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斌,孙小棉
威海市立第二医院普外一科,山东威海 264200
在我国胃癌属于高发疾病,该病致死率极高,因此认为对于胃癌进展期的有效治疗手段极为重视。早期胃癌患者中,有70.00%患者并不具有特异性临床症状,有80.00%患者在被确诊为胃癌时已经处于进展期。进展期胃癌即患者的癌灶已经深入胃壁浆膜层和肌肤层,这个阶段的患者已经出现了远处转移的情况[1],仅采用放化疗治疗效果较差。临床对于进展期胃癌患者一般进行胃癌根治手术。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完善,实施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手术也愈发广泛,分析其可能性,该文通过分析该院于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98例的临床资料,评定治疗进展期胃癌采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9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49例。研究组男30例,女19例;年龄37~74岁,平均年龄(58.00±2.33)岁。参照组男33例,女16例;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58.36±2.74)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过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均属于原发性胃癌;患者均自愿参加该次研究,并在其家属知情的情况下签署相关协议。
排除标准:患有其他恶性肿瘤者;患精神疾病者。
研究组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手术,患者保持仰卧体位,建立气腹,压力保持在10 mmHg,在腹部作5个小切口[2],依次为右肋缘、左边腹部中间、右腹部中间植入5 mm的Trocar,在患者的左肋缘放置12 mm的Trocar,将其作为手术的主要操作孔,在肚脐下方放置10 mm的Trocar作为观察孔[3]。先对患者的盆腔和腹腔进行全面的检查,确定肿瘤所在的位置,之后确定淋巴清扫的范围以及胃切除范围。先从右侧开始,利用电钩先将胃结肠韧带离断,并将横结肠系膜前叶分离,对第四组淋巴结进行全面清扫。游离胃右动脉根部对血管进行离断,对第五组淋巴结进行清扫;对胃网膜右动脉和右静脉对血管进行分离,并且对第六组的淋巴结进行清扫[4]。当小网膜打开之后,顺沿着肝下缘向胃小网膜囊一直到食管下端和贲门右侧,并且对贲门右侧的第一组淋巴结进行清扫,需要注意对肝总动脉旁和腹腔动脉旁的淋巴组织进行清扫,之后利用切割闭合器对远端胃进行连续性的离断,在剑突下行划定5~7 cm的切口[5],并且将标本取出,在贲门上方3 cm的位置将食管切断,并且对切口进行保护,将胃脱出体外,在预切平面将肿瘤切除,在胃前壁戳孔进行胃食管吻合,并将胃前壁关闭,放置一根引流管。
参照组行传统的开腹胃癌根治手术,让患者保持仰卧体位,进行气管插管麻醉,在患者的上腹部正中间做好切口[6],对腹腔进行检查,确定好肿瘤所在位置,之后确定肝脏、脾脏等器官有无出现远处转移,利用大网膜进行曲离的方式从结肠中间的位置朝着脾脏进行检查,之后在大网膜根部将胃网膜左动静脉进行切断,选择左高右低位,对胃脾韧带进行全面暴露,从脾门开始进行清扫,一直到贲门左侧,其余方式同达人组。
对比和记录两组临床各项指标,包含淋巴结检获数、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住院时间。
记录两组并发率以及两组手术后各项指标,包含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手术后下床时间及止痛剂使用情况。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切口长度、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参照组,且研究组淋巴结检获数、手术时间均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项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临床项指标对比
指标研究组(n=49)参照组(n=49)t值 P值淋巴结检获数(枚)切口长度(cm)手术时间(min)手术中出血量(mL)手术后住院时间(d)43.77±11.72 8.60±2.20 338.55±68.70 336.93±210.32 16.72±3.77 25.72±10.29 15.89±4.60 300.58±68.72 436.98±232.75 21.00±4.20 8.101 10.007 2.735 2.233 5.308<0.001<0.001 0.007 0.027<0.001
研究组总并发症率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率对比[n(%)]
手术后,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手术后下床时间及止痛剂使用情况均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后临床指标对比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后临床指标对比
指标 试验组(n=49)参照组(n=49)t值 P值肛门排气时间(d)肛门排便时间(d)手术后下床时间(d)止痛剂使用情况(次)2.30±1.42 3.50±1.30 2.00±0.80 0.80±0.7 3.70±1.50 5.50±1.20 4.00±1.60 3.70±1.50 4.744 7.913 7.826 12.263<0.001<0.001<0.001<0.001
胃癌作为恶性程度较高的消化道肿瘤,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很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的情况[7],多数患者被确诊之后已经为进展期胃癌。进展期胃癌的发展快,患者的生活质量差。对于进展期胃癌通常进行胃癌根治手术。过往采用传统的开腹胃癌根治手术,其出血量较多,创伤口大,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临床开始应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手术,该手术能够利用腹腔镜清楚地观察到胃部周围的筋膜、神经、小血管等,能够直观地开展手术,对于病灶的清除效果更为理想[8],并且在进行手术时对于四周组织的损伤较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治疗效果显著。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手术的关键点为淋巴结获取数目,通常而言,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手术获取的淋巴结数目多于传统的开腹胃癌根治手术,但对于进展期胃癌患者,淋巴结出现受累的可能性也会明显提高[9],这需要扩大范围地进行廓清,受累的淋巴结还会融合成团将血管包绕,粘连较紧,也增大了廓清的难度,所以在进行手术的时候需要在腹壁上作小切口,将标本取出,并且建立消化道的操作孔,这样能够减少手术的难度和风险,淋巴结的廓清效果也更为理想,减少并发症的产生。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切口长度(8.60±2.20)cm、手术中出血量(336.93±210.32)mL、手术后住院时间 (16.72±3.77)min低于参照组 (15.89±4.60)cm、(436.98±232.75)mL、(21.00±4.20)min;研究组淋巴结检获数(43.77±11.72)枚、手术时间(338.55±68.70)min均高于参照组(25.72±10.29)枚、(300.58±68.72)min;研究组总并发率10.20%低于参照组34.69%;研究组的肛门排气时间(2.30±1.42)d、肛门排便时间(3.50±1.30)d,手术后下床时间(2.00±0.80)d、止痛剂使用情况(0.80±0.70)次均低于参照组 (3.70±1.50)d、(5.50±1.20)d、(4.00±1.60)d、(3.70±1.50)次(P<0.05)。该研究结果说明,腹腔镜手术的操作孔相对较小,在腹腔镜的帮助下可以更加直观地对病灶位置进行探查,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手术操作,并将手术组织精确地分离出来,对患者机体应激较小,同时可有效减少患者切口出现感染现象,胃部受到创伤较小,术中出血量也可有效减少。该研究结果与相关研究[10]结果一致。进展期胃癌患者实施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手术,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该研究结果中显示,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差异较为明显,与任屹学者[11]《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短期疗效观察》中的研究结果一致,该文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行胃癌根治手术的18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将180例患者分为开腹组(n=74例)及腹腔镜组(n=106例),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淋巴结检获数量(23.15±3.32)枚、术中出血量(116.15±12.24)mL均显著优于开腹组(23.04±3.3)枚、(185.75±20.40)mL。腹腔镜组并发率为5.66%低于开腹组13.51%(P<0.05)。得出结论采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手术在治疗进展期胃癌方面可以获得更优质的短期疗效,具有创口小、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势,预后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进展期胃癌患者实施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手术,创口小、出血少、出现的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