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芳,逄 艳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二中医医院 肿瘤科,山东 青岛 266400)
恶性肠梗阻,简称MBO,是指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造成的肠道梗阻[1]。大多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常为不全性肠梗阻。常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排便、排气消失等。梗阻后期,患者可出现体温升高,腹胀更加明显,肠管扩张后肠壁增厚,渗出增加,如病情继续进展,患者腹痛可转为持续性腹痛阵发加重的肠缺血绞窄表现,甚至出现肠穿孔、感染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MBO是胃肠道肿瘤和盆腔肿瘤晚期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不适症状多,梗阻部位常为多发,手术切除可能性小,病情危重,预后差。因此如何减轻MBO所致的消化道反应,尽快恢复胃肠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笔者采用脐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癌性不完全性肠梗阻,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7年10月~2020年6月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二中医医院肿瘤科就诊住院20例患者,病理诊断确诊为恶性肿瘤,采用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例。入选年龄42岁~72岁,平均(56.4±9.7)岁;胃癌4例,结直肠癌9例,卵巢癌7例。对照组中,男4例,女6例;年龄40岁~66岁,平均(51.4±9.1)岁;胃癌4例,结直肠癌2例,卵巢癌4例。治疗组中,男5例,女5例;胃癌4例,结直肠癌1例,卵巢癌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①符合《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与《癌性肠梗阻诊断标准及治疗专家共识》诊断标准;②预计生存期>1个月;③能够连续脐灸配合中药保留灌肠;④心、肝、肾脏功能无严重障碍;⑤签署知情同意书。
①患严重的器质性病变或感染,不能按本方案进行治疗者;②其他原因引起的肠梗阻;③有精神障碍言语不能清晰表达者。
所有患者入院给予对症治疗,如抑酸保胃、生长抑素抑制消化液分泌,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营养支持,必要时抗感染等治疗。
在基础治疗上给予100 mL生理盐水保留灌肠,1 d 2次。
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脐灸配合四磨汤加减中药汤剂保留灌肠治疗。
2.2.1 脐 疗
脐灸药物应用自拟健脾和胃方。药物组成:半夏10 g、吴茱萸10 g、肉桂10 g、丁香10 g、全蝎5 g,将药物按照一定剂量比例研碎为极细药末。具体操作如下:患者体位取仰卧位,将健脾和胃方药末填满脐部神阙穴,选取大小适中厚约0.3 cm的新鲜姜片,将姜片穿刺数孔,覆盖于脐上,上放制作好的面碗,用陈艾绒做成的艾炷置于药碗中,连续施灸5壮,灸约2 h。以患者感温热为主,防止烫伤。灸后用一次性敷贴固封脐中药末,12 h后自行揭下,温开水清洁脐部。过程中注意观察皮肤状况,避免出现灼伤。
2.2.2 中药保留灌肠
应用四磨汤加减中药汤剂保留灌肠。药物组成:大黄(后下)10 g,木香15 g,莱菔子20 g,乌药10 g,槟榔10 g,枳壳15 g,桃仁10 g,赤芍10 g,厚朴10 g。上述药水煎后取汁100 mL,将药液冷却至38 ℃~41 ℃,嘱患者先排空二便,将导尿管向患者肛管插入15 cm~20 cm,用注射器将100 mL药液缓慢注入其中,1 d 2次,每次至少保留30 min,1周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3.1.1 缓解率
癌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疗效判定标准根据《实用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学》与《癌性肠梗阻诊断标准及治疗专家共识》制定。完全缓解(CR):患者可饮食,有排气,轻微腹痛腹胀,肠鸣音正常,腹平片正常;好转(PR):患者可饮食,有排气,腹痛腹胀、肠鸣音、腹平片较前好转;无效(NP):治疗无缓解或较前加重甚至需要手术。有效率=(CR+PR)/n×100 %。
3.1.2 生活质量评定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KPS评分量表,评估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0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3.3.1 两组患者治疗后缓解率比较
治疗组有效率90.00 %,对照组为60.00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比较 例
3.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arnofsky评分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Karnofsky评分治疗后相对于治疗前均升高,经过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其Karnofsky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明显,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arnofsky评分比较
恶性肠梗阻属中医学“关格”“肠结”范畴,恶性肠梗阻病因复杂,多由虚、毒、痰、瘀交结而发病[2]。其中以虚为本,痰、毒、瘀为标,是本虚标实之证。正所谓“凡脾胃不足,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正气亏虚,正虚邪实,肠腑气机不利,瘀血留滞肠道使肠腑气血瘀结,肠腑传化失司,食入之水谷精微不升,浊气不降,积于肠内,积滞上逆导致肠梗阻。当代医家辨证论治癌性肠梗阻的病理基础为瘀毒互结,腑气不通,中医学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六腑以通为用”的学术思想,腑病宜走不宜守,以降为顺,以通为用,故有“腑病以通为补”之说,因此无论初病还是久病,治疗当以行气通腑、化瘀解毒为法。运用此法,予中药汤剂保留灌肠,能有效解决恶性肠梗阻患者口服泻下剂困难的问题,减轻或缓解恶性肠梗阻的症状及体征,对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一定帮助[3]。
脐为中下焦之枢纽,与诸经百脉相通,可调治全身及脏腑气血。从组织结构上看,脐周部位皮肤薄弱,且分布着丰富的神经及血管,药物易透皮吸收。脐灸中药,可使药物有效成分通过脐周薄弱的皮肤吸收直达病所,避免口服药物对肝肾损害,不增加胃肠负担,适合癌性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4]。脐灸可随时观察患者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及时做出相应处理,具有操作方便、使用安全、副作用小、可重复给药的优点。
中医外治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癌性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肿瘤日久,脾阳虚,胃气上逆,应用脐灸中药温阳健脾、和胃止呕[5],方中半夏、吴茱萸和胃止呕,丁香行气,肉桂温通经脉,全蝎引诸药上达病所。
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脐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癌性不完全性肠梗阻有效,但由于观察例数不足,可能会出现数据偏差,致证据强度不够,有待进一步加大病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