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颖
新汶矿业集团莱芜中心医院心脏康复科,山东济南 271103
COPD多会累及肺实质、气道或是肺血管,是以气流受限为基础的炎症疾病。其病因是呼吸道长期受有害颗粒或是气体侵袭,病情进展相对慢,且病程比较长,是呼吸系统中的难治性疾病[1]。其常规疗法是祛痰与扩张支气管,可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但其远期疗效有效,可能因疾病复发再次住院[2-3]。康复训练是其常用训练方法,目的是计划性且针对性地训练肺功能,提升患者的运动耐力。心肺运动康复训练是最为理想的训练方式,其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进行长期性训练,提升其活动能力[4]。此外,该项运动的技术成熟,护理人员可全程指导,进行及时调整和优化,可以实现连续性和全方位训练,推广性较强。该研究方便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间来院治疗的71例COPD(稳定期)患者,用于分析心肺康复运动对于疾病转归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方便选取的71例患者均患有COPD,且处在疾病稳定期。纳入标准:经血气分析或是X线诊断为COPD;对研究完全知情同意;意识清晰;经伦理委员会审核以后准许研究开展。排除标准:伴有用药禁忌证;近1个月曾服用糖皮质激素;伴有精神或是意识类障碍。71例患者中,根据抽签法分组,A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35~67岁,平均(50.26±0.71)岁;病程0.8~5年,平均(2.58±0.11)年。B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31~65岁,平均(50.87±0.28)岁;病程0.4~6年,平均(2.97±0.27)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B组予以常规治疗,如根据每日104~146 kJ/kg计算总热量,糖与蛋白与脂肪的比例为30%∶50%∶20%。营养师根据患者情况制定营养素口服剂量,选择立适康,由整蛋白型营养制剂、乳清蛋白和谷氨酰胺配置而成。同时选用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1吸/次,2次/d。A组针对心肺功能予以康复运动训练,如下。
1.2.1 个体化培训 患者出院前,由专业医师一对一培训患者,指导其练习呼吸和运动训练方法,针对患者的掌握度针对性强化薄弱环节训练。解答其疑惑,讲解规律训练对于病情康复的积极作用。训练后对其进行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考核,确保其能够准确且独立地完成训练。
1.2.2 训练管理 嘱患者加入微信群,以此为咨询服务平台,可线上提出训练问题,由群管理员进行解答和指导。管理员定时在群内发布提醒信息,督促患者按时上传训练信息,并进行评价和指导。
1.2.3 呼吸与运动训练 教授患者进行膈肌呼吸、缩吸呼吸或是腹式呼吸等训练方法,每组动作需要重复4~8次,训练2~3组/d。同时使其掌握全身呼吸体操练习法,先进行平静呼吸,而后转为立式和前倾呼吸,再转为平举上肢时吸气,单举上臂时呼气,最后进行腹式缩唇呼吸,训练2次/d。运动形式主要是步行,每日步行10~30 min。在运动前需要先进行舒展运动,可根据体质和耐受力确定步行时间和速度,期间避免劳累。训练原则为循序渐进,先进行短时间和低次数训练,逐渐延长时间并增加次数,直至达到医嘱的训练要求。若训练途中有无力或是胸闷表现,则中止训练。
观察肺活量/预计值(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活量(FVC)和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记录再次住院率。利用6 min步行距离(6MWD)测评患者的运动耐力,训练前后在未吸氧状态下沿30 m长平坦地面快步往返走,时间为6 min,测定患者的总行走距离。
数据处理经由SPSS 21.0统计学软件完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的肺功能指标水平均有所升高,且A组的指标水平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指标时间A组B组(n=36)(n=35)t值 P值VC%(%)0.063 7.283 0.950<0.001 FEV1(L)0.230 5.480 0.819<0.001 FVC(L)0.066 2.186 0.947 0.032 FEV1/FVC(%)训练前训练后t值P值训练前训练后t值P值训练前训练后t值P值训练前训练后t值P值55.29±5.37 71.59±6.22 11.830<0.001 1.51±0.39 2.55±0.48 10.033<0.001 1.58±0.66 2.32±0.82 4.195<0.001 46.88±5.08 65.79±6.34 13.889<0.001 55.37±5.30 60.88±6.17 4.031<0.001 1.53±0.34 1.97±0.41 4.915<0.001 1.57±0.61 1.91±0.76 2.075 0.042 46.79±5.14 57.19±6.26 7.639<0.001 0.074 5.751 0.941<0.001
A组的再次住院率统计为2.78%(1/36),B组的再次住院率统计为20.00%(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5,P=0.022)。
训练后,两组的6MWD均远于训练前,且A组远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6MWD结果对比[(),m]
表2 两组患者6MWD结果对比[(),m]
组别训练前训练后t值 P值A组(n=36)B组(n=35)t值P值261.05±21.32 262.34±20.66 0.259 0.797 320.95±28.61 295.14±27.05 3.904<0.001 10.022 5.752<0.001<0.001
流行病学证实[5-6],COPD在全球患者的死亡病因中占据第4位,且在>40岁群体中患病率达10%,是备受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机制多为肺实质亦或是气道慢性炎性反应,大量激活或是增殖炎性细胞,增加炎症介质的具体释放量,导致肺结构受损。临床多行氨茶碱、抗菌药等对症治疗,同时需要辅用康复疗法[7-8]。心肺康复运动是持续性和个体化训练方式,由专科学者结合患者的体重与身高等因素制定训练方案,根据其生理与病理状态,骨骼与心肺代谢功能调节康复训练,避免运动方式不耐受[9]。其是人体循环或是呼吸功能的主要衡量模式,可综合性评价COPD的转归情况。其训练原则为循序渐进地开展康复指导,要求患者完全遵医嘱进行训练,不可擅自停止训练或是增加训练强度[10-11]。
训练后,A组的VC%为(71.59±6.22)%,B组为(60.88±6.17)%;A组的FEV1为(2.55±0.48)L,B组为(1.97±0.41)L;A组的FVC为 (2.32±0.82)L,B组为 (1.91±0.76)L;A组 的FEV1/FVC为(65.79±6.34)%,B组 为(57.19±6.26)%(P<0.05)。A组的再次住院率(2.78%)低于B组(20.00%)(P<0.05)。说明心肺康复运动可以有效扩张呼吸肌,舒张支气管,增加肺泡的实际通气量,进而优化气体的交换功能,改善肺功能[12]。此外,其能够减少再住院情况,对于COPD的根治效果较佳。训练后,A组的6MWD为(320.95±28.61)m,B组为(295.14±27.05)m(P<0.05)。与吴海燕等[13]结果[实验组训练后的6MWD为(327.3±44.6)m,对照组为(293.1±44.7)m(P<0.05)]基本一致。说明该研究的信度高,对于COPD康复训练的指导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针对心肺功能进行康复运动训练可以高度清除呼吸道内部的分泌物,提升免疫力,且持续性和尽早训练可使COPD患者最大化和长时间获益,改善其远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