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悉,借助一株约2400万年前的“神奇小草”,科学家重建了青藏高原中部2400万年前的高程与景观,这为揭开青藏高原抬升过程的神秘面纱提供了新的重要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科学通报(英文版)》上。
近6500万年间,亚洲地区最重要的地质事件就是青藏高原的隆升。中科院植物所王宇飞团队与中科院古脊椎所、地球环境所相关团队合作,在研究了古、今温度和纬度差异变化的情况下,利用青藏高原中部伦坡拉盆地(现西藏那曲市域内)发现的,约2400万年前的苹属化石,测出了青藏高原中部当时的“身高”。
依据苹属植物海拔分布上限,科学家确定了当时伦坡拉古湖平面的海拔上限不超过3690米。同时,依托化石同层的花粉组合数据,参考高原地区现在的花粉沉降规律,根据模型测算出古湖的海拔下限约为2990米。与现在当地约4700米的海拔相比较可以得出,2400萬年间青藏高原中部“长高”了约1000米至1700米。
结合其他古生物学和沉积学证据,研究人员“还原”了当时伦坡拉古湖周围暖温带针阔混交林的植被和生态系统。结果显示,当时的盆地内受印度季风的影响,水源充足、有湖泊。而同时期在高原北坡的塔里木盆地已经开始干旱化。这表明该时期高原中部的海拔高度已经能够阻断南来的水汽。
青藏高原不是整体性的一起抬升,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王宇飞说,2400万年间,随着海拔升高,伦坡拉盆地从湖泊、森林变成如今的高寒草甸。今天,青藏高原仍在缓慢抬升中,解读青藏高原中部的抬升历史,可以为我们认识现在和未来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变化提供参考。
(据新华社讯)