入市,加速盘活农村集体建设土地资源,推动城市资本、技术、人才下乡,将新的活力注入到发展农村经济、振兴乡村产业中来,为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创建新格局。

4.3 实施户籍制度改革,助推城市化进程

①开放落户条件,全面取消城镇落户限制,优化简化落户程序;②鼓励各类人才落户宜昌,落实创业就业群体补贴,加大住房保障力度;③完善配套改革,维护进城落户农民权益,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平等共享,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

4.4 适时启动区划调整,提升城市竞争力

为了加快区域融合,可考虑将周边县市纳入宜昌主城区,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扩大城区经济水平和行政管理权,大幅提升城镇发展能力、辐射能力和城市竞争力,从而吸纳更多人口。

猜你喜欢
宜昌城区人口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湖北宜昌卷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满城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福田要建健康城区
对淮安市城区河道生态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