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艺
摘 要:《书道全集》是日本所出的历代书法作品大全式的出版物,在中国古代文字文物资料方面非常丰富,且发表非常及时,可是国内很少有相关介绍。《甲骨文合集》在编纂过程中曾参考平凡社所出两版《书道全集》第一卷,但对有些内容还是有所忽略,《甲骨文合集来源表》对其著录也不十分清楚,本文在简介《书道全集》第一卷內容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一一廓清。两版《书道全集》的编纂展示了日本学术界与书法学界的交流与互动,值得我国在编纂书法普及读物时进行借鉴。
关键词:《书道全集(殷周秦卷)》;甲骨著录;甲骨文书法
汉字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字,用线条和笔画组成的形体既可以来记录语言,又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形成了独特的汉字书法艺术,这种艺术形式得到了汉字文化圈各个民族的普遍喜爱和欣赏。中国本土之外,韩国和日本也把书法作为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而有所传承。传承书法的重要资料是历代书法作品。近代以来,印制发行的历代书法作品是人们欣赏和学习书法的基础,也使得书法艺术具有更广泛的受众和爱好者。
日本的《书道全集》就是历代书法作品大全式的出版物。最早是由平凡社于昭和六年(1931年)出版,为一套汇集中国、日本、朝鲜历代书法名篇的丛书,共27册,分册主要以时代为序,中日朝混编,前23卷及第25、26卷为历代作品,第27卷为印谱,第24卷为中、日、朝书法史和全套书的目录索引。书籍装帧精美,硬质封皮,以橘色绣花绢布包蒙,封面上贴白纸书写的书名《书道全集第X卷》,书脊上也压印有《书道全集》,书顶金色,每册均有函套,函套上印有更多本册的信息。昭和二十九年(1954年)平凡社又出一版《书道全集》,这一套共28册,分中国卷和日本卷,中国卷包含印谱16册,日本卷包含印谱12册,整体仍依时代为序(两版分卷情况详见附表)。平凡社为下中弥三郎于1914年创办,以出版事典词典和百科全书著名,在出版介绍中国文化历史和文物考古书籍方面也颇负盛名。所出的这两版《书道全集》,出品人均为下中弥三郎,后又有多次重印,有印至20多次的。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出品人改为下中邦彦等。台湾大陆书店1980年所出《书道全集》,系翻译印刷昭和二十九年版的《书道全集》中国部分,共16卷。平凡社和其他出版公司如河出书房、讲谈社等又继续出版有《中国书道全集》《定本书道全集》《现代书道全集》《入门书道全集》等,或以时代分卷,或以书体分卷。由于历代书法材料众多,因此,各书、各版材料也稍有不同之处,书中所附论文一般也不相同。日本如此多的《书道全集》,发行量和重印次数都很惊人,可以想见,日本人对书法学习的热情。
平凡社所出两版《书道全集》第一卷均为殷周秦卷,选录有商代甲骨文、金文,周秦各种文字材料,均附有研究和介绍材料的文章若干,非常适合研习先秦书法。国内介绍日本《书道全集》的比较少,因此,就笔者所见,简单介绍一下两版《书道全集(殷周秦)》的内容,并将各书中所著录甲骨片与《甲骨文合集》和其他甲骨文著录对照校对,以期方便大家使用。
一、平凡社1931年版《书道全集(殷周秦)》的内容和所著录的甲骨
昭和六年(1931年)的《书道全集》第1卷的内容主要是著录殷周秦三代文字材料。著录甲骨92片(含照片),商周秦青铜器铭文拓片176篇,货币16个(有3个无拓片),以及石鼓文、诅楚文拓片,琅邪台刻石、泰山刻石全拓,还有少量的陶文、砖文,书前有23件青铜器器影照片,大多为日本收藏家所藏。书后附有概说6篇:《中国的古铜器》(香取秀真)、《甲骨文字概说》(樋口铜牛)、《钟鼎文字概说》(樋口铜牛)、《关于甲骨文字的著作》(藤原楚水)、《关于金文的著作》(藤原楚水)、《石鼓文研究》(中村丙午郎)。樋口铜牛的《甲骨文字概说》从甲骨文的发现、研究,古代占卜的发展,与日本骨卜的简单比较,甲骨文的契刻工具,甲骨文字与其他古文字的关系以及甲骨文书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述说。虽然文章不长,但提出的一些问题却是值得深思和深入研究,如甲骨文所反映的古代占卜问题等。藤原楚水的文章罗列和整理了甲骨文和金文著录及研究的书籍,从中可以看出日本学界对中国出土文献研究的密切关注。
《书道全集》中收录金文拓片颇多,在著录体例上,若是原大则注明“原寸”,若有缩放则不注明。其中注“原寸”者颇多,取以与《愙斋集古录》《三代吉金文存》等相比较,则《书道全集》的拓片比其他二书都略大,可见《三代吉金文存》中是有缩放的。在特别印制的照片中,有端方的柉禁照片,此照片应是梅原末治1933年写作《柉禁的考古学考察》一文时所使用的照片,比端方《匋斋吉金录》著录的多出6把铜杓,结成一束放于尊内。这张照片带来了不少关于柉禁器物群数量的争论。①
1931年版《书道全集》著录的甲骨拓片均是采自《殷虚书契菁华》和《铁云藏龟》,由于为翻印,文字不甚清晰,参考价值不大。在书前照片中,著录了河井荃庐藏的黄组龟腹甲大版,和中村不折藏的两版宾组大骨。河井氏龟甲比较完整,腹甲上兆痕、兆序清晰,卜辞排列井然有序,可以证明黄组所谓祊祭卜辞是以占卜牢牲为中心,进行连续卜问的成套卜辞。②郭沫若1933年在日本文求堂所出《卜辞通纂》著录此版照片两幅:通64及别二.2,在别二.2的说明中说:“此为东京河井荃庐氏所藏,前于世系组中已揭出之(第64片),乃自某通俗字书所转录,继由文求堂主人请之河井氏,复得摄此影,故重录之,以示珍异。”③其中“某通俗字书”即是指1931年版的平凡社《书道全集》。别二.2的照片清晰度高于《书道全集》,因此,在编录《甲骨文合集》时,使用的是《卜辞通纂》的照片。从郭沫若的叙述可以看出,平凡社《书道全集》应是首次对这版龟甲进行著录,后来郭若愚《殷契拾掇三编》140著录此片拓片,并有缀合,近年又不断有新缀,几为完甲。④
中村不折氏藏的两版宾组大骨也均是以照片形式著录,第一版是牛肩胛骨的下部骨扇和臼边位置,有5条卜辞,分别关于妇好、雨和光致送羌奴之事。《卜辞通纂》别三.1再次著录此版照片,并多出反面照片。1939年出版的《殷契遗珠》620刊出此片胛骨正反的拓本,《甲骨文合集》94正反即选自《殷契遗珠》。《书道全集》的此片正面照片为此片胛骨的首次著录,可不知为何与《卜辞通纂》的照片呈左右镜面反相,结合《殷契遗珠》620正反拓本,《书道全集》在编辑出版时可能出了一些问题。此片的拓片和两幅照片均有不清晰的地方,董作宾曾作该骨正面摹本。⑤
第二版为牛肩胛骨骨首部位的正反照片,相应拓片是《甲骨文合集》9040正反,出自《殷契遗珠》453正反。照片为原大,拓片因拓上了牛骨对边侧面的文字,因此,显得比照片宽大。照片反面相当清晰,甲骨的修治与打磨痕迹明显。正面兆痕和反面钻凿灼痕都很清楚,可以看出此版钻凿的烧灼状态与正面兆痕的关系。此版骨首背面有12个钻凿,其中2个残缺,颈部上数第三排的两个钻凿没有灼痕,相應正面亦不呈兆,此为钻凿而未灼例。①正面有卜辞3条,两个占卜主题,一为庚辰宾贞,丁亥是否下雨,正反对贞,分别占卜了两次。一为是否致送,从残骨看只有一次占卜。反面有卜辞1条,占辞1条。反面的卜辞仅前辞4字:“乙亥卜,韋。”从刻写位置来看,应为正面“贞:以”的前辞。占辞为“王占曰:其雨。[求] [嬉] [嬉]。”应是正面庚辰日的占辞。在《殷契遗珠》中前辞的4字并未拓出,占辞最后两个字也不清晰。核此照片,反面各家释文均不精确。此处做摹本如图。
《甲骨文合集》在编辑过程中对本版《书道全集》有参考,在《甲骨文合集来源表》(以下称《来源表》)中以《书道》指1931年版的《书道全集》,只是《来源表》所录并不全面,在编号方面也较为混乱。如《来源表》下册中列出出于此书的共有以下4片:
“书道5.17(正)”应为“书5.17”,是著录于1954年版《书道全集》的第17片甲骨,在《来源表》上册中,还有书道6.4没有被下册列入。其实1931年版《书道全集》除特别印刷的三张照片之外,其余均翻印自《殷虚书契菁华》和《铁云藏龟》,从甲骨的著录角度看是无足称道的,《合集》完全可以不必参考并列入来源。三片照片却是首次著录,应列入来源,此补其在《合集》中的著录如下:
平凡社《书道全集(殷周秦)》(1931年版)虽然只是“通俗的文字书”,然而将新出新藏文物刊载出来,并配以相关知识小讲和释文,在书家对这些材料的利用方面,非常方便和实用。
二、平凡社1954年版《书道全集(殷周秦)》的内容和所著录的甲骨
昭和二十九年(1954年)所出的《书道全集(殷周秦)》,依然著录殷、周、秦文字材料,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货币文、玺印文、漆器、帛书、竹简、石鼓文、琅邪刻石、泰山刻石、秦诏权、秦诏量等。与1931年版相重者较少,有些重者如石鼓文、毛公鼎、散氏盘等,采用的则为不同的拓本。
本版书前有《中国书道史1》(神田一喜郎)、《中国文字的构造法》(小川环树)、《甲骨文、金文的书体》(贝塚茂树)、《古铜器的形态》(梅原末治)、《近期出现的文字资料》(梅原末治)、《关于古印》(水野清一)、《关于古石刻》(神田喜一郎)7篇文章,书后有《图版解说》《古铜器形态图》《书人小传》《参考文献略称表》《金文释文用字例》《年表》《插图目录》《图版目录》等对使用本书非常便利的释文和工具表格。此版金文按照时代顺序编排,在商代族徽金文的处理上,则按动物、战争与经济相关、军事相关、表现器物、王子和举氏、表现生活、有亚字形要素等将相关材料聚合。甲骨文的著录更是在拓本或照片之上蒙有一层硫酸纸摹本,并用虚线区分卜辞,其侧则印有释文。书后的图版解说和释文也不是简单的释文,而是有相关背景介绍,以及卜辞通读等内容。本书图版解说和释文的执笔者分别为赤塚忠、伊藤道治、梅原末治、大岛利一、冈田芳三郎、小川环树、贝塚茂树、神田喜一郎、饶宗颐、白川静、园田湖城、内藤戊申、中田勇次郎、水野清一、日比野丈夫、藤枝晃等,均是当时日本汉学界在先秦史、文字学等学科中的重要人物。
1954年版《书道全集》第1卷共刊录甲骨12页63张拓片,第1页、第4页、第7页8片为中研院科学发掘分别著录于《殷墟文字甲编》和《殷墟文字乙编》的甲骨拓本,第2页为《殷虚书契菁华》第3页的大骨拓本,其余54片均为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甲骨,其中书52(第11页第5片)与书62(第12页第9片)为同一片,分别以拓片和照片形式著录。贝塚茂树所编的《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甲骨文字》出版于1959年,早在此批材料正式出版之前,贝塚茂树就选择了这样53片刊载于《书道全集》中,每页基本为同一时期的甲骨,在书后所附图版解说和释文中,以页为单位综合介绍各期的书法特征,非常适合研习甲骨文书法之用。
本版《书道全集》所录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甲骨,有4页为照片著录,与贝塚茂树所编著录书中的拓片可相互参考,这些甲骨大多被收录于《甲骨文合集》之中,《来源表》下册第416-417两页为其在《合集》中的著录情况。其中缺“书15”“书17”“书37”“书61”,经查验仅书61(即第12页第8片)未找到《京人》和《合集》中相对应的著录记录,其余3片的著录情况如下:
平凡社此版《书道全集(殷周秦)》依然是为书法而编,与1931年的《书道全集》第一卷相比,此版的著录更有特色,且学术性更强。可以想见,日本书法学界在如此高品质的书法普及读物的浸润下,所创作出的高水平的书法作品。
三、甲骨文书法普及读物的编纂
甲骨文书法是在甲骨文材料公布以后,随着甲骨文字释读的进步而逐渐兴起并流行。最初的甲骨文书法活动是专业的甲骨学者进行的,如罗振玉、董作宾、商承祚等,这些学者由于对甲骨实物的临摹,和对甲骨文字的研究,使他们在甲骨文书法的创作中占有一定的优势,他们的书法创作多成为后来专业书法家写作甲骨文书法的范本。在专业学者书法实践的带动下,专业书法家写作甲骨文书法,使甲骨文书法创作呈献多样的艺术风格,甲骨文书法活动搞得轰轰烈烈。可是相对于其他书体直接临摹原拓原帖的研习方法,甲骨文书法却因甲骨文材料的难得、甲骨文字难识等缘故,使一些甲骨书法家缺少对原拓的临摹和对甲骨文基本知识的了解,“十分影响当代甲骨文书法创作的高品位,不能保证作品内容的正确性和可读性,也制约了当前甲骨文书作的学术文化含量和审美取向”。①
现在市面上流行的甲骨文书法读物可分为以下几类:书家作品集、甲骨文书法字汇、甲骨文书写技法等。其中书家作品集占绝大多数,有些甲骨文书法字汇是集甲骨文书家作品用字,而非真正的甲骨上的文字。能如日本《书道全集(殷周秦)》这样刊出甲骨原片,并由专业甲骨学者进行相关讲解和说明的甲骨文书法普及读物是少之又少。
王宇信、王蕴智等甲骨学者认为要提高甲骨文书法创作的层次,必须改变甲骨学家与甲骨书法家不相往来的状况,增加书家和文字学家的互动。王蕴智教授更是付诸行动,编繤出版了《殷墟甲骨文书体分类萃编》,以帮助甲骨书法家更方便地临摹第一手材料,学习相关甲骨学知识。
这套《殷墟甲骨文书体分类萃编》是在吸收近年甲骨文分类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书体风格,将甲骨文原片分为8类,选取每一类的典型清晰图版,提供给大家临摹资料,并配有详细释文和简短讲解,以便于文字的识读。本套丛书还专门将殷墟甲骨刻辞文式列为一卷,以期学习甲骨文书法的人们可以更加熟悉甲骨文的词句、布局、章法等内容。由于一些非占卜性文辞的书写更加接近于商代毛笔书法的原貌,因此,又从内容上将这些材料单独列为一卷。整套书为十卷十六册,每卷之后均附有裁切原拓片甲骨文字的《甲骨文可释字形表》,可以作为检字之用。本书全由专业学者执笔写作,态度严谨,对甲骨学知识的讲解深入浅出,行文中又由专业书家为各类甲骨风格的描述润色,更有利于书法家的接受与利用。
《书道全集》《中国书法全集》《中国法书全集》等均是把甲骨文书法作为全部书法形式的一部分进行展示和讲解,简单而粗疏。《殷墟甲骨文书体分类萃编》是专门针对甲骨文书法创作而作,详备而细致。期望本书的出版,可以为甲骨文及古汉字书法教学、研究、书法创作起到良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