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裕 刘 宇 蒋亚华 赵 敏
(宿迁市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重点实验室,宿迁市风景园林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 宿迁 223800)
居住区小游园是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积累着居住区的特点和个性,凝聚着居住区的历史、精神和文化[1]。居住区小游园景观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地域文化和审美趋向的写照,是将香气浓郁的地方特点与优美的景观相融合的表达场所,且只有利于地域文化景观才能使居民具有社会认同感[2]。目前,国内外许多城市对居住区小游园已开展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配置[3,4]、功能划分[5,6]、设计风格[7-9]等方面,但对人文关怀精神在居住区小游园应用的相关研究甚少,在苏北地区几乎没有。因此本文以豫东新区小游园为例,分析人文关怀理念在居住区小游园的运用,以期为居住区绿地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人文,通常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特别是指人类的精神文化。人文的核心是关注人,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人文关怀是关注人,关心人,重视人的个性,满足人的需求,尊重人的权利[5]。居住区是城市发展坚实的后盾,衣食住行是人们最根本的生活保证[10]。而居住区景观是坚实后盾后面的海绵,为居民繁忙的生活提供缓冲的空间。但目前居住区绿地中多出现“灰空间”现象[11,12],即居民多待在家中,规划的居住区小游园绿地缺乏人性化设计。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探讨人文关怀理念在居住区小游园中的设计不仅显得及时和必要,也必将对人文关怀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豫东新城小游园位于宿迁市宿豫区,宿迁位于长三角北翼,历史悠久,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北临骆马湖,南临洪泽湖。自古以来宿迁就有“居两水中道,扼二京咽喉”的说法。两水指的是黄河和长江,二京指的是北京和南京。乾隆曾六下江南,五次到过此处,并称赞宿迁是“第一江山春好处”。
本次设计的区域面积为10 950.74 m2,整体呈东西走向,近似带状。东面为南京外国语分校、北面为豫东新城,南面为城市主要河道,西面有城市主干道。豫东新城建筑风格偏新中式,而宿迁的地域文化是楚汉文化,刚强雄浑、尚武崇文、勇于竞争,这些文化影响了人民的生活习惯和追求信仰。
该场地不仅是居住区小游园,还能满足附近学生的散学娱乐和休憩需求,因此,在规划设计时,更加注重使用人群的特点,在保持居住区小游园的主题下,根据园林的艺术造园手法和现有的环境资源,打造具有特色,简单中追求创新,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小游园。
有利条件:场地内地势平坦,没有复杂的地形,地貌。能够有效的利用小面积的土地打造出理想的景观效果。周边区域有完善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系统,人流量大,游览时间较集中,交通便捷。能够满足居住和学校的人群需求,提高生活幸福感。
不利条件:场地面积较小,狭长,不便进行景观延生,且场地内还有电线杆,需要注意围合,以防儿童靠近,发生不必要的意外。
人有亲近自然的本能,本设计为了保证居民的参与感,所构筑的景观多为开敞空间,能拉近居民与自然的距离。同时,为了满足功能上需求,设置足够的活动空间和安静独处场地,打造一个多功能的居住区小游园,方便居民和学生的使用。
为了突出此小游园的实用性和景观性,本设计将场地划分为五个功能区和一个核心景观轴,功能分区景观布置疏密得当,满足居民生活娱乐、休闲的需求,并利用道路贯穿整个景观轴,连接五个功能区,做到既方便通行又利于游览。豫东新区小游园鸟瞰图如图1所示。
3.2.1 入口广场区
由于其狭长的地块限制和人流量的方向,小游园设置了两个入口,东入口主要服务于学生,西入口主要服务于居民。西入口以体现美观性为主,设置了花架、花镜、铺装与绿植,主要创造一种绿色的空间,吸引居民进入。东入口放置了景观石,作为入口的标志,结合景墙、植物等(见图2)。
3.2.2 运动健身与休闲娱乐区
运动健身区位于小区南门西侧,主要供老人健身使用,设置了运动健身器材、软质铺装、景观树池等,兼顾绿化和休闲运动,进一步提升豫东新城小游园的健身功能,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体育活动需求。该场地靠近小区入口,方便居民饭后至此锻炼,且该场地为原居民锻炼的场所,稍加改造就可以利用(见图3)。
休闲娱乐区的场地较开敞,设置了亭、廊等休憩建筑,在满足居民游玩的同时,居民可聊天、下棋、打牌、社交等。这些休闲娱乐设施能丰富居民生活,为居住区增添活力,促进邻里关系,还可以缓解居民的工作压力,优美的景观环境还可以调节居民的情绪,缓解生活压力。
3.2.3 儿童活动区
豫东新城小游园位置独特,靠近居住区和学校,使用者中儿童占很大的比例,因此儿童活动区是该小游园的主要活动场地。该场地空间宽敞,道路便利,与其他场地连接通畅,且儿童活动区充满趣味性,设计时放置了滑滑梯、跷跷板、秋千等儿童设施,结合曲折的涂鸦墙,可以让儿童在此绘画、涂鸦,鼓励儿童进行创作。考虑方便成人照看,将娱乐休闲区与儿童活动区相连,设置了亭、廊等休息性建筑。
同时,考虑到安全性问题,儿童活动区的场地选择在小游园内部。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采用乔灌木结合,色彩季相变化丰富,避免选用有毒或带刺的植物,以防误伤儿童,努力打造一个优美、舒适、玩耍与休憩结合的儿童娱乐空间。
3.2.4 中心广场区
中心广场区是景观设计的中心,也是豫东新城小游园的“景观核”。该区域的设计兼顾景观美和休憩娱乐。设计时,在路口接轨处设置了景观草阶,增加景观的空间感和立面感。草阶的两边是对称放置的花钵,草阶的后方放置了雕塑,强化景观标志。此外,在广场上还放置了景观亭,供居民和游人休息,并利用跌水池提升小游园的活力,增加动感。考虑到小游园南边河道为城市主要河道,设计时也加以利用,打造丰富多彩的滨河景观小游园。
3.2.5 安静游览区
景观需要动静结合,需要安静的场所供居民观赏、聊天,拉近邻里关系,通过环境优美,植物茂盛的围合空间来设置静态空间,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居民需求。
该区域以小区南门作为分界线,地块狭长,人流量相对较小,在此区域单独设置曲折幽深的游步道,结合茂盛的乔木和缤纷的花草,让观赏者进入此处,犹如进入世外桃源一般。
3.3.1 入口景墙
入口区域景观性要强化,同时又要能体现小游园的特点。在设计时,利用花架、花镜等营造开敞空间,设置景墙和置石,起到标志的作用。但由于小游园面积较小,在进行入口设计时,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运用漏景和框景等艺术手法,能够加深空间的深度,丰富景观。在入口的铺装上,设置了绿化草坪、花镜,柔和了硬质铺装的生硬,将游人潜移默化的从城市带入自然。
3.3.2 樱花漫道
樱花漫道选在西面狭长的道路上,该道路靠近水边,且地块狭长,可以列植不同时期开花的樱花,结合水边垂柳、桃树、水生植物等,优化植物配置,营造一种漫步花海的感觉,形成春季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尤其春季的时候,垂柳抽出新芽,桃花、樱花竞相开放,鸟语花香,一阵春风,樱花飞舞,又是一种春季好风光,让人震撼。
3.3.3 和风亭
豫东新城小游园的西面,人流量较少,靠近水源,在此设置可供休息的景观亭,结合较封闭,幽深的背景绿化,坐在亭中,可观赏不远处的水景,周围是静谧的树林,“闲云野鹤”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感。该亭为方形,木质材料,结构简单、通透,打破建筑的厚重和景观的封闭,同时体现豫东新城小游园的活力,建筑与绿化,虚实结合,融为一体。
在豫东新城小游园的规划设计中,既参照了古人的理想园林,也加入了现代的设计手法,遵循人文关怀的理念,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设置了观赏景观、活动广场、运动场地、休憩区域。设计中,根据小区的建筑风格,采用新中式和西式相结合,考虑到居民的参与感,设置了涂鸦墙和文化墙,使小游园承担了传播社会文化,为附近居民和游人创造了一个环境优美、适合人居、生态环保、且有文化底蕴的居住区小游园。但由于园林景观的复杂性和植物生长的不确定性,在设计时需要考虑诸多因素,涉及到的内容和范围也是非常广泛的,需要更多的经验和知识来提升小游园的景观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